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南朝作家江淹以善于拟古而著称 ,其《杂体诗三十首》包含着独特的文学批评见解。诗前小序体现了他“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文学批评要旨。三十首拟古诗以其特有的诗人序列显示了五言诗从汉代至晋宋的演变过程。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对后世的文学批评著作特别是《诗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刘宋元嘉之后偏畸的士林文化氛围中,江淹的“恨人”心态导源于他早年一直固守的儒家的“立功”理想。细绎江淹“恨人”心态的演化轨迹和情感内涵,可以看到此种心态是对中国古代文人悲情体验的高度概括。由于江淹诗赋的影响,“恨人”心态已经成为常见的古代文人悲情体验的文学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药学教学中,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十八反”究竟包括多少味药;与“十八反”有关联的药物,是否应列入“十八反”;反药能否同用,现行教材中均述而不详,值得商榷。1文献中有关“十八反”的记载据《蜀本草》说,中药反药最早记载于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60种,而相反的则有18种。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承袭《神农本草经》并参照《药对》关于反药的内容,在《神农本草经集注》序列中分列了相反诸药,有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人参、丹参、玄参、沙…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对口腔黏膜疾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原因,中医学著作中多有记载。例如《内经》指出,“诸痛疮疡皆属于火”。《外台秘要》“心脾有热常患口疮”。《圣济总录》“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诸病源候论》对鹅口疮的病因认为“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  相似文献   

5.
对《本草纲目》有关“天行斑疮”流行时间的记载,提出了异议。初步认为,该“疮”流行时间,大约在晋元帝“建武”前后。  相似文献   

6.
《宋略》的作者裴子野,是齐梁时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在史学领域,他因成就了可与沈约的纪传体《宋书》齐名的编年体《宋略》,而与他的曾祖裴松之和祖父裴驷并称“史学三裴”。然而《宋略》已经在南宋末年就亡佚了。为了更深入详细地了解裴子野的一生,鳌定裴子野的行年,考查《宋略》的成书年代已成为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左传》、《史记》、《汉书》记载,我国春秋至两汉时期,书籍的计量单位─“卷”“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触发了卷篇一级计量概念蜕变成二级计量概念。按照“卷篇”蜕变原理,以及《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卷”参数的记载,揭示了《灵枢》三大经文系统并与《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卷参数一致。此外,运用“编绝简垢”原理,重塑了《灵枢》的合篇与脱篇,从而对《黄帝内经》等原貌作了初步还原处理。  相似文献   

8.
西汉遗址发掘所见"薰毒"、"薰力"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连云港汉墓发掘所见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所载“薰毒”,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发掘所见汉纸文书所载“薰力”,均当即“薰陆”,这是现在所见到的此药的最早记载,说明此药至少在西汉早期即已输入我国,此药的记载至少应提前300年。  相似文献   

9.
历代对《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句中的“本始”、“神明”的理解存在分歧。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本意,以指导临床,对照《内经》中其他经文,参照《周易》等经典著作,提出了新见解。认为“本始”即阴阳之本,指四时变化的时空过程。“神明”指物质本射具有的表示不同属性的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伤寒论》第七条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的记载。关于该条的“病”及发于阳和发于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有必要进一步闸明其精神实质。根据《伤寒论》的经旨技现代中医对发热恶寒者发于阳的诊治,临床观察说明病往表或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古史书中,《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据初步考察发现,除了与中古文献共同的词汇特征外,《宋书》双音词还有七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昭明文选》编撰年代研究应该细化为编撰时间与成书时间两个不同阶段。普通七年是东宫文坛由盛而衰的转折 ,也是《文选》编撰时间与最后成书时间的区别界限。前期萧统组织领导编选至天监十二年卒的沈约 ,其编选确是遵循不录存者原则。至普通末年萧统作《文选序》时 ,《文选》已经基本完成。后期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只能交代给刘孝绰进行整理修订。刘孝标、徐排、陆之入选便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选》 ,大体就是中大通元年左右虽经刘孝绰手但仍未竟全功的模样。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学术界更多的了解清末民国时期云南名医余道善先生及所著《仲景大全书》等情况,考证了作者生平及著作内容,对进一步研究这部具有云南特色的名著,了解这一时期云南地区中医专家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收集、整理古籍经验、传承阐发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学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古史书中 ,沈约所撰《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 ,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 ,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 ,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复音词来源的角度对《宋书》中的50个“古语词”逐一考释 ,足以说明这是中古汉语文献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不同的方药与知母配伍,使知母的功效各有偏重,体现了中药的多重功效及中药方剂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合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汗法的条文,从适应症、禁忌症、法度,以及与他法合用四个方面对仲景汗法进行了归纳探析,以期临床能更好的运用汗法。  相似文献   

17.
叶音始于何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邈未使用“取韵”一语,叶音不始于徐邈:就现有材料来看,叶音当始于沈重。叶音前的某些古音之注,或有叶音音理上的疑似,可视为叶音之萌芽.  相似文献   

18.
晚明时期 ,在吴江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叶绍袁、沈宜修及其子女为核心的文学团体 ,成就杰出。特别是女性文学 ,更令人聒目相看 ,这与叶绍袁进步的女性文学观及其妻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密不可分 ;也与吴江地区高度的文学水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