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揭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心灵在大脑皮质中运行特点、活动规律的真相及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特征.方法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采用心理学的内省法详细观察记录自己心灵的运行状态以及一系列病理性症状出现前的机体状态与心灵困境.结果①导致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无法专注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心灵在进行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时(包括感知觉过程,记忆、回忆过程,想象、联想过程,思维过程)无法轻松连续运行、持续推进.②患者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的频繁受阻、频繁停顿引发了患者机体处于一种绷紧状态,从而导致了各种各样多动现象的出现.③患者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的频繁受阻同时引发了"默讲式思维"状态的出现.这是一种一直被忽视的重要的心理病理现象.所有这些不正常状态的出现均使患者的心灵置于极为难受的困境之中,患者易冲动、易激惹只是缓解心灵难受的一种自然宣泄反应.结论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临床一系列症状均起源于同一个病因,那就是患者意识活动困难、患者的心灵无法在大脑皮质中轻松持续运行.②意识活动困难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核心问题,也是诸多症状之源.拯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必须从这里入手.③导致这一核心问题的起因,推测是患者大脑皮层新陈代谢功能低下.解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发病特征不能排除并忽视"意识本能"的力量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忽视并排除"意识本能",是无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作出合理而完整的解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2003-09/12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武汉市随机抽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幼儿园为中班、大班,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一年级共12个年级,按年级名册各随机选取男50人.女50人,共2400人为调查对象,年龄4~16岁凋奄对象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此调查。采用注意力和行为问题调查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美阔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编写,并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标准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量表还包括环境量表(包括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父母对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的看法等人文环境)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任教班主任分校集中讲解调查表意义、内容及填写方法。由各班主任将凋查表分发给所选调查对象的家长,并负责向家长讲解调查表内容和填写方法,在发表I周后负责回收表格。结果:共回收调查表2205份。内容完整的2199份,年龄不彳午合的有71人,故对2I28份符合年龄条件和填写规范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学分析。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13.58%,混合型2.63%,注意缺陷为主型8.27%,多动-冲动为主型2.68%;男童患病率18.57%,女童患病率8.78%,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24:1。2各年龄组各型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4~5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8%,6~11岁儿童的发病翠为15.85%,12~16岁儿童为9.98%。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6~11岁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于4.5岁和12~16岁。③由父母一起照顾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42.86%),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3.85%);而单独由母亲照顾者,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低(28.85%),混合型患病率最高(42.86%);单独由父亲照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O),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78%);由非父母的其他人来照顾的儿童,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低(7.51%),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15.38%)。④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亲子关系评分和父母精神心理认知评分明显低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分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5.98&;#177;2.42.9.43&;#177;2.42;7.01&;#177;1.50,10.15&;#177;2.92.t=-10.77,-4.00.P&;lt;0.01);父母对学校和校外辅导班是否为影响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习成绩决定因素看法有明显差异(t=2.59,2.31,P&;lt;0.01,0.05)。结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3个表型中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有影响;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也有影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可能与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事件相关电位是近年来电生理领域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sycArticles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及EBSCO全文数据库1974-01/2005-12期间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ERP;ERP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74-01/2005-12期间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包括“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事件相关电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汉语。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文章,然后筛选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阐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相关情况、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3篇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文献,排除65篇,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8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范式有多种。在N1、P2、N2、P3、MMN、SW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结果大部分是一致的,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控制组儿童在N1、P2、N2、P3、MMN、SW等一些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结论:由于注意分散和注意资源的不适当分配导致儿童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生理方面的缺陷或损伤,年龄和亚型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2003-09/12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武汉市随机抽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幼儿园为中班、大班,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一年级共12个年级,按年级名册各随机选取男50人,女50人,共2400人为调查对象,年龄4~16岁.调查对象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此调查.采用注意力和行为问题调查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编写,并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标准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量表还包括环境量表(包括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父母对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的看法等人文环境)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任教班主任分校集中讲解调查表意义、内容及填写方法.由各班主任将调查表分发给所选调查对象的家长,并负责向家长讲解调查表内容和填写方法,在发表1周后负责回收表格.结果共回收调查表2 205份,内容完整的2 199份,年龄不符合的有71人,故对2 128份符合年龄条件和填写规范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学分析.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13.58%,混合型2.63%,注意缺陷为主型8.27%,多动-冲动为主型2.68%;男童患病率18.57%,女童患病率8.78%,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241.②各年龄组各型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4~5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8%,6~11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5%,12~16岁儿童为9.98%.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6~1岁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于4~5岁和12~16岁.③由父母一起照顾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42.86%),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3.85%);而单独由母亲照顾者,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低(28.85%),混合型患病率最高(42.86%);单独由父亲照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0),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78%);由非父母的其他人来照顾的儿童,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低(7.51%),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15.38%).④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亲子关系评分和父母精神心理认知评分明显低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分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5.98±2.42,9.43±2.42;7.01±1.50,10.15±2.92,t=-10.77,-4.00,P<0.01);父母对学校和校外辅导班是否为影响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习成绩决定因素看法有明显差异(t=2.59,2.31,P<0.01,0.05).结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3个表型中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有影响;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也有影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可能与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宁地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ers量表筛查,结合美国精神协会制定的《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明确诊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铅测定。结果:9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61例血铅〉100ug/L,铅中毒发生率为62.35%(61/98)。对铅中毒的儿童进行驱铅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多动、冲动,注意力涣散症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铅增高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密切相关性。故在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同时,给予驱铅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事件相关电位是近年来电生理领域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sycArticles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及EB-SCO全文数据库1974-01/2005-12期间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ERP;ERP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74-01/2005-12期间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包括“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事件相关电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汉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文章,然后筛选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阐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相关情况、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3篇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文献,排除65篇,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8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范式有多种。在N1、P2、N2、P3、MMN、SW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结果大部分是一致的,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控制组儿童在N1、P2、N2、P3、MMN、SW等一些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结论:由于注意分散和注意资源的不适当分配导致儿童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生理方面的缺陷或损伤,年龄和亚型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时单胺类神经元的分布,神经递质代谢过程和功能状态,讨论了ADHD发病时的单胺机制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多动安口服液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动安口服液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半量化积分的方法,对服用多动安口服液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动作不协调4个主要症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第8周统计疗效,有效率82.50%;治疗前与治疗第4、8周后积分值的平均秩次均明显减小;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后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4周后与第8周后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动安口服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VBFB3000脑电反馈系统,以抑制4~8Hz慢波活动,同时增加12~16Hz感觉运动节律波为训练目标,通过该装置采集患儿的脑电波并以各种图像的方式进行实时反馈。每次训练包括5级游戏,2次/周,每次训练45min左右。结果 注意力缺陷为主型训练40次后转为正常占84.6%;多动-冲动为主型训练40次后转为正常100G;混合型训练40次后转为正常占91.6%。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亚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集中困难、好冲动、学习困难等。某些疾病有类似症状,易于混淆。近5年来我院采用上海产NJ12儿童注意力测试仪、详细询问病史、心理测评等对院外误诊的30例ADHD患儿报告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