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瘤性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少见的良性骨瘤样病变。性别一般无明显差异。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多见,其它部位亦可发病。我院于1981~1986年收治6例动脉瘤性骨囊肿,均为病理证实。6例中,最小7岁,最大30岁,4例在26岁以下;男2例,女4例。发病部位:长骨3例,其中1例合并骨巨细胞瘤;短管状骨3例,即2例跟骨、1例第五掌骨。发生于第五掌骨处的动脉瘤性骨囊肿具有典型的X线表现,绝大部分病例X线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内呈多囊性、肥皂泡沫样或磨砂玻璃样改变,且临床又无典型的体征。本组6例中,有的术前临床诊断为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巨细胞瘤。术前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骨血管瘤发生于骨内的一种原发性肿瘤,生长缓慢,原发于骨骼内的血管,组织学可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两种。海绵型比较多见,而毛细血管型不多见。本病的发病部位多见于脊柱,其次是扁骨,如颅骨、下颌骨等,长管状骨的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最为多见。发生于髌骨的临床极为少见。现将我们所遇到的的1例报告如下: 病历介绍: 男,21岁。病历号:54734。因左膝肿疼两年,发现肿物两个月于78年4月5日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4例年龄1~15岁。男3例,女1例。术前2例误诊为内生性软骨瘤,1例误诊为骨脓肿。其部位均在股骨,3例在中下段,1例在上段。3例有结核病史。发病以局部肿痛发热、不能站立行走开始,经青霉素治疗无效,X线摄片:骨髓腔内有局限性透亮区或低密度区,骨皮质膨出,有分层状的骨膜增生,1例见死骨。术中发现1例髓腔内为坏死肉芽组  相似文献   

5.
骨软骨瘤恶变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软骨瘤是发生在骨表面的一骨性突起,其顶端有一软骨帽覆盖。好发于长管状骨生长快的部位,如股骨远侧干骺端、肱骨、胫骨、腓骨近侧干骺端。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单发骨软骨瘤也叫外生骨疣,是临床常见的骨肿瘤之一。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病程长,恶变少。常在手术、放疗等因素刺激下复发、恶变。生长在扁骨上的骨软骨瘤恶变率(10%)高于长管状骨(1%)。  相似文献   

6.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胫腓骨由于部位的关系,遭受直接暴力打击,压轧的机会较多,又因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开放性骨折较多见[1].  相似文献   

7.
自1977~1985年,我院共收治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1例,计男7例,女4例;年龄18~65岁,平均38.6岁。作者复习国内文献报道的62例连同本文报告的11例共73例进行分析。认为本病在发病性别上男多于女,以膝关节周围多见,与国外报道相似,但在发病年龄方面比国外年轻。以病理诊断为主,标本应在不同部位采取多切片仔细检查。在治疗方面,肿瘤局限未穿破骨心质者,可采用切刮、瘤腔烧灼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若穿破骨皮质应截肢治疗。  相似文献   

8.
六年来,我院门诊收治伯尔氏(Bell)面瘫45例,现将其临床治疗情况及体会分述如下: 一、临床情况 1.本组45例中,男占22人,女占23人。发病年龄最大85岁,最小5岁,其中以青壮年发病占多数。 2.发病季节;45例中有44例发病在10月至翌年4月份,其中以11、12、1等三个月为主要发病季节。 3.发病部位:左面瘫21人,右面瘫24人,其中有两人兼有膝状神经节及镫骨肌部位损伤之症状。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6年10月~1989年6月,应用自身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以青壮年(20~50岁)为多,占32例。骨折部位,股骨27例,胫骨10例,肱骨3例,复合伤者4例。骨折类型:横型24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75年~1995年3月共收治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病人235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35例均为四肢长管状骨新鲜开放性骨折,男性173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68岁,20~45岁最多见,占70%。致伤原因:车祸85例,机器碾挫伤65例,山石、土块砸伤45例,高处跌落23例,挤压伤17例。骨折部位:上肢骨折57例占20%,下肢骨折178例占78%,两侧骨折68例占29%,多段骨折27例占11%。骨折类型:粉碎性78例占33%,横型骨折85例占36%,斜型骨折43例,占18.3%,螺旋型29例占12.9%。合并伤:休克36例,颅脑伤12例,泌尿系损伤13例,内脏损伤5例,毁损伤9例,大面积皮肤伤7例。 2 治疗结果 一期闭合伤口187例,延期或二期处理48例  相似文献   

11.
成人短管状骨结核X线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严佩璋,黄凤荣,李清来西山矿务局医院乔锡才骨结核在发病早期仅有局部骨质疏松或在短管状骨,有全骨或骨端局限性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尚无明显变窄时,要准确诊断,仍较为困难,现将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18~38岁;局部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或软组织肿胀,皮肤无破溃及窦道,9例中指骨4例,骨质破坏范围大。趾骨5例,骨质破坏局限在骨端,9例中在x线片中有明显关节间隙变窄者仅1例。x线表现:①短管状骨全节骨破坏:此种表现发生在指骨有3例,全节指骨呈现膨胀性弥漫性骨质破坏、无明显死骨、骨皮质变薄或断裂,其中1例并有明显病理骨折。2例有明显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均无明显变窄表现。②短管状骨骨端局限性破坏:指骨1例,趾骨5例,呈现骨端局限性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楚,骨皮质和关节面尚完整,也可表现为骨端局限性骨质破坏、呈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关节面骨破坏,但关节间隙清楚无明显变窄。讨论9例患者发病均为18岁以上,说明成人短管状结核仍不少见。3例全指骨结核,可能是由于指骨短,病变较易累及全部。骨皮质可以膨胀变薄或破坏,这与病程有关。发生在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影像学分析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又称多发性软骨瘤病。多发性软骨瘤为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是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本病较单发性骨软骨瘤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软骨内化骨的各骨均可发生,常为双侧,但并非对称性。多见于四肢管状骨、肋骨、骨盆、肩胛骨也常发生。主要症状是多发性、缓慢生长的骨性肿块,可影响长骨的正常发育生长,形成弯曲与短缩畸形。本文搜集整理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的20例,对其临床征象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X线表现及骨骼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5~60岁,病程6个月~10年。手指增粗13例,脚趾增粗7例。指趾、肢体畸形10例,扪及骨性肿块15例,2例因手伤发现本病。单侧发病17例,右侧10例,左侧7例。双侧发病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畸形。8例经手术证实。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X线表现:典型患者表现明显。通常X线发现肿瘤较临床检查多。①短管状骨改变:指趾骨发病倾向于近端,掌跖骨倾向远端。见骨干增粗骨内呈囊样膨胀性透亮区,边缘光整,可有分叶,周边有硬化带。由于皮质膨胀变薄,有时可穿破皮质进入软组织,呈乒乓球样突出影。病变区内多见砂粒样钙化;②长...  相似文献   

13.
神经鞘瘤是比较常见的发生于神经系统的肿瘤,可以发生在颅神经,脊神经根部和周围神经所分布区域。所以瘤体发生部位不同而就诊于不同科室。现把我院自1980—1990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87例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病理标本经常规切片染色确诊。男46例,女41例,男女没有明显区别。发生年龄以30岁—55岁为多见,当然各年龄均有发生,发病部位,颅内小脑桥角处15例,脊神经根部19例,周围神经53例。  相似文献   

14.
肋骨骨样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74岁,右胸痛2年余,呈间歇性疼痛,近2月来疼痛加重,以夜间更明显,体检:体表未触及肿块,皮肤颜色未见异常,病程中无发热、咳嗽等。胸部CT扫描示:右侧第9肋内侧皮质内见一长径约15mm椭圆形低密度区,并向胸内突入,病灶周边见骨性硬化环,中央偏外侧见直径约4mm的圆形高密度影,考虑为骨样骨瘤,因发病部分是少见部位,且患者年龄较大,遂建议服用阿司匹林2d以观疗效;2d后随访,患者述疼痛明显减轻,只是夜间轻微疼痛。诊断为骨样骨瘤。  相似文献   

15.
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根据骨不连分型以及部位等因素选择应用金属内固定加植骨术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例经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无效后实施手术治疗治愈。结果骨不连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疗亦非一成不变。本院采用根据分型和部位选择治疗方法,同时应并重基础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是临床骨胳中发病率较高的肿瘤。通常好发长骨的干骺部,而发生于眼眶骨的则少见,本文报道近十年经临床手术切除,病理确诊3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①男1例,女2例;发病年龄3岁1例,42岁1例,52岁1例,瘤体位于左眼眶上壁2例,右眼眶下壁1例。②X线表现;眼眶病变部位呈多囊性样改变,骨皮质变薄。③病理检查:瘤体直径为4.5cm—7.2cm,边界清楚,骨质膨隆,外层为蛋壳样薄骨壳,切面松胀,呈暗红与黄白相间,伴有小灶性出血坏死。镜下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生物合成缝线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用生物合成缝线缝合固定骨折或缝合固定长管状骨粉碎骨折块加髓内针内固定 ,术后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结果 :用生物合成缝合线缝合固定骨折或缝合固定长管状骨粉碎骨折块加髓内针内固定 ,术后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骨折均达Ⅰ期愈合。结论 :用生物合成缝线缝合固定骨折或缝合固定长管状粉碎骨折块加髓内针内固定技术 ,整复和固定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部位的撕脱骨折、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块 ,在有牢靠的外固定的保护下 ,取得了与金属物内固定对骨折端复位维持的同样效果 ,使骨折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系颈椎或其附近软组织的病理改变所造成的神经根、颈脊髓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头、颈、肩、背、臂及下肢的症状。本病多系缓慢发病,以壮年、老年人多见。兹将我院于76年9月到77年3月,系统治疗的42例,总结如下。一、性别与发病关系:男性20例,女性22例。二、年龄与发病关系:20—30岁2例,31—40岁6例,41—50岁23例。51—60岁1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特点。方法:对近l0年因消化不良,上腹痛、反酸嗳气、呕血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8 000例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 812例,胃溃疡2 677例,复合性溃疡511例。患者平均年龄44.5岁,十二指肠溃疡以30~50岁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20~40岁居多。结论:溃疡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老年人溃疡的检出率偏高并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的最多见,结外侵犯以消化道最常见,而原发于骨的恶性淋巴瘤较少见,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罕见。由于影像与临床缺乏特征性,诊断往往需要结合其发病年龄与好发部位,依靠多种影像学手段综合分析,提高骨恶性淋巴瘤的诊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