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调查,选择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02例作为调查对象,按1:2配比204名对照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前2个月内经常外出就餐或购买外卖、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生炝河鲜类食物、生炝海鲜类食物、外出史(包括旅游、出差等)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R值分别为5.779、3.042、2.592、3.460、3.196和2.492。结论上海市徐汇区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经常外出就餐、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河海鲜类食物、外出史等危险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绵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甲、乙和其他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没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81.06%;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2:1,各年度男女发病无差异.[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以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中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了解上海市中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 ] 病例对照调查 ,选择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 14 4例作为调查对象 ,按 1∶2配比 2 88名对照者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 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用火锅、饭前便后不洗手、到个体摊点和饮食店就餐、食用河鲜类食物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OR值分别为 4.718、3 .0 5 8、2 .117和 2 .14 7。  [结论 ] 上海市中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仍以食用火锅、饭前便后不洗手、到个体摊点和饮食店就餐、食用河鲜类食物等危险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型别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HEV序列,并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同时采取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3个区2003-2004年急性散发性确诊戊肝86例住院病例,分别配以本区和其他区健康人群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l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病毒序列分析表明戊肝病例中的HEV病毒序列属于Ⅳ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条件、外出就餐、有海鲜河鲜食用史等均为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海鲜(生、炝)食用史(OR=7.048)是戊肝感染 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部分地区散发性HEV流行株以Ⅳ型病毒株为主,海鲜(生、炝)食用史等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时间序列,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1990-2006年上海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1990-2006年乙型肝炎成为本市人员发病的主要型别肝炎。本市人员急性病毒性肝炎存在冬春季发病小高峰;地区分布以崇明县最高;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20~49岁组占病例总数的69.58%;职业构成以工人、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63%。[结论]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防治重点,应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科学制订病毒性肝炎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统计处理。[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从1991年的255.34/10万下降至2000年的49.92/10万,甲肝占57.3%。但乙肝发病率自1995年以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以每年3-4月和8-9月为高发季节,人群分布以20-34岁组为多,男:女为2.57:1。农民占58.3%。[结论]加强高危人群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及巩固甲肝压“春峰”,“秋峰”成果,是控制肝炎发病的关键措施,同时要积极做好未分型肝炎研究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冬春季甲型、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冬春季甲型、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 ] 病例、对照 1∶2配对调查 ,选择本市1999年 10月 1日至 2 0 0 0年 2月 2 9日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饭前便后不洗手、外出就餐史、食用贝壳类和到个体摊点及饮食店就餐的OR值分别为 2 .0 86、1.76 1、1.413和 1.36 7。 [结论 ] 上海市冬春季甲型、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仍以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外出吃饭、食用贝壳类和到个体摊点及饮食店就餐等为主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卢湾区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和乙肝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目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达10%以上,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为了预防和控制乙肝,保护儿童身体健康,1992起上海市全面开展了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丑怍,并从2002年起对新出生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为了解和分析我区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区于2006年10月作为全国疾病监测点参加了“全国人群乙肝等相关疾病调查”,现将相关调查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成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88-2089
目的:分析某地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甲、乙型和其它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没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78.13%.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2∶1,各年度男女发病无差异.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适时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控制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龙岩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资料。[结果]龙岩市s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1265例,年均发病率80.71/10万,发病率居各传染病之首;死亡12例,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0.1%。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03:1,农民占48.5%。,甲、乙型肝炎比例占84.5%,未发生暴发疫情。[结论]今后防治的重点是甲、乙型肝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和发病,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湖州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甲、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甲肝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戊肝则上升趋势明显,两者在流行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应结合甲、戊肝的流行特点开展相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油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江油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9 380例,发病率213.2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8 838例),占94.22%;季节以6~8月发病较高,占48.30%(4 052/9 380);发病年龄为10个月至83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7 833例),占83.51%;职业以农民为主(5 145例),占54.85%。[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与相应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危险度变化。遂对 1990~ 2 0 0 0年间 ,0~ 7岁儿童接种甲、乙肝疫苗与相应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影响 ,进行了回顾性群组研究。结果表明 :0~ 7岁儿童经多年甲、乙肝疫苗接种 ,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渐下降 ,疫苗保护率为 83 .66% ,疫苗效果指数为 6.12 ,流行病学观察效果显著。疫苗接种后 ,总体 AR减低 14 3 .16/ 10万 ,RR仅为 0 .16,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提示甲、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高度有益 ,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疫苗接种率越高 ,RR越低 ,呈“负”的暴露—疾病联系 ,暴露越多 ,疾病减少 ,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资阳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χ2检验、圆形分布法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2003-2007年资阳市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乙肝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7.55%,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1.68%。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4∶1。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江东区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徐丽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30-4731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1996~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区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订正年报中的病毒性肝炎发病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我区病毒性肝炎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90.66/10万,主要为甲型和乙型肝炎,占78.8%。发病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占全部发病的77.4%。各职业均有病毒性肝炎发病,其中以工人最多占35.3%。10年间肝炎发病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在各型肝炎中,甲型肝炎降低趋势最为明显;乙型肝炎也有一定降低趋势。[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明显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区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应继续加强对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油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江油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9380例,发病率213.2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8838例),占94.22%;季节以6~8月发病较高,占48.30%(4052/9380);发病年龄为10个月至83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7833例),占83.51%;职业以农民为主(5145例),占54.85%。[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重点职业人群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人民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和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病毒性肝炎的型别构成和职业构成出现一定的变化。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构成有所增加,工人、农民和离退休人员在肝炎发病的职业构成中占据前3位。2001年以来全市开展了一系列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项目,为了解教育和宣传的成效,尤其是了解重点职业人群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不良卫生行为的发生情况,为下阶段实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和社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在2006年1月~4月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18.
程芳 《社区卫生保健》2003,2(1):58-60,64
目的 探讨近年来我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对上海市虹口区1992~2000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虹口区的发病情况呈下降趋势,有明显季节性,每年1~4月是高发期;男女性别比例1.776:1,以青壮年发病为主,20~40岁占发病年龄构成的70.66%,职业人群中以职员、退休人员、工人所占构成比较高。结论肝炎知识水平低下和常到个体摊挡和饮食店就餐是甲、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2年来长江路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疫情动态,为完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通河街道、庙行镇1994至2005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江路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庙行镇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虽高于通河街道,但其发病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本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血清分型在上世纪90年代以甲肝为主,近年来以乙肝、戊肝为主;除丙肝外,各型肝炎发病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为主。结论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制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在巩固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加强成年人的预防控制,建议在成年人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0.
张民  侯静  高峰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107-108
[目的]了解平阴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平阴县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58.72%;不同地区发病水平不同;4~7月发病占34.87%;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民发病占56.53%。[结论]加强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