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137-138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4例经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行低张水对比剂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其病理结果,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胃癌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2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1例,肝脏转移3例,其中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1例,2例肝脏受侵。结论胃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周围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据此可以对胃癌做出诊断和进行术前评估,能够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邱勇  江毅平 《江西医药》2009,44(3):265-267
目的探讨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2例,肠腔内肿块34例,浆膜面模糊20例,肠系膜索条状影2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1例(直径≥10mm),病理证实28例。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2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75%,准确率为88.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5例分期正确,7例分期错误。CT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RB的CT及MR!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20例行MRI平扫,11例平扫+增强。结果CT扫描29例病变均表现为眼球后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突入玻璃体腔,均见有钙化,9例眼球大小正常,17例眼球增大,3例眼球变小。MRI扫描均表现为眼球内软组织信号。结论RB在MS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显示钙化有明显优势,MRI对肿瘤的内部形态、肿瘤的蔓延及其增强显示良好,MSCT和MRI可显示RB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MSCT 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9例经病理证实 PSH 的 MS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学、密度(CT值)、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双期增强特点。结果本组9例 PSH 病灶均为随机分布、单发、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灶,7例边缘光滑,2例可见浅分叶,均未见毛刺,6例密度均匀,9例均未见钙化或囊变,7例见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贴边血管征),3例见空气新月征,2例可见周围肺野磨玻璃影;双期增强扫描示中度强化并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的特点。结论 MSCT 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 CT 表现,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9例经病理证实PSH的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学、密度(CT值)、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双期增强特点。结果本组9例PSH病灶均为随机分布、单发、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灶,7例边缘光滑,2例可见浅分叶,均未见毛刺,6例密度均匀,9例均未见钙化或囊变,7例见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贴边血管征),3例见空气新月征,2例可见周围肺野磨玻璃影;双期增强扫描示中度强化并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的特点。结论 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均经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4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管阻塞型1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7例,腹水1例,6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胆囊癌病人行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在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20例经临床手术活检证实为胆总管恶性梗阻的患者腹部64排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对下端梗阻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为95%,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下端恶性梗阻黄疸性疾病的病因,是该组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癌螺旋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评估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术前胃镜证实力胃癌的患者进行双期动态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患者CT扫描显示胃壁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均匀强化,CT检出率为95.2‰,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1.43‰、64.29%、77.78%。结论:应用螺旋CT进行动态双期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  8例受检者全部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采用 80 m L 对比剂 2 .5 m L/ s单相注射 ,延迟 2 5 s肾皮质期扫描 ,6 5 s肾实质期扫描。观察其病灶组织成分、特征、发生部位及双期强化峰值。结果 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起源于肾实质 6例 ,肾窦 1例 ,肾包膜下及肾周连接组织 1例 ,伴结节硬化 2例 ,两侧多发 4例 ,单侧单发 4例。双期增强未强化多脂肪成分 5例 ,少脂肪成分 2例 ,无脂肪成分 1例 ,而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 ,二者分界清晰。其中术前误诊为肾癌 1例。结论 双期增强扫描对其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对少脂肪的病例采用薄层加重建更有利于病变显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张阴性造影剂对胃癌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低张阴性造影剂(开水或豆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周围浸润及转移等。结果:低张阴性造影剂胃充盈显示良好,对肿瘤显示清晰,螺旋CT平扫+增强可提高胃癌检出率,其CT表现为胃壁软组织肿块,胃壁增厚及胃腔狭窄,癌性溃疡,肿瘤浸润周围组织与转移等,对胃癌能明确诊断。结论:低张阴性造影剂螺旋CT扫描不但能对胃癌作出正确诊断,而且能观察有否周围浸润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张与点滴式保留灌肠后螺旋CT检查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需保留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肌注654—220mg后,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进行CT扫描。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结肠癌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螺旋CT对结肠癌Duke分期的准确率为88.37%,较对照组的41.86%有明显提高。结论低张与点滴保留灌肠CT检查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64排螺旋CT双体位结肠扫描的结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充气仰卧位及俯卧位增强扫描,其中20例增加了左或右侧位三期扫描,将MSCT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4工作站采用CT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重建显示(Raysum)4种方法进行结肠重建处理,对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结肠壁受损的程度、范围以及结肠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结果结肠、直肠癌52例,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结论 MSCT仿真结肠镜可显示结肠占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肠壁、肠周侵犯情况,多体位扫描能使病变肠管扩张充分,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节,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结肠占位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间质瘤表现为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强化以静脉期明显。恶性间质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主要向腔外突出,密度不均匀,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中央见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俞泽阳  张维  单玉喜  龚建平 《江苏医药》2012,38(2):196-198,124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CT扫描可见肿物均为实性;2例肿物内伴有钙化;平扫CT值为20-35Hu;7例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扫描有助于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转移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拟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10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诊断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 术中取出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96枚,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5枚.MSCT对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22%、86.85%和86.15%.MSCT影像显示转移淋巴结短径为(0.50±0.13)cm,长径为(0.81±0.12)cm,长短径比均≤1.6,边缘模糊24枚,密度均匀38枚,淋巴结内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8枚.结论 MSCT对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的52例输尿管癌患者资料。结果52例患者术前CT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7例,输尿管中段腔内肿块16例,输尿管下段癌29例,均伴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输尿管软组织肿块部分CT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强化;最终病理证实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及CT尿路成像能够明确输尿管肿瘤部位、范围,对输尿管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早期发现输尿管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62例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痛双期增强表现。结果:62例中发现104个病灶。平扫76个病灶呈低密度,28个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91个病灶有强化,13个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3个病灶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呈“快进快出”的变化特点。结论:通过螺旋CT双期扫描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提高对肝痛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空洞性病变的64排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38例经病理或经治疗证实的空洞性病变,全部病例均进行了64排CT平扫,21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 32例为单发结节空洞,6例为多发空洞。8例炎性空洞中,主要为厚壁空洞,很少或无分叶,模糊征阳性7例,4例有胸膜增厚、粘连,1例有较典型的胸膜凹陷征。20例癌性空洞中,4例为转移性癌性空洞。16原发癌性空洞及2例转移性癌性空洞外缘均有分叶、边缘不规则和毛刺征,大多病灶均有胸膜凹陷征;2例转移性癌性空洞外缘光滑,内缘可见壁结节,行CT增强扫描,CT值提高幅度超过20HU。10例为结核性空洞,很少或无分叶征象,7例为厚壁空洞,4例空洞内外壁均毛糙不光滑,很少强化,所有病灶均可见卫星灶,4例胸膜凹陷征阳性。结论利用64排CT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以多方位详细观察空洞内部结构、外缘分叶的深浅、周围特征及空洞壁强化特征,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0例甲状腺病变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Graves病10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轻度均匀强化;桥本氏甲状腺炎6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对称性肿大,增强密度较正常低;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表现为双或单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内结节低密度灶,强化不明显;甲状腺瘤8例,表现甲状腺内低密度结节影,结节呈环状强化,界清、常囊变;甲状腺腺癌9例,表现为甲状腺内不规则或分叶结节,境界不清,正常腺体破坏或包膜不完整,强化不均,可伴颈部淋巴结或骨转移.结论 螺旋CT对甲状腺病变显示清晰,各种病变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特别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肿物鉴别价值较高.掌握各病种CT表现,重视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会有助于甲状腺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