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S患者200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高低将OSAS患者分为3组:轻度OSAS组(n=87)、中度OSAS(n=62)组和重度OSAS(n=51)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对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血糖、尿酸等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OSAS组患者糖尿病病史比率、高血压病史比率、收缩压、舒张压、BMI、TG、尿酸、FBG和CIMT值均升高,而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S组CIMT值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1.28±0.28 vs 1.08±0.24 vs 0.94±0.1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一些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后OSAS仍然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SAS患者CIMT值增高,OSAS可能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自质改变的关系,为脑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OSAS患者51例,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组,行头颅MRI检查,同时选取19例非OSAS作为对照组(n=19),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观察OSAS各组脑白质改变的头颅MRI表现. 结果 51例OSAS组中,头颅MRI显示47例脑白质改变,轻度组4例(7.8%)、中度组19例(37.2%)、重度组24例(47.1%);对照组仅3例患者可见大脑半球白质内异常信号,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SAS可以影响脑白质改变的发生发展.二者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又相互影响,因此干预OSAS可能减轻脑白质改变,进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许盈盈  蔡若蔚 《中国校医》2011,25(4):286-28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白质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为OSAS认知功能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OSAS患者63例,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成轻度、中度、重度3组,同时选取20例非OSAS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观察脑白质的头颅MRI表现,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 63例OSAS患者,头颅MRI显示44例脑白质改变,轻度组8例(50.00%)、中度组13例(68.42%)、重度组23例(82.14%),与对照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5);MMSE评分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5,P<0.05)。结论 OSAS可以影响脑白质改变的发生发展,并且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因此干预OSAS可能减轻脑白质改变,进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20例睡眠打鼾患者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SG)进行夜间7 h以上睡眠监测并同步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根据PSG监测结果分为73例OSAS组和47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OSA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OSAS患者夜间睡眠时的低氧血症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严重程度和无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对60个无高血压[收缩压(SBP)<140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的门诊患者进行通宵的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从PSG结果计算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四组:非OSAS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结果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显示在OSAS的严重程度上没有差异;然而,睡眠SBP,最低SBP,醒前SBP在重度OSAS组显著高于非OSAS组(分别P=0.02,P=0.04,P=0.006)。重度OSAS的睡眠BPD、最低BPD、醒前BPD的显著高于非OSAS(P=0.01,P=0.02,P=0.0003)。结论轻中度OSAS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和非OSAS患者无显著差别,血压昼夜显示的OSAS的严重性没有区别。然而,严重的OSAS组显示有显著的睡眠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LA患者30例(LA组)、中重度LA合并OSAS患者24例(LA+OSAS组),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试。结果 LA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LA+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进一步加重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血管病(CVD)的相关联系。方法对63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呼吸科门诊对有关就诊者给以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56例健康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血流变学及智能测定进行比较,并对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二年的随访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S组低通气指数AH 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血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OSAS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OSAS常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二者呈正相关(r=0.369,P<0.05),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治睡眠呼吸障碍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其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炎症与OSAS及其合并CHD的关系.方法选择无并发症的单纯OSAS患者30例,OSAS合并CHD患者30例,单纯CHD患者20例为实验组,另选择健康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IL-18、CRP水平.测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SaO2<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最低SaO2、平均最低SaO2和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最长时间.结果①我们比较正常对照组、CHD组、OSAS组及OSAS合并CHD组血清IL-18、CRP水平发现OSAS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HD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OSAS合并CHD组比CHD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OSAS组及OSAS合并CHD组血清IL-18和CRP呈正相关,且分别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IL-18、CRP与OSAS密切相关,OS-AS可能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其CHD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一个炎症逐步发展的过程,OSAS可能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IL-18、CRP是否可以作为OSA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的各项指标,初步探讨CSFP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并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polysomnography)监测患者86例,分为非OSAS组58例(CSFP无OSAS组)、OSAS组28例(CSFP合并OSAS组)。计算2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行PSG监测,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时间等参数。2组患者相关指数的比较采用2独立样本t检验,CSFP与AHI及SaO2<90%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OSAS组的BMI为28.6±3.9,明显高于非OSAS组的24.7±5.0(P=0.005)。CSFP与AHI及SaO2<90%成正相关(r=0.627、0.584,P<0.05)。结论 CSFP与OSAS密切相关,同时cTFC与OSA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筛查1658例60岁以上北京和青岛的海军离退休干部,收集其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析其动态心电图、临床资料和常规生化结果。结果所有受检者中OSAS患者531例,检出率为32.1%,无OSAS组1127例。OSAS患者中,轻度212例、中度239例和重度80例,其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31.6%、59.8%、76.3%,与无OSAS组检出率22.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无OSAS组比较,OSA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震荡初始(TO)呈增高趋势,震荡斜率(TS)明显下降。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ea index,AHI)≥15次/h(OR=1.893,95%CI为1.471~8.432,P=0.003)为老年人群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OSAS的发生率较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OSAS患者中明显增加,随着OSAS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OSAS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20例睡眠打鼾患者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SG)进行夜间7h以上睡眠监测并同步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根据PSG监测结果分为73例OSAS组和47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OSA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fLsaO2)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OSAS患者夜间睡眠时的低氧血症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OSAS患者32例为实验组,另择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瘦素、IL-6水平。结果OSAS患者血浆瘦素、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6.19、5.43,P均<0.01);OSAS患者血浆瘦素、IL-6水平分别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呈正相关(r=0.79、0.87,P均<0.01);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 in)呈负相关(r=-0.67、-0.76,P均<0.01);OSAS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IL-6水平亦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浆瘦素、IL-6可能参与了OSAS患者脂肪和睡眠的调节,OSAS导致的低氧、交感神经兴奋等可能是瘦素、IL-6产生的刺激物,瘦素、IL-6与OSAS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因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咽腔狭窄和塌陷所致,以打鼾、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破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2]。OSA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对OSAS患者改善通气减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OSAS患者昼夜血压变异特点,通过改善通气,使病人血压变化减少,大大地缓解了心绞痛的发作。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呼吸暂停的打鼾者,轻度OSAS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年龄34~78岁;中重度OSAS患者152例,男101例,女51例,年龄41~81岁。…  相似文献   

14.
师爱萍 《工企医刊》2004,17(1):35-3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是指在7小时夜间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超过5次以上,每次呼吸暂停持续10秒以上。SAS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阻塞型(OSAS)以睡眠时上气道反复阻塞为特征。其阻塞部位多发生于口咽部。该类患者是正畸矫治器治疗的主要对象。OSAS患者表现为睡眠时打鼾,鼾声与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胖程度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程度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睡眠监测者374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分为4组:正常组及轻度、中度、重度OSAS组。按照体重超重比将其分为无肥胖、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及重度肥胖4组。结果肥胖者82.67%合并OSAS,OSAS中42.32%合并肥胖。OSAS组的颈围、体块指数和体重超重比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程度越重,AH I值越高,夜间最低SaO2值越低。体重超重比与AH I呈正相关(r=0.1326,P<0.05),与夜间最低SaO2呈负相关(r=-0.2509,P<0.001)。结论肥胖是OSA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程度与OSA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卒中(CVD)的相关性.方法 对115例在年龄、身高及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的肥胖男性经夜间7 h睡眠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测定并比较所有患者血中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其他血浆成分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VL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结果 73例被确诊为OSAS,其中35例合并CVD(OSAS+CVD组),38例无CVD(OSAS组);42例CVD患者未合并OSAS(CVD组).三组间HDL-C、LDL-C、V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CRP(2.37±5.03)mg/L,OSAS+CVD组CRP(4.68±7.93)mg/L,均高于CVD组的(1.07±5.67)mg/L(P<0.05),CVD、OSAS患者血浆CKP分别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r=0.60、0.51,P<0.05).结论 OSAS合并CVD与OSAS患者血浆CRP水平升高有关,OSAS是CVD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96例打鼾患者行睡眠呼吸监测及睡前、醒后血压测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为OSAS组,<5为对照组,对2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睡前、醒后血压进行分析。结果OSAS组醒后血压较睡前血压显著升高,并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夜间低氧是OSAS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睡眠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测确诊的100例OSAS患者及排除的30例患者,分为轻、中、重及正常组,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腰围、睡前及醒后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SAS患者醒后血压显著高于睡前血压。结论OSA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增高的程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损害(MCI)的青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对本院睡眠门诊就诊的确诊为OSAS的青中年患者171例,采用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分析2组患者GDS和ADL评分变化。结果青中年OSAS患者中,MCI组患者与非MCI组患者相比较,总记录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有效睡眠时间比非MCI组患者短、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非MCI组患者(P〈0.05);MCI组患者REM睡眠潜伏期、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显著长于非MCI组患者(P〈0.01);而REM睡眠比例、最低SaO2显著低于非MCI组患者(P〈0.01)。结论睡眠结构紊乱和夜间低氧血症是加速了MCI青中年OSA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MCI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康行为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OSAS患者64例展开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实施健康行为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93.8%)同样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行为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