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组顺序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两组,25例接受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另25例为对照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后24h、1d和7d的欧洲卒中量表分值增加明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似,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尿激酶100万单位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12h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超急期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治疗时间窗对疗效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4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脑梗死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并与具有可比性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3次,持续10日,第一日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至200万单位,静脉滴注,其余治疗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果溶栓治疗组治愈率67%(16/24),总有效率88%(21/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11±4)日、对照组(21±5)日(P<0.05).治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25%(6/24),对照组10%.治疗组6小时以内治疗的病人的治愈率明显高于6小时至12小时内治疗者,而出血发生率则相反.结论低分子量肝素与尿激酶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疗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宜为发病后6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3.
代伟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096-109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脉溶栓组3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33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和溶栓后不同时间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作比较分析.结果 动脉溶栓组溶栓后ESS和BI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凝血指标好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发病 12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 (5 0~ 10 0 )× 10 4U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 (10 0~ 2 5 0 )× 10 4U静滴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 2小时颈动脉组 32例 (84.2 1% )有效 ,其中 7例 (18.42 % )治愈或基本治愈 ;静脉组2 5例 (83.33% )有效 ,无基本治愈病例 ;治疗 14日颈动脉组 35例 (92 .11% )有效 ,其中 2 4例 (6 3.16 % )治愈或基本治愈 ;静脉组 2 9例 (96 .6 7% )有效 ,其中 10例 (33.33% )治愈或基本治愈。颈动脉组 1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 (2 .6 3% ) ,静脉组 5例有轻度全身性出血 (16 .6 7% )。结论 :发病 12小时内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均较高 ,颈动脉溶栓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小时、24小时、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小时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小时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小时内溶栓组与4小时至6小时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不同时期、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3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病不同时期、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使用50万u、75~100万u、120~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在起病3小时内组分别为64.3%、78.9%、77.8%(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起病3~6小时组分别为16.7%、25.0%、70%(后者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起病>6~12小时组分别为0、11.1%、15.8%(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50万u、75~100万u、120~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10.4%、12.5%(前者较后两者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3小时内,予尿激酶50万u可达到有效的溶栓目的,且可减少出血并发症.而起病3~6小时者,则宜予尿激酶120~150万u方可达到有效的溶栓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1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将21例病人按发病至静滴尿激酶时间分为0-6h组和6-24h组,两组病人均予以尿激酶30-50万U静脉滴注,连续3d,继之20万U静脉滴注,连续5d。结果:0-6h内组溶栓效果100%,6-24h组溶栓效果75%,未见并发脑出血,仅有2例皮肤粘膜出血,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疗效与用药时间窗,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2例 )和对照组 ( 5 0例 )。对照组用一般疗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 60万 U静脉滴注。发病 6小时内用尿激酶者 18例为 A组 ,7~ 2 4小时内用尿激酶者 2 4例为 B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 2天及 2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A组优于 B组。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在 2 4小时内均有效 ,6小时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对溶栓治疗的疗效、药物剂量、影响因素及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并发症进行探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6~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6例分为溶栓组 4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9.48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 .0 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 ,发病 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发病后平均 4.96小时开始用药 ,对照组发病后平均 5 .2 0小时开始用药。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溶栓组 第 1日 5 (1…  相似文献   

10.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 mg/ks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7 d、14 d、21 d、90 d的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随访90 d,溶栓组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 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冯丽洁医生 :急救快车网站编辑 ,主治医生 ( jief 911@163 .com)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时间窗和脑保护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国家卒中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颁布的急性卒中指南规定 ,溶栓对象为发病 3小时以内的病例。陈清棠教授 (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报告 ,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给药时间越早越好 ,发病 3小时内接受溶栓者 ,欧洲脑卒中评分 ( ESS)增加幅度明显好于 3~ 6小时内溶栓者。郭玉璞教授报告 :通过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最佳剂量。方法将6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 h组(20例)、8 h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12 h组和8 h组患者即在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每12小时静脉滴入1次30 mg盐酸法舒地尔和每8小时静脉滴入30 mg盐酸法舒地尔,之后每天依原剂量静脉滴入,盐酸法舒地尔维持治疗14 d ,对照组则不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动态观察凝血时间指标,在治疗后14、30 d对所有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 )评分。结果12 h组和8 h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0 d E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8 h组更佳。所有患者均没有观察到明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溶栓剂尿激酶和盐酸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每8小时静脉滴入1次30 m g盐酸法舒地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国产尿激酶的有效剂量,我们对发病≤12h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50万和75万单位静脉溶栓临床对照研究,对照组22例,50万组23例,75万组33例。结果:梗塞有关的冠脉早期再通率对照组为零,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分别为13.04%和42.42%,P<0.05,与对照组比较50万单位组P>0.05,75万单位组P<0.05;出院时梗塞面积对照组扩大,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50万单位组P>0.05,75万单位组P<0.05;呈现心肌挽救的患者对照组占11.11%,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分别为38.87%和42.84%,与对照组比较P分别>0.05和<0.05,证明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50万单位剂量不足,75万单位为有效剂量。溶栓后50万和75万单位组静脉给肝索总出血率分别为12.5%和50%,P<0.05,75万单位组皮下给肝素总出血率为16.66%,与75万单位静脉给肝素比较P<0.05,与未用者比较P>0.05,说明国产尿激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与尿激酶剂量、应用肝素和肝素给药方法有关,皮下给肝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急诊超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治疗组符合入选标准的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溶栓后24小时继续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7天。对照组14例患者连续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7天。两组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的ESS评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为显著进步或以上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选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合用低分子肝素,效果是显著且安全的。而溶栓要做到早期,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肢体肌力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提高溶栓疗效 ,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 8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 3 .12± 1.17小时 ,对照组为 5 .42± 1.92小时 ,P <0 .0 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 71.2 % (3 7/ 5 2 ) ,对照组为 5 1.7% (3 0 / 5 8) ,P <0 .0 5。 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 7.7%(4 / 5 2 ) ,对照组为 10 .3 % (6/ 5 8) ,P >0 .0 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 10 0 % ,院前无 1例死亡。结论 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冠脉再通率 ,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溶栓组治疗基本痊愈率为50.0%,总显效率为91.7%,脑出血并发症为5.5%,脑出血病死率为2.8%;常规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14.0%,总显效率为66.6%,无一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12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但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采用国产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溶栓后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清除自由基损伤等脑保护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功能转归进行评价,并记录颅内出血及死亡率。结果 28例中造影23例有血管闭塞,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6例,2例发生颅内出血,死亡1例。尿激酶用量在30万~75万U,平均(68.7±11.4)万U。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1例(75%)。溶栓后早期(<24小时)症状加重7例(25%)。结论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尿激酶60万单位~150万单位1次静脉滴注,B组给予尿激酶20万单位1日2次静脉注射共5天,两组均在溶栓后应用降纤酶5天;C组单纯用降纤酶。结果: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判断疗效,治疗后24小时、7天和21天,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1),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应用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对抢救缺血半暗区脑组织效果显著,尤以大剂量尿激酶单次静脉滴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尿激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滴,30min滴完,连用3d。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FIB)无显著差异(P〈0.1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54例)先予UK 150万U静脉滴注,随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溶栓后NDS迅速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溶栓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明显(P<0.01),6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无1例发生脑出血. 结论 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