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福鼎市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中医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效果、症状改善及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反酸、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评分等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在实施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后,强化护理干预,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黄粉穴位贴敷解除产后便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108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大黄粉穴位贴敷,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8例,好转14例,对照组显效16,好转28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粉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可以解除产后便秘。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肺炎患者展开临床治疗护理研究,了解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减轻患者肺部炎症,减少咳嗽、咯痰的效果。旨在优化治疗与护理方式,提升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内收治的肺炎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另行中药穴位贴敷。在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炎发作次数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肺炎发作次数相对更少,且在疗效判定方面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肺炎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同时加速炎症消失速度。因此中药穴位贴敷方式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穴位贴敷配合手指点穴对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穴位按摩疗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手指点穴对骨折患者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便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疗法。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能明显改善和预防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后其总有效率高于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肺炎患儿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癌性疼痛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9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使用止痛药及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癌症疼痛除了重视三阶梯止痛方案及常规护理之外,还可同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进而减少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41-842
目的:探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的临床优势,从而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组,每组均51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护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组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是临床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的可靠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尿毒症瘙痒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尿毒症瘙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5例),试验组(N=65例)。对照组采用皮肤瘙痒症的护理常规以及中药药浴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FIIQ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计算瘙痒积分下降率以判断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FIIQ得分分别为:7.6±3.35分,4.17±3.21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9.2%,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尿毒症瘙痒症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穴位贴敷治疗不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92例脾胃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贴敷治疗的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贴敷治疗的依从性更高,不依从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的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穴位贴敷依从性,降低不依从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降压药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血压水平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的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停药后高血压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在肝胃不和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在本院的80例肝胃不和型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82.5%),SAS评分对照组高于常规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可以提高肝胃不和型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适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生大黄粉穴位贴敷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便秘的护理经验。方法184例髋关节手术后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2例服用乳果糖通便,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的护理措施。结果184例患者便秘症状全部得到缓解,其中采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的效果更好,患者更满意。结论采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便秘,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为患者减少了经济压力,经领导同意,本科将在2014年对此类患者便秘症状全部采用该方法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与传统护理方法分别用于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幽闭恐惧症状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在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闭恐惧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对于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胃痛穴位贴在太冲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阙穴等穴位进行敷贴,每帖贴6 h,每日2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8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48/60),两组比较,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疗效确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6,(9):705-707
目的:探讨应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护理方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并辅助相应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恢复时间、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且观察组显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护理方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对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缓解的效果。方法:选择粘连性肠梗阻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使用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护理组病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观察两组病人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明显促进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心悸症状评分、胸痛症状评分和乏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显著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其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眩足浴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的疗效。方法用数字分类法将60例眩晕患者分为治疗一组20例(采用平眩足浴方)、治疗二组20例(采用平眩足浴方配合穴位贴敷)及对照组(20例,采用安慰剂浴足),疗程2周。结果 2周后治疗一组,治疗二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眩晕疗效评定高于对照组(P <0.05),三组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平眩足浴方可降低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血压,改善眩晕症状,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肝阳上亢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复发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