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于高脂血症疗养员的疗效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卫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3):138-139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使疗养员掌握在饮食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高脂血症4周后的治愈率。结果疗养前83例高脂血症及合并脂肪肝、肥胖等其他疾病,疗养后高脂血症治愈43例,治愈率51.8%,总有效率85.5%。结论健康教育对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科急症。其病因主要有胆道疾病、饮酒及暴饮暴食、高脂血症等。而高脂血症所致AP称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因其发生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密切相关,故又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1]。目前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相似文献   

3.
关注脂代谢紊乱对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有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早在1860年人们就意识到脂代谢紊乱与肾组织病变有关。近20年来的动物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高脂血症对肾脏疾病进程的影响。纠正高脂血症可以改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纤维化的程度,即使血胆固  相似文献   

4.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1 观察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63~75岁,平均62.7岁。均按1979年我国高脂血症的修订标准,自老干部查体中选取患高脂血症而无其他疾病者,并注意排除糖尿病、肝病、痛风等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瑞舒法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单因素成倍增加,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治疗高脂血症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笔者应用瑞舒法他汀治疗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旨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杨帆  吴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45-2346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引起肝脏密度减低的CT表现,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54例急性胰腺炎均行上腹部CT扫描,对AP肝脏、脾脏CT值的比值,肝功能、合并高脂血症、胆系疾病作对比分析。结果:54例急性胰腺炎中,肝脾CT值比值〈1(脂肪肝)40例,占74%;伴高脂血症24例,占44%;胆系疾病18例,占33%;肝功能异常20例,占37%。结论:急性胰腺炎常引起肝脏密度减低,合并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单因素成倍增加,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治疗高脂血症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笔者应用瑞舒法他汀治疗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旨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血脂代谢异常疾病,而且该疾病为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血脂水平异常,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鉴于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本文阐述了饮食干预影响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并总结高脂血症治疗经验,提出结合科学的饮食疗法,对降低降脂、调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血脂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近3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血液磁极化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 《当代护士》2004,(8):29-30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症的主要因素,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出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治疗控制不明显可继续发展,引起各器官硬化疾病.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伟  杨秋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6):571-572
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超过正常标准,另外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过低,也属于血脂异常的范畴,因此,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高脂血症”应改称“血脂异常”更为恰当。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和脑部的动脉硬化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如果肾脏的毛细血管因硬化发生阻塞,可以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和尿毒症;当血脂过高时,脂肪会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长期加重可演变成肝硬变。由于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水电路干休所离休干部健康状况及死亡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老干部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水电路干休所335名离休干部的病历、健康档案、2004年度的体检结果及174例死亡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老干部随年龄增长患病种数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在基础病排位中居前3位;老干部死亡疾病首位是恶性肿瘤。结论危害上海水电路干休所离休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对预防脑卒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2 877例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采取相应预防保健对策.方法对2 877例医院工作人员健康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主要疾病谱检出率依次为高脂血症(45.0%)、脂肪肝(37.5%)、宫颈糜烂(20.2%)、高血糖(11.7%)、高血压(6.8%)、肝囊肿(6.3%)、鼻中隔偏曲(5.7%)、乳腺增生(4.7%)、慢性咽炎(4.2%)和子宫肌瘤(3.8%)等.②男性检出率36.8%,女性检出率4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男性检出率为56.4%,显著高于女性的43.6%(P<0.01);脂肪肝检出率男性54.5%,亦显著高于女性的45.5%(P<0.01).③男性以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高血压为主要疾病.女性以脂肪肝、高脂血症、宫颈糜烂、高血糖为主要疾病.④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检出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根据疾病谱的分析结果,对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有助于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疗养护理干预对飞行员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者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010-03—2012-02来我院疗养患有高脂血症的飞行员220例进行调查,并且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20例高脂血症飞行员生活方式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干预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养护理干预改善高血脂飞行员的生活方式,使高血脂飞行员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防治疾病,促使血脂达到控制效果,延长飞行员的飞行寿命。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以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而形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而我国高脂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偏低,因此,开展积极预防和合理应用中、西药治疗高脂血症,对减少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特邀国内部分治疗高脂血症的专家,对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专门论述,尤其是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儿科、皮肤科与高血脂的相关病也进行了论述,以供广大相关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以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而形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而我国高脂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偏低,因此,开展积极预防和合理应用中、西药治疗高脂血症,对减少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特邀国内部分治疗高脂血症的专家,对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专门论述,尤其是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儿科、皮肤科与高血脂的相关病也进行了论述,以供广大相关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以提高人们对高脂血症危害性的认识,更好地加强对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测定76例高脂血症患者组和68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性高胆固醇(TC)组、高三酰甘油(TG)组红细胞沉降率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合并高TG组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高TC组、高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与高TG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血脂和红细胞沉降率异常改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体检后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法,对符合标准的49例高脂血症患者运用护理程序模式对其进行为期1年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和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系统化健康教育1年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教育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四项的总有效率为61.22%。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体检后高脂血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还能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血脂,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城市中心社区在档60岁以上居民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理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档案,对2010年参加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居民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名60岁以上体检人群的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57.1%,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与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社区在档老年人群高脂血症受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水平影响,应加强对老年女性、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充分利用社区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全面评价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曹浈 《护理研究》2008,(2):380-382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脂血症的定义、危害、诊断标准、分型、治疗和护理干预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