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有效性.方法 47例HDN患儿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4小时血清总胆红素(T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B日平均下降值为53.5±24.9μmol/L,TB下降至小于106.2μmol/L时所需治疗天数为6.2±2.2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可有效地降低HDN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新生儿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及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愈率,防止病情恶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思密达对降低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的作用以及疗程的影响。方法:将19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思密达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为69.04±11.17μmol.L-1,对照组为92.10±14.76μmol.L-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效与治愈天数:治疗组57例显效,且治愈天数为4.7±1.4d,而对照组仅21例显效,且治愈天数为10.4±1.9d,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妈咪爱联合思密达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明显效果,经济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疽治疗前后血清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医院生产的140例新生儿黄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黄疽类型分为病理性黄疸组(n=86)与生理性黄疽组(n=54),并选取同期于医院生产的5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采血检测血清TRF、CRP、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病理性黄疸组于治疗前后均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TRF、CRP与胆红素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生理性黄疸组、病理性黄疸组血清TBiL、DBiL均高于对照组,TRF低于对照组,病理性黄疸组血清CRP、TBiL、DBiL又高于生理性黄疽组,TRF低于生理性黄疽组(P<0.05);治疗后,病理性黄疽新生儿TRF上升,CRP、TBiL、DBiL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疽TBiL、DBiL呈正相关(P<0.05),TRF与TBiL及DBiL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新生儿黄疽患儿TRF水平较低,CRP水平较高,且病理性黄疽组TRF低于生理性黄疽组,CRP高于生理性黄疽组,两者均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TBiL、DBiL水平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病理性黄疽病情评估及疗效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换血治疗(包括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对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接受单纯光疗或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的足月新生儿。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神经系统体征。结果:单纯光疗组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1天后及出院时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较单纯光疗组患儿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更高。所有患儿入院及出院时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预防急性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98例新生儿(均在生理性黄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301例)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d予以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297)例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预防组72h血清胆红素值为(136.12±7.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5±8.45)μ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在抚触基础上联合常规蓝光照射,观察组49例患儿在抚触基础上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4 d末测定患儿血胆红素水平,评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茵(陈)栀(子)黄(芬)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40.72±19.84)μmo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15.06)μmol/1(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有效性 .方法  4 7例HDN患儿分为治疗组2 0例和对照组 2 7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 ,对比 2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 2 4小时血清总胆红素 (T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TB日平均下降值为 5 3.5± 2 4 .9μmol/L ,TB下降至小于 10 6 .2 μmol/L时所需治疗天数为 6 .2± 2 .2天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IVIG可有效地降低HDN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凤艳 《医学信息》2018,(9):117-118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计9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儿平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动态监测母乳喂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胆红素变化。结果显示我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率高,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足月儿186±38μmol/L,早产儿217±41μmol/L,黄疸消退期延迟可达4~6W,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国外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建议探讨适合于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掌握临床干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血胱抑素C的变化及其对肾脏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4例为观察组,按黄疸程度分为轻度黄疸,220-265μmol/L,中度黄疸265-342μmol/L,重度黄疸≥342μmol/L,对照组为同期在本科住院的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4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当天抽股静脉血3毫升,查肝功、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及胱抑素C,黄疸消退后复查血胆红素及胱抑素C,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组21例,中重度组2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肌酐、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黄疸程度越重,血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值越高,肾脏损害越重,经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胱抑素C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与总胆红素值之间的关系:血清CysC、β2-MG与TBil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42,P均<0.01);尿素氮、肌酐与总胆红素值之间无相关性(r=0.24,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肾脏损害,围产儿尤其明显,但它对肾脏损害是暂时的,可逆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检测血胱抑素C,可以早期发现肾损害,避免使用肾损伤药物,及早进行干预,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35例血清胆红素正常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外周血PLT、APTT、PT、TT、Fib水平以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根据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为257μmol/L组和257μmol/L组,对比二组患儿PLT、APTT、PT、TT、Fib水平以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观察血小板增多症患儿与PLT正常患儿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1.观察组患儿外周血PLT、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7.33、7.54、4.64和5.1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分别为19.9%和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2.257μmol/L组PLT、APTT、PT、TT和FIB与257μmol/L组均具有显著的差异(t=2.56、2.71、2.11、2.23和2.45,P0.05)存在显著差异。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在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58,P0.05);3.血小板增多症患儿外周血TBiL恢复正常时间为(10.2±3.4)d,PLT正常患儿外周血TBiL恢复正常时间为(8.3±1.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PLT增多和凝血功能异常;2.随着血清TBiL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受损加重;3.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延长患儿血清TBiL恢复正常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杜宇 《医学信息》2006,19(10):1827-1828
目的 评价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给二常规治疗。连续5天。结果 实验组的黄疸消退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黄疸消退程度明显。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靖用茵栀黄治疗,有利于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肖文 《医学信息》2019,(24):140-142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84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天及结束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指标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机体免疫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患儿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如光疗、白蛋白、酶诱导剂等),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褪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人工肝治疗前、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总胆红素、γ-球蛋白(γG)水平的变化,分析人工肝技术清除病理性有害物质的功能。方法: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18例为人工肝治疗组,进行人工肝 内科综合治疗;16例为对照组,只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清IL-18、总胆红素及γG的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Beck-manCX4生化仪及Sebia电泳仪进行检测。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的含量分别为(499.11±230.24)ng/L和(313.78±83.28)ng/L,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的含量分别为(477.89±163.79)ng/L和(373.73±148.41)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55.01±17.81)μmol/L和(305.92±62.19)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γG均值分别为(23.8±12.41)g/L和(22.47±2.28)g/L,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43.12±21.77)μmol/L和(513.55±15.58)μmol/L;血清γG均值分别为(21.66±13.48)g/L和(21.96±5.88)g/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技术可有效地清除重肝乙肝患者体内IL-18、总胆红素等病理性物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为肝移植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8.
罗学绵 《医学信息》2007,20(7):1209-1210
目的 评价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方法 将98例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连续5d,一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黄疸消退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黄疸消退程度明显。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用茵栀黄治疗,有利于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及早有效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和普瑞博思悬浊液口服。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0.23±25.3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4±21.56)μmol/L(P<0.01)。结论:妈咪爱和普瑞博思悬浊液用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喜炎平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至喜炎平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每组各30例。喜炎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利巴韦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利巴韦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喜炎平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和X线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喜炎平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利巴韦林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