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66;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受灾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受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93名在汶川地震中受灾学生.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对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生在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的得分和男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亲历教学楼倒塌与目击教学楼倒塌学生之间,SCL-90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汶川地震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我们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不同性别,不同经历的学生进行灾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单纯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医学应对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面对得分差别有显著意义,回避和屈服得分有极显著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屈服维度得分并未改变.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索团体辅导在问题家庭学生中的心理教育效果。从我校学生中摸底访谈筛选36人分3组成试验组,另36人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专题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为常规模式。以关系调查问卷(RQ)与应付方式问卷(CSQ)为工具,在试验前后对2组学生进行调查。试验后,组员安全型类型从36%提升至58%,害怕型人数减少,轻视型与倾注型变化大不。在CSQ量表上,试验组在解决问题、求助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责、幻想、退避等方面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问题家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探索不同的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影响。采用3种团体心理训练分别对3组护理大专生进行训练,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对121名护理大专生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显示:①3个试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自我和谐水平均有提高(P〈0.05);②干预后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自我和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试验组之间的自我和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团体心理训练方法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团体辅导在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以某部队90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5次团体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S)分别对两组的士兵施测,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干预组士兵采用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目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成员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差别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自身比较,后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前减少,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后测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变化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降低。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士兵更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探索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4种国际通用量表(SCL-90 、HAMA 、HAMD 、SSRS),对1000例急性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研,及时施以心理干预,统计分析干预前后问卷得分.结果 干预前,85.8%的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焦虑及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5%;干预后, 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无焦虑、抑郁检出.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638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目前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地区638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约有26.96%的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SCL-90得分比全国常模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级的医学研究生SCL-90的得分低于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SCL-90得分低于没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SCL-90得分高于自感压力比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SCL-90得分最低,其次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和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地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全国成人水平,但仍有部分医学研究生有心理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对社区居民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农村社区选取研究对象1935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健康宣教活动,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1宣教前,两组知晓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教后,知晓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1);2在干预组内,宣教前后知晓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3,P0.01);在对照组内,宣教前后知晓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宣教前后两组知晓情况差值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0.01)。结论:心理健康宣教可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水平,改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此宣教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入组132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亲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委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点。方法 4531名学生中包括337名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测查,3 540名学生中包括240名心理委员做人格测查。结果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都低于非心理委员,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总分与其余8个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委员在内外向、掩饰性方面与非心理委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委员在恐怖因子、掩饰性上存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间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特征在精神质(F=4.167,P=0.003)、神经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6,P=0.008)。结论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人格特征更加外向,情绪比较稳定,适合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委员内部不存在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并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10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 ①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②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t=5.35,7.35,8.80,7.00,6.83,2.62,5.19,4.01,7.36,3.31,10.82;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1.16,0.06;P>0.05);③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t=4.18,4.50,4.59,4.69,4.00,1.83,5.38,3.42,5.31,3.17,1.49;P<0.01).结论 主动干预对心理不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该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2个班选出量表总分前15名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的47名学生作为参照组,对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后再次使用心理健康测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MHT量表总均分为(36.32±11.97),有2名学生的MHT全量表得分在60分(标准不健康值)以上,检出率为2.6%,有12名学生的全量表得分在50~59之间(心理状态欠佳);除学习焦虑量表得分外,其余内容量表得分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学习焦虑的检出率和平均分最高;②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3.185,P<0.001);③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t=-1.397,P>0.05);④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774,P<0.001)。结论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上,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体育成绩存在差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体育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方法和建议。方法通过对本学院不同专业的152名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检测出体育成绩有差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结果体育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大学生。经2χ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育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检测中,各项因子的得分均明显低于体育成绩较差者。其中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症状,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体育成绩的优劣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相关,体育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26名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大学新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名,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大学新生SDS、SAS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纪静  曾惠文  李雅瑾 《医学信息》2018,(12):176-17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牙科焦虑患者口腔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修复门诊收治的60例牙科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牙科焦虑量表、牙科畏惧量表、自设满意度问卷及初次治疗后1年内的返工人次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及修复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DAS评分均>13分,符合高度牙科焦虑症。两组治疗前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得分对比,治疗后干预组患者D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DFS得分与对照组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体验”方面,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初次治疗后1年内,干预组30例患者,无返工情况,对照组中有2例因冠脱落与咬合问题返工。结论 对需要口腔修复的牙科焦虑症患者给予心理、环境、用药等多方面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畏惧心理,提升患者的修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90名仫佬族地区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护士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试,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护士SCL-90评分高于干预后和中国常模(P〈0.05或〈0.01),干预后与常模相当(P〉0.05)或低于常模(P〈0.05或〈0.01)。干预前后积极应对评分无变化(P〉0.05),干预后消极应对评分下降(P〈0.01)。结论广西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司秀玲 《校园心理》2012,10(3):147-149
为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出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阳市1159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表明约22.6%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4.6%的学生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除人际敏感和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外,量表其余7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家庭不和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家庭和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安阳市中学生SCL-90常模的参照标准。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实践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阶段性、差异性,与其家庭情况、早年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