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晓霞  林健梅  杨兴祥  黄仁刚  江南 《肝脏》2013,18(3):141-145,181
目的对比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及临床改变的差异,并寻找这两部分患者中与肝组织学改变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96例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136例与HBeAg阴性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LT、HBV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两部分患者中,不同肝脏病理改变时上述临床资料的变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2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S2者分别为70例(51.5%)、14例(10.3%);HBeAg阴性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HBeAg阴性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血清ALT、HBVDNA定量及肝脏病变程度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阳性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加,而性别比例、年龄、HBVDNA定量无明显变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加,而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DNA定量无明显变化。在HBeAg阴性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均明显增加,且血清ALT水平、HBV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以上两指标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性患者的肝脏病变明显重于HBeAg阳性患者,密切随访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有助于了解肝脏病理变化;对于HBeAg阴性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应同时密切随访年龄、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112例有肝穿病理资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比较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的分级分期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1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706例(占63.49%),HBeAg阴性406例(占36.51%)。两组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炎症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组织病理损伤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ALT水平慢性HBV携带者和血清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及临床改变,B超检查结果 的差异,寻找与肝组织学改变相关的因素. 方法 将128例患者分为3组:A组:ALT≤0.5×正常值上限(ULN),B组:0.5×ULN相似文献   

4.
张洁  刘丽丽  叶军  孙琳  吴旸 《肝脏》2015,(4):298-30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226例,收集患者B型超声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代偿期肝硬化程度相关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B型超声诊断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结果超声指标中SWV、门静脉主干内径、胆囊壁厚度、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脾脏面积、脾静脉内径、门静脉最大流速共8项指标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相关。其中,SWV、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门静脉最大流速、脾静脉内径与组织学代偿期肝硬化独立相关,AUC均0.7。结论超声的部分影像学指标对预测组织学代偿期肝硬化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丽萍  张建军  杜瑞清  王艳  王建彬 《肝脏》2009,14(4):269-271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90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结果90例患者100%存在肝组织损伤,其中肝硬化8例(8.9%);慢性乙型肝炎轻度62例(68.9%),中度8例(8.9%),重度12例(13.3%)。82例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30例(36.6%);纤维化分期S≥2者28例(34.15%)。HBeAg阴性组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值均〈0.05)。HBV DNA阴性和阳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皆非"正常";血清HBeAg、HBV DNA均不能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对此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将60例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按照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测定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达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60例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LT水平、HBV 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上两指标随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肝脏病变在G2或/和S2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密切随访年龄、血清ALT、HBV DNA、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的变化对于协助了解肝脏病理变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病理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1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血清免疫学指标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均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不论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CHB患者炎症分级从G0到G4分为5级,结果显示各级患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B患者纤维化分期从S0到S4分为5期,结果显示各期之间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论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慢性HBV携带者与血清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及临床改变的差异, 并寻找与肝组织学改变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28例患者按血清ALT水平分为3组:A组:ALT≤0.5×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of normal, ULN), B组:0.5×ULN0.05), C组的脾脏厚度较A组、B组显著增加(均P<0.01); 随炎症分级的增加, 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肝内HBcAg阳性率显著增加(均P<0.05);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血清HBeAg阴性患者比率随纤维化程度加重显著增加( 均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ALT<2×ULN), 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改变, 伴或不伴纤维化改变, 密切随访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肝内HBcAg的表达, 对于协助了解肝脏病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5,(8)
目的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病理改变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ALT2 ULN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组,对比两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病理改变与年龄关系。结果 (1)HBeAg阳性组患者144例,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4期,其中达G2及以上、达S4者分别为121例(84.03%)、14例(9.72%);HBeAg阴性组患者208例,肝脏炎症改变在G1~G4级,纤维化程度在S0~S4期,其中G2及以上、达S4者分别为164例(78.85%)、67例(32.2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患者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HBeAg阴性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但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阴性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患者,而两组患者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则在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ALT轻度升高(1~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年龄及HBV DNA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入组病例中符合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检测HBsAg、HBeAg滴度及HBV DNA水平.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情况及年龄(≥40岁和<40岁)、HBVDNA水平(≥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对其的影响.两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9例HBeAg阳性与126例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6和3.46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2.543和5.02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G3、G4)所占百分比(32.9%)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16.4%),x2=8.777,P<0.05;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7,P>0.05).HBV DNA≥105拷贝/ml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轻度炎症(Gl)所占百分比(17.5%)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3%),x2=8.851,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27,P>0.05).HBVDNA<105拷贝/ml的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轻度炎症(Gl)所占百分比(29.6%)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6.9%),x2=6.357,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轻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和2.11,P值均<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状态与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关.年龄≥40岁的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比例明显升高;不同HBV DNA水平的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肝脏炎症分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组织G1~G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HBeAg含量、ALT以及超声检查的变化。方法对肝组织学表现为G1~G2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G1患者的纤维化分期主要在S0~S1期,G2患者则主要集中在S2~S3两期;G1患者脾脏厚度较G2小(P=0.012),但G1与G2患者的年龄、ALT、AST、HBV DNA、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血清HBeAg阴性患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脾厚是早期反映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进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HBeAg阴性CHB406例肝穿病理标本,常规HE、Masson三重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进行分级和分期,并比较其与ALT的关系.结果 病理诊断为HBeAg阴性CHB轻度292例(71.92%),中度96例(23.65%),重度18例(4.43%).其中73.65%的患者肝脏炎症损伤≥G2,64%患者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炎症活动度分级与ALT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67).结论 70%的HBeAg阴性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损伤和(或)肝纤维化,且与ALT的增高程度没有相关性,约30%的患者肝脏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4.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占40.0%(24/60),平均年龄(48.3±7.7)岁;HBeAg阳性36例,占60.0%(36/60),平均年龄(27.7±9.1)岁,两者在平均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4,P<0.001)。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87±0.66)log拷贝/ml和(7.37±0.50)log拷贝/m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6,P<0.001);ALT分别为(115.95±33.6)U/L和(172.2±84.20)U/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1,P<0.001)。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HBeAg阳性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及1.27,P值分别为0.11及0.2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者,HBV DNA载量及ALT值低于HBeAg阳性者,但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HBeAg阳性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V DNA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53例HBV DNA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未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HBV DNA和HBeAg阴性患者门静脉主干最大截面直径、平均流速、流量、肝静脉频谱及肝脏表面,同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并作HBsAg定量检测。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较治疗前减小(Dpv),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Vpv),血流量减少(Qpv)(P0.01);肝静脉频谱、肝脏表面光滑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HA、PⅢ、PALT、TBil及HBsAg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V DNA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脏组织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学改变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ALT正常的CHB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HBeAg阳性与否、HBV-DNA定量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结果肝组织学病变程度为G2和S2以上者分别为179例(73.1%)和176例(72.8%);肝组织学病变程度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炎症分级:F=3.986,P=0.009;纤维化分期:F=4.793,P=0.003),同级别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的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普遍高于HBeAg阳性患者(炎症分级:χ2=154.675,P=0.000;纤维化分期:χ2=137.423,P=0.000);性别、HBeAg阳性、HBV-DNA定量与肝组织学改变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但在G4和S4者HBV-DNA定量明显低于相对应的其他分级及分期者(P均<0.05)。结论 ALT正常的CHB患者肝组织学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活检在评价ALT正常的CHB患者肝炎活动和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 TIMP-1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对1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以组织学活动指数(HAI)予以分级(G)和分期(S),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与 HAI 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 TIMP-1表达水平与其血清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9521,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1~S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 TIMP-1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04, P<0.01),但不同炎症分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TIMP-1水平可以较好地反应肝脏纤维化程度,且不受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影响,有望被用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15,(8)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crAg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_s=-0.305,P=0.001和r_s=-0.370,P=0.000),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_s=16.756,P=0.000和r_s=25.003,P=0.000)。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_s=0.476,P=0.000和r_s=0.556,P=0.000),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_s=22.529,P=0.000和r_s=26.416,P=0.000)。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和0.739(P=0.000和P=0.000);以血清HBcrAg≤4.81×104 kU/mL和≤8.13×104 kU/mL为标准,其预测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3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06、0.714、0.712和0.821、0.698、0.736。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和0.799(P=0.000和P=0.000);以血清HBcrAg≥40.18 kU/mL和≥10.64 kU/mL为标准,其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21、0.724、0.756和0.775、0.696、0.733。结论血清HBcrAg能有效地预测HBeAg阳性患者的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度和严重纤维化程度以及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显著炎症活动度和显著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的特点。方法对156例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探讨两组CHB患者HBVDNA与ALT、G及S的关系,检测CHB患者肝组织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结果HBeAg阴性CHB患者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Ag阳性者,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后者,HBVDNA水平与ALT、G和S呈正相关,HBeAg阳性CHB血清HBVDNA与ALT、G无相关性。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升高而升高。结论与HBeAg阳性CHB相比,HBeAg阴性者HBVDNA水平低,炎症程度高,HBVDNA水平与ALT、G、S正相关。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CHB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stiffness)值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B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 ≥1×105 copies/ml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66.9%对99.4%,P<0.05);HBeAg阴性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血清HBeAg阴性组与阳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BV DNA水平高、PTA低和Stiffness水平高为CHB患者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BeAg阴性与阳性CHB患者存在一些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血清HBeAg阴性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临床和预后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