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共2100名,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入儿科治疗的有120例,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非感染性因素黄疸90例(发病率为75%),其中包括溶血性黄疸15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60例、母乳性黄疸9例、不明原因黄疸6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30例(发病率为25%),包括新生儿脐炎16例、肺炎4例、脓疱疹4例、败血症3例、肝炎综合征3例。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至关重要,及早进行治疗,并提供健康指导,减少有害因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围产期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65.6%),其次为自身性疾病(24.4%),不明疾病原因(10%)。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围产期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危害性为可发展成核黄疸,影响患儿的智力,及早纠正可预防胆红素神经毒害作用[1].本文对我院86例新生儿出生后黄疸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早期干预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产科的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原则与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黄疸、新生儿溶血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结论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应该及时地寻找具体的病因,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以及进行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比较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根据实验室测定胆红素总值和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1],而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损害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213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在213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中,围产期因素所致的有140例,占65%,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缺氧、早产、高龄初产、药物影响等。新生儿自身疾病所致者21例,占9.9%,其中G-6-PD缺乏症7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6例,红细胞增多症5例,败血症2例,先天性甲低1例;原因不明者52例,占24.4%。结论围产期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建立重点监测、及早发现和早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7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和3例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已明确病因的排位依次是围生因素(54.99%)、血液系统方面的原因(12.74%)、感染(4.46%);3例胆红素脑病的病因无一例是溶血性疾病,与围生因素和家长不重视有关.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14.52%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个比例比实际低),不及时治疗会发生胆红素脑病,留下后遗症,影响预后.从孕期开始对家长进行黄疸知识的普及,新生儿科医生进驻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对出院病人动态随访,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最有效预防干预措施;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尽早采取首选光疗加药物辅助治疗的综合方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合理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2例.结果 围产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31.5%),其次是感染(24%),母乳性(18.5%),原因不明(13%).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为1.2%.结论 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袁凤佳  陈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9-186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以间接胆红素血症增高为多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期危害较大、致残、致死的原因之一.为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水平,对我院儿科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凤  孙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40-41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换血组(33例)与未换血组(33例)进行病因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均以溶血性因素为首,占62.1%(41例),感染因素占22.7%(15例),原因不明占15.1%(10例)。两组患儿在总胆红素浓度、发现黄染时间、就诊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溶血与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总胆红素浓度过高和干预延迟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加强宣传,出院后的随访和及时就诊,是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在高胆红素血症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患儿及55例正常足月儿分别在2~5d(黄疸高峰期)、12~14d(黄疽消退期)、26~28d(黄疽消退后期)进行NBNA测定。结果高胆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显着性。结论 NBNA评分可应用于早期诊断由高胆所致的脑损伤。高胆可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因此新生儿高胆均应积极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溶血、母乳因素、感染因素和不明原因等其它因素。早期蓝光光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并发症。结论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消除高危因素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提早实施光疗。  相似文献   

14.
李吉红  李代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35-273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10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10例病例中,由围生期因素所致64例,占58.18%,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窒息、剖宫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早产、高龄初产、产妇患妊娠胆瘀及产前使用催产素、镇静药等;新生儿自身疾病所致26例,占23.64%,主要包括感染、溶血、畸形等.其中感染16例,占总数的14.55%;母乳性黄疸14例,占12.73%;原因不明6例,占5.45%.结论:围生期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自身疾病,尤以感染为主.做好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预防控制感染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31-31,34
目的: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56μmol/L为轻度黄疸35例,血清总胆红素256~342μmol/L为中度黄疸114例。本组患儿轻、中度黄疸均不改变母乳喂养的频率及数量,间断给予轻度黄疸以光疗治疗,胆红素浓度过高者同时给予血浆或白蛋白辅助治疗。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重度黄疸43例,给予间断光疗。结果:164例(80.2%)患儿在3d内血清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魏静  张筱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96-1797
目的:了解本地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的主要病因,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8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生因素66例(36.5%),感染52例(28.7%),母乳性黄疽38例(21%),溶血因素23例(12.7%),其他病因2例(1.1%).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加强抗感染,正确母乳喂养并及时处理新生儿期的并发疾病,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俞恩芝 《中国药房》2007,18(26):2050-205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儿科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与对照组98例(儿科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75.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降黄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有效治疗下,2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可以结合临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