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7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其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186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6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83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83例则仍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呼吸内科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用于眼部整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未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前医院收治的眼部整形患者252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实施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医院收治的眼部整形患者25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及眼部整形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眼部整形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使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提高,护理风险得以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胃肠外科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综合评分、安全意识评分、病历书写评分、护理风险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院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51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结果:两组护士整体素质、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发生率,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咽喉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耳鼻咽喉科2016年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同时,选取同期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技术操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的282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1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降低了手术室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加强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2~7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观察组,观察组治疗37例患者,对照组治疗37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整体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护理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及手术操作医生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质量,记录患者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理论知识及专科护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均有出现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增强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肺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提高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有效防控心内科护理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析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风险管理方式差异随机分组,2016年7~1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接受量化分级管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操作和沟通技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运用于血液透析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在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对照组只运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1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8~9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1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缺陷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操作、病历书写、规避纠纷、应急能力等方面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环境设施、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90例神经内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风险管理),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能力、护理态度、安全意识、规范作业、防范风险意识等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及护理管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旨在保障ICU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ICU实施风险管理后的616例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ICU实施风险管理前的57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包括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识别护理风险、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负性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引入ICU患者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收治的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将2016年7~12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不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不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放疗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240例肿瘤放疗患者,根据风险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实施前,2016年1~8月)和观察组(风险管理实施后,2016年9月~2017年4月),每组各12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放疗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