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度Ⅲ度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Ⅲ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气管内间歇滴入,湿化液均为O.45%氯化钠溶液。试验组36h内气道湿化量为16ml/h,36—48h逐渐过渡为12ml/h;对照组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6ml/h。结果试验组气管切开后第3天吸痰次数、吸痰时、吸痰后3min、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后72h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吸痰次数及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建立后进行气道湿化的目的,是湿化吸人气体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从而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为找到更为有效的湿化方法,本研究比较2种湿化方式(持续泵注湿化、“T”管氧气气动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痰液粘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探讨最佳的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人工气道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断气道湿化2种方法,比较患者气道黏膜干燥程度、痰液稀释程度、患者的呛咳反射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气道黏膜干燥、痰液稀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呛咳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可有效的促使痰液稀释,便于痰液吸尽,减少对气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避免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氧气驱动湿化气道吸入疗法,对照组40例常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ID或TID进行对比研究;对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疗法在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排痰效果方面疗效满意,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湿化瓶湿化给氧,试验组持续用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比较2组患者痰液的性状和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性状及吸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4例痰痂形成。结论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较普通湿化瓶湿化给氧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更容易吸出痰液,不易造成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家用加湿器对社区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湿化的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患者26例分为干预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干预组吸痰前用家用加湿器湿化,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前湿化。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无咳嗽反射以及痰液黏稠度等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各方面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痰液稠度及咳嗽反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用加湿器用于人工辅助湿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形成痰痂、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感染分别为3、1、3、1、3例,对照组分别为12、6、10、8、13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0、4.04、4.81、6.41、8.52,均P<0.05).结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 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湿化瓶湿化给氧,试验组持续用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比较2组患者痰液的性状和吸痰效果.结果 试验组痰液性状及吸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4例痰痂形成.结论 呼吸机湿化器湿化给氧较普通湿化瓶湿化给氧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更容易吸出痰液,不易造成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湿化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的疗效。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细辛脑和碳酸氢钠交替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α-糜蛋白酶和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用药后观察痰液粘稠度、痰液性状、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联合细辛脑湿化气道可提高湿化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2种气道湿化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气道湿化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2例,A组应用输液泵控制进行持续气道湿化,B组应用输液器控制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观察2组日平均吸痰次数、平均吸痰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和经皮氧分压。结果 A组日平均吸痰次数、平均吸痰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吸痰即刻和吸痰后5min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对建立人工气道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患者呼吸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优于输液器控制湿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