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和持续释放氟的性能,但临床应用预防釉质脱矿的作用有待验证. 目的:对牙齿畸形患者左右侧上颌牙齿采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剂或复合树脂粘结剂粘结托槽,观察托槽脱落及治疗前后去粘接时牙釉质面的脱矿情况.设计:观察对比试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对象: 选择2002-07/2002-08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40 例牙齿畸形患者(358颗) ,女21 例, 男19例,平均16岁,所有患者上前牙正常、完整, 双侧牙齿无明显不同,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患者均对治疗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实验用粘结材料为RMGI (富士. GC. 日本产,生产批号为0005111) 和复合釉质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天津生产,生产批号为020402) ,所用托槽为杭州三比燕尾型托槽,所用酸蚀液为37 %磷酸.方法: ①粘结正畸托槽: 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左侧用37 %磷酸酸蚀30 s,水潮湿牙面,用光固化RMGI 粘结托槽;右侧37 %磷酸酸蚀60 s,清洁、干燥,用复合树脂粘结托槽.Ⅱ组:右侧用37 %磷酸酸蚀30 s,水潮湿牙面,光固化RMGI 粘结托槽;左侧37 %磷酸酸蚀60 s, 清洁、干燥,用复合树脂粘结托槽.10 min后0.036 cm镍钛丝结扎,患者均不告知两侧粘结材料存在差异,常规医嘱,指导患者固定矫治器治疗期间饭后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不用含氟漱口液,以统一含氟材料,减少误差.疗程9~26 个月,平均为18个月.②每4 周后复诊观察患者托槽脱落情况,并记录脱落部位. 统一拍摄条件拍摄前牙区照片,10 倍放大后观察牙面的脱矿情况,并根据Gerger等记数法评价并记录粘接前和去粘接时的釉质面白斑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托槽脱落情况及脱落部位.②两种材料粘接托槽治疗前后脱矿情况.结果:40 例患者均进入托槽脱落结果分析, 4 例患者托槽脱落发生在前牙,则此4 颗牙及对侧同名牙除外,其余232 颗牙齿将进行白斑形成情况评价.①托槽脱落情况及脱落部位: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托槽脱落率与复合树脂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脱落位置主要发生在双尖牙区,其次为中切牙.②脱矿情况: 粘结托槽治疗后,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托槽发生白斑率低于复合树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 %,38.8 %,P < 0.05). 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可以明显减少正畸治疗后牙齿白斑发生率的增高,减少酸蚀时间仍可达到类似的粘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微渗漏增加继发龋和治疗结束后的敏感性,也增加了粘接剂-釉质界面白斑形成的可能性,但目前涉及托槽粘接材料微渗漏的报道很少.目的:以自酸蚀底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为新型托槽粘接剂,观察血液污染对其粘接托槽时微渗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对比观察,于2009-0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50颗,杭州三比燕尾型托槽,自酸蚀底胶、37%磷酸,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复合树脂釉质粘结剂,志愿者献血10 mL.方法:50颗牙齿随机分为5组,10颗/组.磷酸复合树脂组:37%磷酸30 s,喷枪彻底冲洗5s,吹干5 s,用棉球蘸混合后的A、B底胶于牙面上,10 s后将调好的适量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涂于托槽背板,将其置于牙面并稍加压,清除托槽周围的多余粘接剂.无污染对照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血液污染1组:在牙面上滴1滴血液,用气枪吹5 s,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血液污染2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在牙面上滴1滴血液,用气枪吹5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血液污染3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在牙面上滴1滴血液,用气枪吹5 s,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主要观察指标:微渗漏值.结果:磷酸复合树脂组微渗漏值明显高于无污染对照组及血液污染组(P<0.05),无污染对照组与血液污染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121).龈端总体微渗漏值明显高于切端(P<0.000).碱性品红溶液染色后去除托槽,在粘接剂-托槽界面上发生了贯通整个托槽的微渗漏.结论:与传统的磷酸复合树脂比较,自酸蚀底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托槽的微渗漏,且血液污染对其粘接托槽时的微渗漏无显著影响,龈端渗漏比切端严重.  相似文献   

3.
背景: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和持续释放氟的性能,但临床应用预防釉质脱矿的作用有待验证。目的:对牙齿畸形患者左右侧上颌牙齿采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剂或复合树脂粘结剂粘结托槽,观察托槽脱落及治疗前后去粘接时牙釉质面的脱矿情况。设计:观察对比试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2002-08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40例牙齿畸形患者(358颗),女21例,男19例,平均16岁,所有患者上前牙正常、完整,双侧牙齿无明显不同,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患者均对治疗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实验用粘结材料为RMGI(富士.GC.日本产,生产批号为0005111)和复合釉质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天津生产,生产批号为020402),所用托槽为杭州三比燕尾型托槽,所用酸蚀液为37%磷酸。方法:①粘结正畸托槽: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左侧用37%磷酸酸蚀30s,水潮湿牙面,用光固化RMGI粘结托槽:右侧37%磷酸酸蚀60s,清洁、干燥。用复合树脂粘结托槽。Ⅱ组:右侧用37%磷酸酸蚀30s,水潮湿牙面,光固化RMGI粘结托槽;左侧37%磷酸酸蚀60s,清洁、干燥,用复合树脂粘结托槽。10min后0.036cm镍钛丝结扎,患者均不告知两侧粘结材料存在差异,常规医嘱,指导患者固定矫治器治疗期间饭后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不用含氟漱口液,以统一含氟材料,减少误差。疗程9~26个月,平均为18个月。②每4周后复诊观察患者托槽脱落情况,并记录脱落部位。统一拍摄条件拍摄前牙区照片,10倍放大后观察牙面的脱矿情况,并根据Gerger等记数法评价并记录粘接前和去粘接时的釉质面白斑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托槽脱落情况及脱落部?  相似文献   

4.
背景:正畸固定矫治中目前多使用复合树脂黏接系统黏接托槽,其黏接强度高,去除托槽时易导致牙釉质表面损伤.目的:比较3种正畸黏接剂在黏结后5min和15min去除托槽的黏接强度,评价去除托槽后的黏接剂残留指数.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对照实验,于2007-06/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因正畸原因新拔除的健康双尖牙90颗(患者自愿捐献,并对实验知情同意),10倍放大镜观察颊面釉质完好无裂纹,无龋齿,非四环素牙及氟斑牙,未经任何化学处理.京津釉质黏合剂产自天津,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为日本富士公司产品,Transbond XT和self-etching primer自酸蚀黏结剂为3M Uniteck产品.方法:90颗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京津釉质黏合剂组、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自酸蚀黏接剂组,每组30颗.各组黏结后分别于5,15min去除托槽,每个时间点15颗.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剪切强度并计算黏结剂残留指数(1~5,记分高表明黏接剂与牙面之间的黏接强度较高,记分低表明黏接剂与托槽之间的黏接强度较高).结果: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去除托槽后5,15min抗剪切强度均最低,京津釉质黏合剂组与自酸蚀黏接剂组抗剪切强度相似.京津釉质黏合剂组和自酸蚀黏接剂组去除托槽时牙齿表面和托槽面的残余黏接剂量几乎相同.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黏接剂主要残留在托槽面,各组黏结剂残留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3种正畸黏接剂在黏接5min和15min后均能达到满意的黏接强度,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抗剪切强度虽稍低,但具有去除托槽后牙面易清洁的优点,优于京津釉质黏合剂和自酸蚀黏接剂.  相似文献   

5.
刘定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80-1581
【目的】探讨免酸蚀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正畸托槽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且设置自身随机对照,试验组采用免酸蚀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托槽,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粘结托槽,治疗6个月后观察牙面釉质脱矿情况,统计脱落数目。【结果】试验组脱矿率9.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酸蚀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新型粘结材料,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减少牙釉质脱矿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酸蚀和免酸蚀两种情况下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剪切强度是否有差别。方法:收集离体前磨牙30颗,随机平均分为3组。第1组(时照组):35%磷酸酸蚀30s,冲洗、干燥,涂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第2组:35%磷酸酸蚀30s,冲洗,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第3组:免酸蚀,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24h后用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时3组进行抗剪切强度测定,并统计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结果: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免酸蚀时其粘结强度能达到临床要求,但是酸蚀后粘结强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含氟自酸蚀粘接系统和牙面酸蚀后涂氟粘接系统粘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及二者对釉质脱矿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牙面酸蚀后涂氟粘接系统和京津釉质粘接系统进行托槽粘接,随访12个月,记录3种粘接系统的托槽脱落率及釉质脱矿情况。结果:两种含氟粘接系统粘接托槽的脱落率与京津釉质粘接系统无统计学差异(P〉0.10),釉质脱矿率均明显低于京津釉质粘接系统(P〈0.05)。结论:两种含氟粘接系统对托槽的粘接效果与京津釉质粘接系统无明显差异,但其对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液污染可影响托槽粘结材料的粘接强度。目的:观察血液污染后再酸蚀对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GIC)粘接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3在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60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方法:随机分成6组在不同条件下粘结托槽。①复合树脂对照组:酸蚀30s后干燥,复合树脂粘接托槽。②RGIC对照组:酸蚀30s后水潮湿,RGIC粘接托槽。③RGIC不酸蚀组:不酸蚀,水湿润后用RGIC粘接托槽。④RGIC酸蚀-血污染组:酸蚀30s后血污染,用RGIC粘接托槽。⑤RGIC酸蚀-血污染-再酸蚀组;酸蚀30s后血污染,再次酸蚀30s后用RGIC粘接托槽。⑥RGIC不酸蚀-血污染组:不酸蚀,血污染后用RGIC粘接托槽。主要观察指标:将粘接处理完的试件浸泡于37℃蒸馏水中储存24h后测量剪切强度,记录粘结剂残余指数。结果:35%磷酸酸蚀30s后,RGIC粘接剂与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类似,去托槽后有较多粘接剂残留牙面。血污染后RGIC的粘接强度较低,去托槽后有较多粘接剂残留牙面。血污染发生后重新酸蚀不影响粘接强度,去托槽后有较多粘接剂残留牙面。不酸蚀组,不论污染与否,RGIC粘接剂粘接强度都较低,去托槽后较少粘接剂残留牙面。结论:血液污染发生后重新酸蚀不影响RGIC的粘接强度。酸蚀30s即可产生足够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正畸临床工作中粘接面有充填体是常见现象,粘接剂与正常牙体的粘接效果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而在枯接面有充填体时的粘接效果鲜有报道.目的:观察京津釉质粘接剂和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及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在有Fx玻璃离子充填体的牙面上粘接托槽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2/04在沈阳市金属研究所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用离体牙为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提供,实验用牙保存期未超过3个月.方法:90颗正畸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颗,实验组在颊面制备Ⅴ类洞,充填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照组不做充填处理.2组内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京津釉质粘接荆、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及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粘接托槽.主要观察指标:①通过电子疲劳实验机测量托槽脱落时的抗剪切强度.②观察托槽脱落后牙体及托槽底板的粘接剂残留情况.结果:当牙体粘接面上有Fx玻璃离子充填体时,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抗剪切强度大于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和京津釉质粘接剂(P<0.05).OrthoSolo Enlight粘接剂牙面残留粘接剂较多,粘接剂多残留于托槽底板表面.结论:在牙面上有Fx离子充填体情况时推荐使用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  相似文献   

10.
背景:唾液污染能够增加微渗漏,影响托槽粘接剂的性能;应用新型粘接剂能否减少唾液污染导致的微渗漏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唾液污染对新型托槽粘接剂微渗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9-02/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50颗.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①磷酸复合树脂组:37%磷酸30 s,喷枪彻底冲洗5 s,吹干5 s,用棉球蘸混合后的A、B底胶于牙面上,10 s后将调好的适量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涂于托槽背板,将其置于牙面并稍加压,清除托槽周围的多余粘接剂.②自酸蚀封闭剂(self-etching primer,SEP)酸蚀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③SEP酸蚀前唾液污染组:在牙面上滴1滴唾液,用气枪吹5s,自酸蚀底胶涂布30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④SEP酸蚀后污染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s,在牙面上滴1滴唾液,用气枪吹5 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⑤SEP酸蚀后污染再酸蚀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在牙面上滴1滴唾液,气枪吹5 s,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主要观察指标:微渗漏值.结果:①磷酸复合树脂组和SEP酸蚀前唾液污染组的微渗漏值明显大于SEP酸蚀后污染组、SEP酸蚀后污染再酸蚀组和SEP无污染组(P<0.05).②龈端微渗漏显著大于切端(P=0.000).③每一颗牙齿托槽去除后粘接剂-托槽界面上发生了贯通整个托槽的微渗漏.结论:①唾液污染能增加SEP酸蚀前污染的微渗漏,但是不影响SEP酸蚀后污染的微渗漏.②与传统磷酸联合应用复合树脂比较,SEP联合应崩RMGIC能明显降低托槽的微渗漏.③托槽龈端渗漏比切端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