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检索多种数据库,手检15种中国口腔医学杂志,纳入应用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有关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文献摘要及全文,尝试追寻未发表文献.资料提取、评价、荟萃分析方法参照Cochrane指导原则进行.结果通过广泛文献检索,共发现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2篇,治疗类风湿颞下颌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1篇,其中10篇符合纳入标准.除了71例仅有定性资料描述,余490例有定量资料描述,可进行Meta-分析.277例应用透明质酸钠,113例应用安慰剂或无治疗,10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与安慰剂组相比较,透明质酸钠对减轻短期及长期症状,改善疼痛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可显著减轻短期及长期临床体征,显著增加张口度.敏感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对临床体征可短期改善的结论不稳定.透明质酸钠不良反应多为轻微一过性.结论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能改善短期及长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体征,不良反应轻微一过性,但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透明质酸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行关节上腔注射和透明质酸钠单独用药行关节上腔注射对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 6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用透明质酸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用药行关节上腔注射,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单独用药行关节上腔注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在张口度和疼痛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在张口度和疼痛方面都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疼痛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关节上腔注射和单纯透明质酸钠关节上腔注射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有较好疗效,但在缓解痛疼方面透明质酸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优于单纯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粘弹剂透明质酸钠或二者联合使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应用半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比较:①关节腔内单纯注射曲安奈德3次(8mg/次),②关节腔内单纯注射透明质酸钠(1%,1ml/次)4次,③关节腔内先注射曲安奈德2次再注射透明质酸钠2次。均为关节上腔灌洗后注射药物,每10日注射1次。第1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随访,综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定为优、良者计为有效,比较各组有效率。结果每组均纳入18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4个月失访率为6.9%~10.1%。治疗1个月时,曲安奈德组有效率最高达92.0%:治疗12个月、24个月时透明质酸钠组有效率高于曲安奈德组(12个月84.6%vs.54.1%,24个月83.4%vs.40.4%),合并用药组有效率在12个月、24个月分别为90.4%和66.3%。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关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短期疗效较好,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则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颞下颌关节上腔穿刺 ,成功后用 5ml生理盐水作关节上腔冲洗 ,然后抽净冲洗液。注入 1%透明质酸钠 1ml,退出注射器。压迫数分钟 ,嘱患者作张口运动 ,使药物均匀分布于关节腔内。结果 :通过对 2 4例患者 2 8侧的观察 ,有效 2 6例 ,无效 2侧 ,有效率 92 .86 %。结论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上腔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张口度的变化,并通过MRI检测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张口度≥35 mm的患者占88.5%(23/26),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MRI显示有4例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论 颞下颌关节内镜下的上腔灌洗术直视下操作准确,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技术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颞下颌关节上腔穿刺 ,成功后用 5ml生理盐水作关节上腔冲洗 ,然后抽净冲洗液。注入 1%透明质酸钠 1ml,退出注射器。压迫数分钟 ,嘱患者作张口运动 ,使药物均匀分布于关节腔内。结果 :通过对 2 4例患者 2 8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理疗组(30例)采用常规理疗,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采用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评估颞下颌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探讨。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颞下颌关节功能(DI、MI、CM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及肌肉触压痛指数(P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法治疗组患者的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明显低于常规理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理疗(TENS和超短波治疗)与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均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和张口受限,而手法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冲击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Ⅲ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观察组给予冲击波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最大张口度分别为(0.95±1.15)分和(3.23±0.3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解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9-1270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经由核磁共振成像及临床表现得到确诊。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取强的松龙12.5mg关节上腔内注射,观察组患者则取透明质酸钠注射液1ml进行关节上腔内注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临床疗效、张口度、Helkimo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下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2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术前、术后6月、术后2年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张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张口度≥35mm的患者占90.9%(20/22),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根据本科15年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572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患者中,约有13因头颈部疼痛就诊,本文对18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发现翼外肌痉挛型发生率最高,翼外肌功能亢进型较少发生,于前者,钙离子导入法的疗效优于电针疗法,而对后者,电针治疗则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关节液内白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 ,IL 1β)的水平与关节疼痛关系。方法 :在关节造影或关节冲洗时 ,抽取 5 1名颞下颌关节紊乱 (TMD)患者 5 6侧关节的关节液 ,依据患者关节疼痛存在与否 ,将标本分为疼痛组及无痛组 ;并根据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结果 ,进一步将疼痛组标本分为轻、重度疼痛二组 ;15名正常志愿者的 15侧关节液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ABC ELISA)检测所得关节液标本中的IL 1β水平。结果 :关节液标本中IL 1β的水平 ,疼痛组 (75 .4 7± 4 3.6 9pg/mgpro .)显著高于无痛组 (37.4 6± 4 3.0 3pg/mgpro .)及对照组(9.2 6± 9.86pg/mgpro .) ;轻度疼痛组 (6 4.2 2± 39.0 9pg/mgpro .)显著低于重度疼痛组 (10 5 .4 6± 4 4.13pg/mgpro .)。结论 :关节液中IL 1β的水平增高与关节疼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