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ALT快速检测在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干式生化测试法对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的适用性;比较不同方法处理的血液标本对干式生化法快速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干式生化法与大生化速率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集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肘部静脉血,分别对其不抗凝、肝素钠抗凝和EDTA-K2抗凝标本用干式生化测试法进行ALT快速检测,并与EDTA-K2抗凝样本的大生化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肝素抗凝的标本进行干式生化检测,其结果与速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最好;2009年1~12月用干式生化测试法(肝素抗凝标本)共初筛5109份标本,其中ALT〉40U/L的标本为163份,有155份与速率法检测结果吻合。结论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有效地减少血液浪费;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前最好用肝素钠抗凝血标本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一种适合应用于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选的检测方法,以达到节约血源,大幅度降低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方法]用MissionTM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艾康)、Reflotron plus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罗氏)、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威图)3种仪器分别测100例献血者的ALT,并分别与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较。[结果]与全自动生化仪测试结果相比,艾康干式法χ2=2.25,相关性r=0.9550;罗氏χ2=4.167,相关性r=0.9724;威图半自动χ2=0.25,相关性r=0.9695。[结论]威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良好,相关性好,与日立7600-010相比无明显差异;艾康与罗氏应适当调整临界值,艾康应调为35 U/L,罗氏应调为34 U/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速率法和干式生化法检测献血者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方法 对献血者样本用速率法和干式生化法检测ALT,比较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阳性符合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献血者样本4 276份,速率法和干式生化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3%和1.38%,干式生化法符合率96.49%,假阳性率为0.094,假阴性率均为0.047%.两种方法的卡方检验为χ2=0.167(P>0.05).结论 干式生化法检测献血者ALT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速度快、操作简便;在献血者初筛检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的应用,减少由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节约有效的血液资源。方法:对街头368名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干化学法ALT检测,并与速率法进行比对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街头36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x2=0.68,P〉0.05),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ALT血液报废明显低于未采用干式法前(x2=158.079,P〈0.001);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干化学法快速、简便、易操作适合于血站街头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工作,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在街头采血点进行AL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1295名献血者的ALT进行检测,结果用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对街头1295名献血者的ALT进行检测,其中ALT>40U/L(我站将献血者ALT正常值定为40U/L)为115人.回到站内对ALT检测合格的1180袋血液应用707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复检,其中3人ALT>40U/L,复检不合格率为0.25%,比未应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复检不合格率有显著性下降(x2=20.62,P<0.01).结论 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对于街头采血点ALT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进一步保障了街头采血的血液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由于ALT复检不合格而引起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刘英杰 《河北医学》2016,(8):1402-1404
目的:分析影响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原因,为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献血前采取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进行 ALT 筛查检测,献血后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采集后的血液进行 ALT 再次检测。结果:血液采集后的582名 ALT 不合格献血者中,男性522名,占89.7%;女性60名,仅占10.3%。男性体重超标(含超重和肥胖)者占51.5%;女性体重超标者(含超重和肥胖)占63.3%。结论:男性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同性别的初次与再次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差别不大,体重超标是 ALT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初筛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对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偏高的献血者制定相应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前ALT异常造成的献血者流失问题。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对2022年1—6月至河南省某血站的所有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对于ALT>45 U·L-1且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者重复初筛检测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如仍>45 U·L-1则进行相应干预措施,献血后采用速率法复检ALT,比较干预前后献血合格率及血液ALT报废率情况。结果 对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ALT水平在45~50 U·L-1者,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复测ALT。结果显示,在安静休息30 min后,ALT轻度偏高的献血者,初筛ALT检测值越低,复测ALT合格率越高,实施补救措施的献血员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9%。对于安静休息30 min后复测ALT仍不合格者,嘱其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和熬夜,5~7 d后1 250名该类人员参与献血健康检查,其中430名初筛ALT合格,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  相似文献   

8.
刘艳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43-44
目的:讨论献血前ALT快检模式的选择及开展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省漯河市18~55岁的460人无偿献血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集静脉血应用速率法开展ALT快检模式。乙组采集末梢血应用干式生化法进行献血前的ALT快检模式。对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结果:甲组废血率为2.17%,乙组废血率为1.30%,两组间废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检查平均时间为(4.2±0.9)min/人份,乙组检查平均时间为(2.4±0.4)min/人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式生化法献血模块,有效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检测时间短,适合于大批量的献血活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广泛开展,无偿献血人数呈快速增长,因献血者初筛已增加了快速HBSAg的检查,由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已成为当前各大血站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为了减低血液的浪费,目前很多采供血机构使用了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的初筛.然而,干式生化仪检测ALT存在一定的漏检[1,2],其检测尚无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检测血清ALT四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友山  余伟  刘晓  夏卫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03-3604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ALT检测方法结果的精确性和相关性。方法: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lab300半自动生化仪、Reflotronplus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赖氏法同时检测血清ALT。结果:精密度测定,干式法测定的ALT的变异系数(CV)值为8.33%,微量速率法、赖氏法和大生化速率法CV值分别为8.02%、10.32%和7.59%。干式法、微量速率法和赖氏法与大生化速率法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2、0.9816和0.9176。结论:干式法和半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准确、快速、方便,与大生化速率法线形相关密切,统计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单采献血人群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输血传播病毒(TTV)-DNA感染的状况,探讨TTV-DNA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献血小板以及单一献全血人群中的抗-HCV;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及献全血者TTV-DNA;并应用全自动生化速率法检测TTV-DNA阳性及阴性献血者血清ALT。结果单采献血者抗-HCV、TT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0.15%、14.16%,普通献全血者则分别为0.43%、5.83%;和单一献全血者相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献全血者(χ2=10.22,P<0.01);TTV-DNA阳性率则高于献全血者(χ2=6.57,P<0.05);单采献血者中TTV-DNA阳性和阴性献血者ALT水平分别为(22±7)、(17±10)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结论单采献血小板者感染者抗-HCV低于单一献全血者,可能与其反复多次的检验有关;而单采献血者TTV-DNA感染者高于献全血者,可能和其频繁采血有关;单采献血者TTV-DNA阳性对单采献血者ALT无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飞虹 《吉林医学》2010,(34):6272-6273
目的:研究江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江门市中心血站2008年~2009年无偿献血者因ALT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的情况,统计分析ALT不合格原因及分类。结果:ALT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的比例较高。结论:需加强献血前ALT项目快速筛查,减少血液报废浪费,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 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的要求,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的一个项目.ALT存在于肝细胞中,血站检测ALT,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整个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作为非特异性检测肝炎的替代实验,然而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一些基疾病和非疾病因素均可造成ALT升高,致使采集后的血液大量报废,给血液资源和血站造成较大的损失.本站于2010年6月在采血车上应用艾康Missin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采血前进行ALT快速初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现状,探究血站合理的ALT检测模式。方法应用不同试剂和仪器采用速率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检测,并与HBsAg、抗-TP、抗-HIV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生化仪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三种速率法检测ALT试剂可以互相替代。使用ECOM-F6124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检测,可将ALT不合格献血者的淘汰率由5.55%下降至1.99%。ALT是否合格与HBsAg、抗-TP和抗-HIV合格与否无相关性。结论目前ALT的检测模式无益于血液安全,且耗费大;应组织全国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修订出更合理的献血血液ALT检测上限标准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乳糜血标本的丙氨酸转氨酶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血者在献血前食用大量脂类食品,被人体吸收后,在血液中能形成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乳糜微粒,造成乳糜血.在血站的各项血液检验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最易受乳糜程度的影响.根据我们观察,因血标本乳糜导致ALT检测失败的标本约占标本总数的0.2%~0.5%.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这些标本对应的全血和成分血将会因乳糜而被报废.由于乳糜血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1],我们采用吸管吸取油脂层下的血浆方法对乳糜血标本进行检测,以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重旺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07-2408
目的:探讨对街头无偿献血者有选择地进行献血前ALT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体检合格的街头无偿献血者用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作AL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街头无偿献血者ALT男女不合格率比约为6.68∶1,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1.99,P<0.01);男性ALT不合格献血人群中,ALT不合格率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6.70,P<0.01)。结论:对女性无偿献血者不作献血前ALT筛查,仅对男性(特别是体重>70 kg的男性)作快速ALT筛查可以较好地达到献血前ALT筛查的目的,有效地节约成本,方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地区男性自愿无偿献血ALT异常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将血液筛查仅ALT异常(乳酸脱氢酶速率法检测ALT>40 U/L)的街头男性自愿无偿献血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大小,以28为界分为肥胖(BMI≥28)组(n=2 065)和正常(BMI<28)组(n=10 820);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ALT异常率。结果:ALT>40 U/L者,BMI≥28组有182人(8.81%),BMI<28组有197人(1.82%);两组ALT异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和浩特地区男性肥胖献血者ALT异常远高于男性正常献血者。献血者献血前做ALT筛查可减少血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开展献血前ALT初筛,验证开展ALT快速筛查的效果,探讨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对策。方法对比分析郴州市2012—2013年开展献血前ALT初筛与2010~2011年未开展献血前ALT初筛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不管初筛还是实验室检测,AJ月阳性都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2012~2013年实验室检测血液样本肿阳性率为1.01%较2010—2011年度的4.90%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开展ALT初筛检测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大量采血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2015,27(2):291-292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