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时间,两组术前及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两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NICU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增加,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对HICH颅内血肿清除效率高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HICH患者70例,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35例为内镜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的35例为定向组,比较2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死亡率及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与内镜组比较,定向组的手术时间较短(t=-9.483,P=0.000),血肿清除率低于内镜组(t=-11.105,P=0.000);内镜组术后无再出血患者,定向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内镜组(χ~2=9.032,P=0.003),内镜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定向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内镜组远期GOS评分优于定向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HICH,疗效优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8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40例)和开颅手术组(46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基底节区HICH患者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近期与远期疗效和病死率。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8.3%(P 0.05);神经内镜组患者近期疗效良好率为90.0%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0.9%(P 0.01);神经内镜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率为92.5%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3.0%(P 0.01);开颅手术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6.5%;神经内镜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0%;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提升近期与远期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对脑膨出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36例HIC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改良组70例(开路后采用脑穿针抽吸梯度减压、血肿清除术)、常规组66例(开颅后大范围快速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术中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7 d,改良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NIHSS评分、GOS评分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4 d、术后28 d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较术前显著的降低(P0.05),GOS评分较术前显著的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NSE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改良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NSE的水平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患者发生术中脑膨出发生率(1.43%)、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率(1.43%)均低于常规组的10.61%、12.12%(P0.05)。结论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治疗HICH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好,同时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及ICU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行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CT定位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10.729,P<0.01),术后7 d血肿清除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9.973,P<0.01)。术后再出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24)。手术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909,P<0.01)。住院天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t=-6.971,P<0.01)。术后颅内感染、脑梗塞、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GO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Z=-2.437,P&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预后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颅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3、7 d两组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GCS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相比显微镜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康复速度快等优势,更有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颅内压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及意识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6例老年HICH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出血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出血后6 h)与对照组(出血后7~24 h),每组4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血肿完全清除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NSE、NPY、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SI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不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与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组(行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组(行显微镜手术)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7 d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GOS评分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相比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及预后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GCS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相比于立体定向手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近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1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开颅手术(观察组,n=60)、双侧开颅手术(对照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乳酸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患者预后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单侧开颅手术相对于双侧开颅手术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59-1860
分析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开颅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7d统计两组优良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良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两组术后7d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QO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7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永康  沙跃 《系统医学》2023,(1):151-154
目的 研究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29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间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因子(NSE)。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住院时间为(97.20±12.44)min、(62.05±10.55)mL、(6.96±1.23)d,均优于对照组的(125.92±15.48)min、(322.70±16.52)mL、(11.87±2.21)d,血肿清除率为(85.46±9.41)%,高于对照组的(76.8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8、71.610、10.454、3.92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张宾 《临床医学》2024,(2):32-35
目的 分析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伴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0例BGCH伴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n=44)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n=46)实施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出血量、颅骨缺损面积、血肿残留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3 d、7 d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 研究组颅骨缺损面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7 d研究组血清IL-1β、CRP、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GCH伴脑疝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导航引导下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HICH患者110例,其中55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55例行神经导航定位下微创血肿抽吸术(微创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14 d,两组NI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 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开颅组(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导航引导下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4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分别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收集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NSE水平与肿瘤体积、脑组织水肿体积及术后6个月KPS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7 d时患者血清NSE水平[(15.07±2.34)、(18.20±4.31)、(15.20±3.94)μg/L]均高于术前[(12.98±2.61)μg/L](P<0.05),术后3 d时高于术后1 d时(P<0.05),术后7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NSE水平与瘤周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757,P<0.001),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r=0.190,P=0.195);术后3 d血清NSE水平与术后3 d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553,P=0.002),术后7 d血清NSE水平与术后6个月KPS评分(80分)呈负相关性(r=-0.821,P<0.001)。结论血清NSE水平可辅助评估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男56例,女39例,年龄(60.26±3.59)岁,年龄范围为50~75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手术组(n=47)和神经内镜组(n=48)。开颅手术组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神经内镜组行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效果、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96.23±1.99)%]高于开颅手术组[(65.23±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瞳孔恢复时间[(48.32±7.98)h]短于开颅手术组[(53.26±8.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9.85±0.9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8.12±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NIHSS评分[(22.41±3.15)分,(14.32±2.65)分,(12.03±1.95)分]均低于开颅手术组[(25.36±4.10)分,(18.32±3.37)分,(15.52±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通过改变切口入路途径及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降低对神经的损伤,更好地清除血肿,从而改善治疗效果,缩短瞳孔恢复时间,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细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颅手术组和细孔引流组,分别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和细孔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级。结果:细孔引流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残余血肿量、术后2周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值大于开颅手术组(P<0.05),血肿清除率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再出血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癫痫发生率与开颅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GOS评分等级与开颅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ADL评分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开颅手术与细孔引流术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且细孔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Adropin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51例HICH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不良组(n=34)和良好组(n=11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前、术后3 d血清HIF-1α、NLRP3、Adropin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HIF-1α、NLRP3、Adropin与NIHSS评分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IF-1α、NLRP3、Adropin对不良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不良组血肿量高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良好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血清HIF-1α、NLRP3水平均升高,Adropin、NIHSS评分均降低,不良组术后3 d血清HIF-1α、NLRP3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Adropin水平低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F-1α、NLRP3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0、0.659,均P<0.05),Adropin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79,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 HIF-1α、NLRP3联合Adropin预测不良预后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大。【结论】HIF-1α、NLRP3、Adropin与HICH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预后情况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为临床预防患者病情恶化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显微镜下经测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3d、7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2.5%)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意识状态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CH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3个月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HICH患者可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