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的复合膜是其研究方向.目的: 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F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 2005-05/2007-04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解放军第〇八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材料: PLGA膜、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制备.方法: 大耳白兔120只行L2及L4椎板切除,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于椎板缺损区处理如下:①空白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②自体游离脂肪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③透明质酸钠组:透明质酸钠1mL涂于硬膜外.④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主要观察指标: 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观察L2手术区硬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程度并评分,然后完整取下L4节段脊柱,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行组织学评分.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空白对照组形成较广泛的瘢痕;自体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瘢痕量少于对照组,前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透明质酸组早期瘢痕形成量明显少于自体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后期差异无显著性,但仍优于空白对照组: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硬膜外瘢痕的形成量最少,与硬膜无或轻微粘连,明显优于其他各组,两种复合膜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壳聚糖/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均可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2.
苏云  孟祥俊  张新 《中国临床康复》2010,(47):8916-8920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的复合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防止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120只行L2椎板切除,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透明质酸钠组将透明质酸钠1mL滴于硬膜外;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观察L2术区的瘢痕形成及与硬膜粘连的情况并评分。术后4周,透射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形成较广泛的瘢痕。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瘢痕量少于对照组。透明质酸组早期瘢痕形成量明显少于自体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后期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对照组。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硬膜外瘢痕的形成量最少,与硬膜无或轻微粘连,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组,但两种复合膜组间差异不明显。术后4周,对照组、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成纤维细胞的状态和功能明显好于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壳聚糖/PLGA复合膜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的复合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防止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120只行L2椎板切除,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透明质酸钠组将透明质酸钠1 mL 滴于硬膜外;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术后2,4,6,8 周处死动物,观察L2术区的瘢痕形成及与硬膜粘连的情况并评分.术后4周,透射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形成较广泛的瘢痕.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瘢痕量少于对照组.透明质酸组早期瘢痕形成量明显少于自体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后期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对照组.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硬膜外瘢痕的形成量最少,与硬膜无或轻微粘连,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组,但两种复合膜组间差异不明显.术后4周,对照组、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成纤维细胞的状态和功能明显好于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 PLGA膜组.壳聚糖/PLGA复合膜与干扰素/ PLGA复合膜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能力的复合膜是其研究方向。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减少脊髓伤害性刺激因子c-fos表达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2005-05/2007-04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材料:PLGA膜、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制备。方法:大耳白兔120只行L2及L4椎板切除,然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于椎板缺损区处理如下:①空白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②自体游离脂肪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③透明质酸钠组:透明质酸钠1mL涂于硬膜外。④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取L1~2节段脊髓,对L2脊髓横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脊髓内有c-fos的表达,随时间的增长,其表达量逐渐增多,主要在脊髓背角浅层;实验各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计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晚期以壳聚糖/PLGA复合膜及IFN/PLGA复合膜组的表达量少,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脊髓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用自体脂肪株植入和整片脂肪植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腔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取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内固定的病例42例,其中18例采用了整片脂肪植入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A组,n=18),12例采用了自体脂肪株植入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B组,n=12),12例没有采用措施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C组,n=12),在内固定物取出时进行大体标本、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硬膜外腔的粘连程度。结果 B组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效果优于A组和C组。结论 自体脂肪株植入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有良好的效果,应该取代整片脂肪植入。  相似文献   

6.
背景:椎板切除后,易发生硬膜外粘连。术后在硬膜外单独应用1种药品或隔离物,效果不甚理想。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与尿激酶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6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mm×5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模型组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组注入尿激酶(25U/kg),自体脂肪颗粒组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用尿激酶(25U/kg)注入后再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术后2,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6周时行硬膜外瘢痕面积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椎板切除部位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轻度粘连,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无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低于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P〈0.05)。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尿激酶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低于自体脂肪颗粒组。提示脂肪颗粒及尿激酶联合应用对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板切除后,易发生硬膜外粘连。术后在硬膜外单独应用1种药品或隔离物,效果不甚理想。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与尿激酶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6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mm×5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模型组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组注入尿激酶(25U/kg),自体脂肪颗粒组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用尿激酶(25U/kg)注入后再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覆盖。术后2,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6周时行硬膜外瘢痕面积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椎板切除部位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轻度粘连,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无明显粘连。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成纤维细胞数低于尿激酶组、自体脂肪颗粒组(P<0.05)。自体脂肪颗粒组、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尿激酶组(P<0.05),尿激酶+自体脂肪颗粒组瘢痕面积低于自体脂肪颗粒组。提示脂肪颗粒及尿激酶联合应用对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0):单纯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后未进行修复;壳聚糖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复合膜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复合膜。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24h后,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壳聚糖组(P〈0.05)。脊髓损伤之后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在6h各组潜伏期有明显增加,在24h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脊髓损伤2d后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后6,24h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提示在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中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二维平面角度已证实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在术后8周有效预防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发生。目的:应用Micro—CT联合硬膜外造影技术观察和评估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L5椎板全切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埘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后关闭切口;HyaRegen/SPI组用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HyaRegen/SP10.5mL覆盖暴露硬脊膜后关闭切口;HyaRegen/SPII纽用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HyaRegen/SP110.5mL覆盖暴露硬脊膜后关闭切口。结果与结论:各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无明显延长,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cro—CT联合硬膜外遗影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显示,HyaRegen/SPI组及HyaRegen/SPII组对比剂能够顺利充盈硬膜外间隙,列照组对比剂允盈不顺畅,在术区局部形成多处充盈缺损。HyaRegen/SPI组及HyaRegen/SPII组术区硬脊膜外单位体积内对比剂充盈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前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硬膜外粘连程度要远高:rHyaRegen/SPI组及HyaRegen/SPII组(P〈0.05)。证实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有效预防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发生,应用Micro—CT联合硬膜外造影技术能有效观察和评估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n=10):单纯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后未进行修复;壳聚糖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复合膜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复合膜.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24 h 后,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壳聚糖组(P<0.05).脊髓损伤之后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在6 h 各组潜伏期有明显增加,在24 h 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脊髓损伤2 d 后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后6,24 h 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提示在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中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川芎嗪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自体骨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4组,制作L2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川芎嗪,C组硬膜外覆盖自体骨膜,D组硬膜外涂布川芎嗪的同时加自体骨膜覆盖。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生化检查比较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B、C、D组的改良Rydell-Balazs粘连韧度评分、胶原含量、改良Nussvuaum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联合运用川芎嗪和自体骨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和形成,比单独应用川芎嗪和自体骨膜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具有可吸收、细胞毒性小及硬度可调性的特点,符合作为人工硬脊膜材料的基本条件。但由于PLGA的表面缺乏功能性基团,生物相容性难以达到满意的要求。目的:通过加入Ⅰ型胶原和壳聚糖对PLGA进行表面改性,观察其作为人工硬脊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5/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多孔PLGA膜由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Ⅰ型胶原蛋白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壳聚糖由上海其胜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公司提供,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所提供。方法:制作多孔PLGA膜、PLGA/Ⅰ型胶原复合膜(简称PG膜)、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1)复合膜(简称PGC9∶1膜)、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5∶5)复合膜(简称PGC5∶5膜)。主要观察指标:各膜接触角、吸水率测定。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1,3,7d后纤维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接触角分别为:PG膜0.05)。第3,7天,多孔PLGA膜与PG膜、PGC9∶1膜各组间,PGC9∶1膜与PGC5∶5膜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GC9∶1膜可进一步改善复合膜的细胞黏附及增殖,PGC5∶5膜可抑制细胞增殖与分化。结论:PLGA膜的表面复合Ⅰ型胶原和壳聚糖可提高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1)复合膜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基本符合人工硬脊膜的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13.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黏连的效果,并和自体游离脂肪、空白对照比较。方法①试验研究: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在L2、3、L3、4和L4、5椎板间开窗1.0 cm×0.5 cm大小,分别覆盖膨体聚四氟乙烯,自体游离脂肪和空白对照,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并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②临床应用:28例节段性腰椎间盘突出或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板切除,ePTFE膜覆盖椎板切除处。术后随访0.5~1.5年,观察临床症状及CT表现。结果①试验研究:在对照组观察到硬膜外有广泛的纤维黏连。脂肪组早期可见到存活的脂肪组织,使瘢疤与硬膜分开,晚期存活的脂肪组织部份萎缩,纤维化和硬膜黏连。ePTFE组,硬膜表面光滑,硬膜外间隙存在,6、8周时可见骨再生。②临床应用:28例患者均较术前明显好转,CT显示椎管扩大,脊髓无压迫,均未见排异反应。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稀是一种生物相容性极佳,可以始终保持结构稳定,可防止成纤维细胞穿透,为二次手术提供了可分离的安全界面,是较理想的防黏连材料。游离脂肪可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黏连,但不能提供二次手术可供分离的清晰界限。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采用不同方法和生物材料应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以预防硬膜外瘢痕形成。在材料学方面采用较多的为可生物降解以及黏性半流体凝胶类。丹参及卡波姆均是已被临床证实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及凝胶制剂。目的:观察丹参卡波姆凝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骨科。材料:选用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36只,雌雄不拘,兔龄2~3岁。将动物按随机摸球法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凝胶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丹参凝胶组。卡波姆934粉末(上海人民制药厂,批号20000510);透明质酸钠(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62mL(20mg))。方法:实验于2002-04/2003-08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制备丹参卡波姆凝胶:丹参制成丹参浸膏粉备用。卡波姆934粉末加水溶胀过夜,依次加入丙二醇和甘油混匀,滴加三乙醇胺后,再加入丹参浸膏粉2g加纯化水搅匀至100.0g,制成丹参卡波姆凝胶。②麻醉动物后,分别于L3,L6水平完整切除椎板(保留上下关节突),制成10mm×5mm大小缺损,暴露硬膜。凝胶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丹参凝胶组动物的两处椎板缺损处分别加入1mL卡波姆凝胶、1mL20g/L透明质酸钠、1mL丹参卡波姆凝胶;空白对照组则不加任何试剂。③大体标本:分别于术后4,6,8周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3只动物。完整取出手术节段(L3,L6)脊柱,每次共24个标本。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电镜标本:每组各取术后4周标本1个,利用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④术后8周对4组24个标本行大体瘢痕组织与硬膜的粘连紧密度等级评定:共分4级;0级:硬膜囊与瘢痕组织无明显粘连;Ⅲ级:粘连广泛、致密,硬膜囊与瘢痕组织无法钝性分离,锐性分离后的硬膜囊无法保持完整。将每一脊柱节段标本均匀切成4段,每一段均制成切片染色后置于Tiger2000型图像分析仪上进行硬膜外瘢痕厚度测定。⑤大体瘢痕粘连紧密度等级评定进行秩和检验,硬膜外瘢痕厚度进行析因实验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术后8周脊柱节段标本大体瘢痕粘连紧密度等级评定结果及术后4,6,8周硬膜外瘢痕厚度比较。②各组术后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以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结果:兔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硬膜外均形成致密粘连;凝胶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部分粘连;丹参凝胶组无明显粘连。②定量分析结果:术后8周空白对照组、凝胶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大体眼瘢痕粘连度评级较低的只数明显少于丹参凝胶组(W=45~52,P<0.05~0.01)。术后4,6,8周丹参凝胶组瘢痕厚度均明显小于其他3组(F=128.657,152.246,80.891,P<0.01)。③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后4周时空白对照组、凝胶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均可见增殖活跃的成纤维细胞,丹参凝胶组成纤维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①丹参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与合成分泌胶原的功能,从而抑制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②透明质酸钠过早被机体吸收,从而使其防粘连的作用减少;而卡波姆凝胶存留时间较长,在创伤修复全过程中起到了抑制和阻隔粘连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贵阳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动物实验,光镜观察完成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电镜观察在贵州师范大学电镜中心完成。①30g/L汉防己甲素制备:用0.1mol/L的HCl30mL将3.0g980g/L汉防己甲素(杭州中香化学有限公司)充分溶解,再以0.1mol/L的NaOH反滴定至pH值5.5,最后以生理盐水(pH=5.5)定容至100mL,4℃保存备用。②40只成年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将兔行L3节段椎板切除术,形成一处10mm&;#215;5mm的硬脊膜裸露区。生理盐水组:予0.5mL生理盐水覆盖;明胶海绵组:予明胶海绵覆盖;汉防己甲素组:予0.5mL汉防己甲素覆盖;汉防己甲素+明胶海绵组:予浸湿汉防己甲素的明胶海绵覆盖。③术后2,4,8周取材作大体、光镜、透射电镜观察;8周行硬膜外粘连分级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40只大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瘢痕生长情况:大体、光镜、电镜观察生理盐水组及明胶海绵组硬膜外瘢痕粘连日趋明显。汉防己甲素组及汉防己甲素+明胶海绵组炎性细胞渗出较少,成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形成较少,硬膜外瘢痕无粘连。②瘢痕面积和粘连长度/硬膜周长比值测定:生理盐水组两项指标均大于汉防己甲素组、汉防己甲素+明胶海绵组[(0.237&;#177;0.004),(0.087&;#177;0.004),(0.099&;#177;0.006)mm。;0.201&;#177;0.006,0.059&;#177;0.024,0.063&;#177;0.008;P〈0.01];明胶海绵组上述两指标也大于汉防己甲素组、汉防己甲素+明胶海绵组(P〈0.01);而生理盐水组和明胶海绵组,汉防己甲素组和汉防己甲素+明胶海绵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模仿天然骨同心圆的结构,制备静电纺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1actide—co—glycolideacid),PL-GA]纳米纤维膜/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复合物,通过力学实验初步探讨静电纺丝PLGA纳米纤维膜改善CPC韧性强度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CPC/PLGA复合物、对照组为单纯的CPC,将CPC复合物或单纯的CPC制备6mm×6mm×20mm的长方体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测试材料的韧性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与CPC组相比较,CPC/PLGA组的韧性强度提高了71.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弯曲强度提高28.8%,弹性模量降低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电纺丝PLGA纳米纤维膜可以改善CPC的韧性,静电纺丝PLGA纳米纤维膜/CPC复合物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 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 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持续闭式灌洗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30 只,每只兔的背部做两处切口,分别切除L2 和L6 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其中一处直接缝合,作为对照组;另一处持续灌洗 72 h,作为冲洗组。术后4周、8周、12周取样行大体和光镜检查,12周样本增加透射电镜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 4 周和 8 周样本见对照组硬膜外腔被大量瘢痕组织填充,直达肌筋膜层,瘢痕与硬膜及周围肌肉组织粘连紧密,难以剥离;冲洗组见硬膜与肌肉之间为膜性物、浸润脂肪或少量瘢痕,与硬膜无粘连或部分粘连,易于钝性分离。术后 12 周样本见对照组硬膜外瘢痕致密而广泛,与硬膜紧密粘连,难以区分;冲洗组硬膜外瘢痕形成少而疏松,与硬膜轻度粘连或无粘连,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透射电镜下见,对照组硬膜外组织为致密瘢痕组织;冲洗组主要为脂肪组织,脂肪细胞间夹杂少量胶原纤维。结论 兔椎板切除后持续生理盐水灌洗72 h可有效防止硬膜粘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I_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腰椎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实验1组(明胶海绵片组)、实验2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组)、实验3组(PDLLA可吸收生物膜组)、实验4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5组以行腰椎(L5-7)全椎板切除术来建立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分别在椎板缺损处覆盖明胶海绵片、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将丹参注射液0.5mL倒入明胶海绵片中)、PDUA可吸收生物膜及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将丹参注射液0.5mL倒人明胶海绵片中,上面再覆盖PDUA可吸收生物膜)。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Rydell肉眼评判标准和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判标准对5组术后2、4、8及12周大体标本及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变化的情况进行观察、评判(肉眼观察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4组的硬膜外光滑、无增厚,有硬膜外腔隙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实验1组、空白对照组的硬膜外纤维组织增生或粘连明显,硬膜外腔隙基本消失。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Rydell评级为0、Ⅰ、Ⅱ及Ⅲ级瘢痕粘连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实验1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实验3组、实验4组术后Rydell评级为0、Ⅰ、Ⅱ及Ⅲ级瘢痕粘连的例数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为0、0.5及1级瘢痕粘连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实验l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实验3组、实验4组术后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为0、0.5及1级瘢痕粘连的例数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防止硬膜外瘢痕粘连作用。是一种临床上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