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武汉市江岸地区妊娠期妇女情绪障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孕产妇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武汉市江岸区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856例为研究对象,情绪障碍状况评价指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爱丁堡抑郁量表,辅以自制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果 856例调查对象中孕早期244例,孕中期311例,孕晚期301例。孕早期、中期、晚期焦虑发生率分别为6.97%、4.82%、6.64%,可能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2.95%、26.69%、25.58%,抑郁发生率分别为8.61%、9.65%、8.31%,可能抑郁发生率为18.03%、25.03%、23.26%。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收入水平、是否和父母居住、居住环境、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孕期出血史、妊娠期并发症其妊娠期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收入水平、是否和父母居、住居住环境、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孕期出血史、妊娠期并发症其妊娠期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噪音环境(OR=3.256,95%CI:1.565~6.702)、出血史(OR=2.063,95%CI:1.119~3.802)、妊娠合并症(OR=3.497,95%CI:1.779~6.877)为影响妊娠期妇女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中及以上学历(OR=0.283,95%CI:0.109~0.733)为孕妇抑郁的保护因素,噪音环境(OR=5.265,95%CI:1.097~25.254)、不良孕产史(OR=6.027,95%CI:1.571~23.023)、出血史(OR=11.716,95%CI:2.337~9.825)、妊娠合并症(OR=9.149,95%CI:2.240~37.401)为影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武汉市江岸地区妊娠期妇女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状况,其中居住环境及不良孕产史、出血史、妊娠合并症为主要影响因素,需重视妊娠期妇女情绪状况,针对具体因素给予积极干预措施,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需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预防孕产妇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沈红  李晓燕  谷素洁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30-1433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0~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孕期体重增长对母乳喂养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在苏州某医院就诊及分娩的4 2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情况以及孕期妊娠糖尿病患病情况,并计算孕期体重变化。通过电话结合产后访视调查产后0~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并通过Bootstrap方法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孕期体重增长对母乳喂养的交互作用。 结果 纳入研究的孕产妇平均年龄为(29.52±8.74)岁。15.20%的孕产妇患有妊娠糖尿病;14.80%的孕产妇孕期体重增长不足,而42.55%增长过度;57.38%的研究对象产后6个月内采取母乳喂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5岁以上(OR=1.68~3.82)、高中以上学历(OR=1.83~2.23)、足月生产孕产妇(OR=1.84)更倾向于母乳喂养,而孕前超重及肥胖(超重OR=0.82;肥胖OR=0.82)、有再次分娩意愿(OR=0.67)、妊娠期糖尿病(OR=0.61)及妊娠期体重增长过高(OR=0.61)或者过低者(OR=0.63)母乳喂养率更低。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并发妊娠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过低或过高者母乳喂养水平显著低于未患妊娠糖尿病且孕期体重增长正常者,交互作用指数为1.67(1.01,4.97)(P=0.02)。 结论 并发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期体重增长过低或过高均为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7年单胎妊娠孕妇的早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获得2013-2017年单胎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早产发生率以及不同因素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7年通州区单胎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1%(1 418/34 726)。其中,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分别占68.8%(975/1 418)和31.2%(443/1 418)。产妇年龄≥35岁(OR=1.314,95%CI:1.113~1.551)、经产妇(OR=1.399,95%CI:1.223~1.600)、男胎(OR=1.237,95%CI:1.100~1.390)、前置胎盘(OR=10.162,95%CI:7.100~14.546)、胎盘早剥(OR=9.201,95%CI:6.596~12.837)、胎膜早破(OR=3.328,95%CI:2.953~3.750)、妊娠期糖尿病(OR=1.232,95%CI:1.082~1.4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283,95%CI:2.755~3.911)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其中,产妇失业或待业(OR=1.159,95%CI:1.003~1.339)、丈夫年龄≥35岁(OR=1.243,95%CI:1.036~1.490)、初次妊娠(OR=1.407,95%CI:1.157~1.710)、经产妇(OR=1.295,95%CI:1.049~1.598)、男胎(OR=1.273,95%CI:1.109~1.462)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35岁,经产妇,男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2021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对应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0例HDP患者(单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157)与正常妊娠结局组(n=24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并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400例HDP患者中共157例(39.2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负性情绪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35岁(OR=23.815,95%CI:10.370~54.655)、孕前BMI≥24.0(OR=16.010,95%CI:6.832~34.620)、阴道分娩(OR=16.336,95%CI:7.325~36.403)、GDM(OR=26.337,95%CI:11.908~58.253)、负性情绪(OR=20.682,95%CI:2.791~54.876)均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logistic(P)=-4.125+年龄×3.170+孕前BMI×2.773+阴道分娩×2.793+GDM×3.271+负性情绪×3.029;当logistic(P)=4.11,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65~0.926),预测敏感度为84.36%,特异度为82.17%;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可将HDP患者划分为低风险(0~4分)、中风险(5~8分)与高风险(9~12分)。 结论 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阴道分娩、GDM、负性情绪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花都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招募住院分娩孕妇进入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3 509名单胎活产儿纳入到本次研究。收集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产妇的一般情况、孕期营养素摄入、环境接触、生活行为方式等信息,计算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8.78%(308/3 509)。羊水过少(OR=3.275,95%CI:2.043~5.250)、孕妇年龄≥35岁(OR=1.712,95%CI: 1.216~2.411),非广州市户籍(OR=1.620,95%CI:1.158~2.266;OR=1.660,95%CI:1.126~2.448 )、孕前低体重(OR=2.300,95%CI:1.515~3.827)、孕期增重不足(OR=2.286,95%CI:1.572~3.326)、孕期经常接触烟雾(OR=5.690,95%CI:1.401~23.104)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糖尿病(OR=0.674,95%CI:0.456~0.996)、孕次多(OR=0.802,95%CI:0.716~0.897)的产妇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是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妊娠并发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SGA的发生,需要制定一个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围孕期相关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武汉市两所医疗卫生机构中确诊的180例武汉市孤独症患儿,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与病例匹配的540例武汉市健康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利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与母亲孕期精神压力(OR=20.118,95%CI:9.812~60.696)、过期妊娠(OR=7.379,95%CI:1.328~40.985)、孕期患病(OR=2.876,95%CI:1.528~5.414)、孕前超重/肥胖(OR=2.309,95%CI:1.184~4.501)、不良孕产史(OR=1.678,95%CI:1.056~2.665)、新生儿窒息/缺氧(OR=4.624,95%CI:1.416~15.105)、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2.712,95%CI:1.711~4.299),父亲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OR=6.511,95%CI:3.878~10.931)有关。结论 围孕期的多种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积极做好围孕期保健,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孤独症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丽水市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6-2019年分娩的934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6-2019年妇幼保健院共分娩活产19 535例胎儿,其中低出生体重儿934例,发生率为4.78%;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0.019,P=0.89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 早产(OR=46.283,95%CI:38.408~56.773)、双胎(OR=7.023,95%CI:5.347~9.223)、女婴(OR=1.549,95%CI:1.304~1.841)、妊娠高血压(OR=4.945,95%CI:3.262~7.498)、胎膜早破(OR=1.305,95%CI:1.053~1.618)、胎儿窘迫(OR=2.103,95%CI:1.515~2.919)、胎盘早剥(OR=1.651,95%CI:1.152~2.366)、农村户籍(OR=1.274,95%CI:1.014~1.601)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丽水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注重加强农村户籍、妊娠合并高血压和双胎孕妇的围生期管理,避免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从而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妊娠期妇女碘缺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妊娠期妇女碘缺乏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天台县人民医院的810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妊娠期妇女尿碘检测,分析不同特征孕妇的碘缺乏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孕产妇碘缺乏的因素。结果810例妊娠期妇女的碘缺乏发生率为30.86%,不同年龄碘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而不同妊娠史、文化程度、居住地、早孕反应程度、妊娠期合并症、职业、社会支持程度及高碘饮食频率者的碘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妊娠(OR=2.415)、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OR=2.647)、居住地为农村(OR=2.529)、早孕反应严重(OR=2.695)、妊娠期有合并症(OR=2.507)、职业为非医学职业(OR=3.042)、社会支持程度较低(OR=2.831)及高碘饮食频率<1次/周(OR=2.585)是妊娠期孕产妇碘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台县妊娠期妇女的碘缺乏较为突出,且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同时指导碘补充方法,以控制妊娠期碘缺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患儿母亲孕产期因素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门诊完成RetCam 3眼底检查的早产儿,记录早产儿眼底检查结果,同时收集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其母亲孕期资料(孕期年龄、胎次、妊娠期相关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56例早产儿中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54例,检出率为18.10%。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有胎龄<28周(OR=21.649,95%CI:18.485~24.327)、低出生体重(<1 000 g)(OR=13.013,95%CI:10.861~16.233)、母亲孕期胎儿窘迫(OR=2.328,95%CI:1.269~3.156)、患有妊娠期高血压(OR=2.121,95%CI:1.072~3.571)、妊娠期糖尿病(OR=1.995,95%CI:1.008~2.929)。而孕期年龄、胎次及孕妇有无贫血与ROP的发生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的出生胎龄<28周、低出生体重(<1 000 g)、母亲孕期胎儿窘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增加儿童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从北京市16个社区入组符合标准的儿童2 275名,从新生儿期随访至3岁。结果 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儿童在1、2、3岁时的BMI均高于非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2.01,95%CI:1.40~2.89)、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09,95%CI:1.06~1.13)、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1,95%CI:0.99~1.03)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83,95%CI:0.71~0.98)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66,95%CI:1.07~2.58)、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2,95%CI:1.00~1.0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1,95%CI:0.49~0.75)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61,95%CI:0.45~0.8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89,95%CI:1.23~2.91)、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也是儿童3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6,95%CI:0.54~0.81)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55,95%CI:0.40~0.75)是儿童3岁时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辅食添加时间与3岁内儿童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为了减少儿童在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应严格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的体重,尽可能地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围生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将深圳市龙岗区2014-2017年26家助产医院95 849例单胎足月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情况分组,观察各组围生结局。结果 95 849例孕妇平均孕前BMI为(20.49±2.83) kg/m2,平均孕期增重(14.49±5.89) kg。相比孕前正常BMI 和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孕前消瘦(BMI<18.5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0(1.61~2.00)、1.83(1.63~2.05);孕前超重(BMI≥24 kg/m2)是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巨大儿、剖宫产、出生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4(1.68~2.02)、2.40(1.90~3.04)、3.07(2.39~3.96)、2.70(2.49~2.92)、1.89(1.81~1.97)及1.33(1.05~1.67);孕期增重过度是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59(2.40~2.79)、1.45(1.40~1.50)、2.83(2.21~3.62)、2.18(1.69~2.81)、1.26(1.13~1.40)及1.26(1.07~1.48)。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均是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因此将孕前BMI、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测定结局的孕期可控性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随机抽取601对母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孕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孕期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601例足月新生儿中,NBNA评分异常的新生儿有63例(10.5%)。怀孕间隔时间在1年以内(OR=2.95,95%CI:1.30~6.68)、早期(OR=2.71,95%CI:2.46~5.02)或晚期(OR=2.70,95%CI:1.34~5.44)足月儿的NBNA异常风险显著升高,而孕期每周至少1次体力运动的孕妇(OR=0.50,95%CI:0.28~0.88),其新生儿NBNA评分异常风险显著降低。在非完全足月儿中,妊娠间隔时间长组的孕妇(OR=0.31,95%CI:0.11~0.86)和有体力运动的孕妇(OR=0.45,95%CI:0.20~0.98),其新生儿NBNA异常的风险显著低于妊娠间隔时间短组。结论 妊娠间隔和孕期体力运动是影响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孕期可控性因素,在促进胎儿行为神经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排除已知的孕母疾病和产科危险因素, 分析孕期营养和被动吸烟等因素对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 SGA)的影响。方法 以550例小于胎龄儿和720例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 自制问卷调查母亲身高、体重、被动吸烟和不良孕产史等内容, 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5 kg/m2(OR=2.16, 95%CI:1.53~3.16)、身高<155 cm(OR=2.46, 95%CI:1.78~3.48)、孕期增重<9 kg(OR=1.92, 95%CI:1.56~2.58)和孕期被动吸烟(OR=2.24, 95%CI:1.65~2.98)是SGA的危险因素, 孕前BMI>24(OR=0.59, 95%CI:0.42~0.86)和孕期增重>18 kg(OR=0.62, 95%CI=0.43~0.86)是SGA的保护因素。结论 除已知的临床危险因素外, 应通过增加孕前和孕期营养, 减少被动吸烟环境等措施, 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健康宣教对剖宫产产妇院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以824名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一般情况、院内纯母乳喂养情况、健康宣教及母乳喂养认知水平。结果 剖宫产产妇院内纯母乳喂养率为64.7%。分别有80.3%和93.8%在入院前、后接受了宣教,但仅有32.9%的剖宫产产妇对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达到熟悉。调整社会人口统计学等信息后,入院前接受宣传次数≥4次、入院后接受宣教的次数≥4次的剖宫产产妇院内纯母乳喂养的比例较高,其OR值(95%CI)分别为2.27(1.50~3.42)和3.75(2.02~6.97);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达到熟悉的剖宫产产妇院内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较大(OR=3.39,95%CI:2.17~5.28)。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全面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指导,加强对母乳喂养认知水平的提高将是促进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都市早孕胚胎停育的现状,分析成都市胚胎停止发育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胚胎停育发生率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选取家具制造加工集中的两个区县,采取机会性抽样的方式抽取226名胚胎停育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BMI和城乡情况选择226名正常分娩妇女为对照组,分析早孕胚胎停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年,全市胚胎停育率从4.34%升高到5.60%,远高于同期出生缺陷发生率。月经规律(OR=0.438,95%CI:0.230~0.830)和接受孕期保健为胚胎停育的保护性因素(OR=0.179,95%CI:0.110~0.291),本次妊娠曾服用紧急避孕药(OR=4.687,95%CI:1.533~14.334),孕期被动吸烟(OR=1.593,95%CI:1.146~2.215),半年内新购家具(OR=2.572,95%CI:1.302~5.084)为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不仅受到母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环境影响。改善孕妇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尽早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对降低早孕期胚胎停育发生率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