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动态检测心肌酶谱及血常规的临床价值。方法手足口病患儿14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84例为对照组,均行外周血的血常规及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两组患儿间的临床差异性。结果观察组LYM、GRAN较对照组增高,RBC、Hb和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早期患儿心肌酶谱及血常规尚无特征性改变,动态检测心肌酶谱及血常规对医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凤光 《淮海医药》2014,(4):329-331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8例作为观察组(普通型172例、重型36例),另外,同期选择1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心肌酶谱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CK、CK-MB、LDH、AS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人数亦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参考指标之一,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乳糖的变化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乳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hs-CRP、FPG和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乳糖的联合检测可为小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心肌酶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心肌酶谱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肌炎组患儿较非心肌炎组患儿各项心肌酶谱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心肌损害促使心肌酶谱升高,心肌炎患儿较非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改变显著,临床应注意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动态检测心肌酶谱及血常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共80例,4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实验组,40例同期住院的小儿外科非感染患儿为参照组,两组儿童都采取静脉抽血的方式,对比两组的心肌酶谱和血常规。结果:实验组LYM、GRAN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RBC、Hb、HCT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CK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检测心肌酶谱及血常规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无症状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诊治的1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50例患儿为研究组,非心肌损伤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和研究组心肌酶谱,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CK、AST、LDH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AS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加强对其心肌酶谱的检测,利于观察其心肌受累情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中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作为手足口病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共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肌酶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а-羟丁酸脱氢酶(а-HBDH)。结果手足口病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а-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手足口病诊断,能够较早发现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治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180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肌酶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并将观察组中122例心肌酶谱异常的患儿根椐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分析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K—MB、LDH、CK、α—HBDH及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CK-MB、LDH、CK、α-HBDH及AST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高患儿恢复期组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血清心肌酶CK—MB能特异性反映心肌损伤,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9.
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6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进行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测定值都高于对照组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检测对其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8.0%、LDH 72 8%、CK 43.8%、CK-MB 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和全血细胞计数变化。方法从本院抽样选取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血清AST、LDH、CK、CK-MB、HBDH与CBC含量变化。结果两组小儿的中性粒细胞、嗜碱细胞、嗜酸细胞计数含量并无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含量却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ST、LDH、CK、CK-MB、HBDH含量明显升高,相比对照组健康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和全血细胞计数变化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和预后极具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48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上述患者分别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来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改变情况。结果冠心病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其水平升高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7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视患儿年龄情况加用磷酸肌酸钠0.25~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7d。所有患儿均于入院第2天行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对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有异常的,则于用药7d后进行复查,以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CK、CK-MB及心电图异常患儿治疗后CK、CK-MB明显下降,心电图恢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及心电图无异常的患儿,均未继发心肌炎及脑炎,临床症状消失。207例患儿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磷酸肌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保护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1月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手足口病患儿选为对照组,将同期的33例以常规治疗加蓝芩口服液进行治疗的患儿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与治疗前后的进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治疗后进食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可显著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并缩短病程,同时可有效缓解口腔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按1:1标准选取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抽取静脉血行心肌酶检测,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患儿心电图异常情况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传导阻滞及早搏等,治疗后表现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T波双向或低平。结论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检查可早期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对早期诊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复荣通脉胶囊低剂量治疗(FRL)组、中剂量治疗(FRM)组、高剂量治疗(FRH)组。连续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eNOS的表达。结果:造模各组与正常组相比,TG水平明显升高(P<0.01),T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荣通脉胶囊各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荣通脉胶囊各治疗组间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心肌eNOS表达明显降低(P<0.01);FRL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eN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M组、FRH组与模型组、FRL组相比,心肌eNOS均明显增高(P<0.01),但FRM组与FR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并非通过纠正糖脂代谢、减轻体质量起作用,而是通过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与改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减少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捏脊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儿咳嗽、喘憋和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且操作简单易行,能极大程度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应在医院及社区被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妈富隆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控制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为(15.6&#177;3.3)、(35.3&#177;8.9)h,均低于对照组控制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25.7&#177;5.1)、(58.2&#177;10.3)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在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