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742名高职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城乡差异显著(t=6.12,P<0.01);②内外向性、自我的灵活性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26~0.52,P<0.01),神经质、精神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9~0.52,P<0.01);③人格特质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β=0.18,0.37);④自我和谐在人格特质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β=0.28),是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人格特质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人格特征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266名城市居民作为被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94名高职生进行测查。结果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总体呈正态分布,其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t=-2.775,P<0.01)和自我灵活性(t=7.345,P<0.001)发展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和谐程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结论高职生的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预测作用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离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94名高职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总体呈正态分布,其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t=-2.775,P<0.01)和自我灵活性(t=7.345,P<0.001)发展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和谐程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结论 高职生的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预测作用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22名自闭症儿童父母和327名一般儿童父母进行测量。结果: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t=-4.59,P0.05)、自我和谐(t=8.30,P0.001)和主观幸福感水平(t=-5.90,P0.001)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父母;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显著,而自我和谐与心理复原力、主观幸福感均为显著负相关(r=-0.47,-0.51;P0.01);自我和谐均在自闭症儿童父母和一般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提升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主观幸福感,其心理复原力和自我和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方法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幸福感知识问卷”对411名高校教师进行团体调查,对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①高校教师的灵活性远远高于不和谐和刻板性。但在刻板性上.学历越低.职称越高,刻板性越低;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刻板性越高;②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不高,对其预测力在0.10左右。结论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良好.但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多重中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和谐、社交焦虑、主观幸福感以及安全感问卷对4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自我和谐、安全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P<0.05),社交焦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352,P<0.05);②社交焦虑、安全感在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当它们进入回归方程时,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减少(β=-0.305,t=4.49,P<0.05);③安全感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3,t=2.54,P<0.05)。结论自我和谐通过社交焦虑、安全感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36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①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12至0.28之间,P<0.05);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8,r=-0.47,P<0.001).②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0,t=1.87,P=0.06);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28降为-0.16(t=-3.21,P=0.001).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和谐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EPQ对28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体验到较强的不幸福感。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2)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杨阳 《校园心理》2015,(3):147-150
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问卷(SCCS)》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对372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来探索特殊结构家庭子女自我和谐及幸福感现状,分析自我和谐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25.8%的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处于低自我和谐的状态;2性别对幸福感及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3相关分析发现自我和谐程度与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程度显著预测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上网行为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人格、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上网情况调查表对339名学生总体幸福感、人格及自我和谐、上网情况进行测量。结果适度健康使用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及幸福感提高。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网时间不同的3类学生在总体幸福感、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发展各有特点。结论对待3类不同的学生应该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在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关系。方法:采用就业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动性人格量表以及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90名高校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双向负作用;②社会支持和主动性人格均负向预测就业压力,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③就业压力在社会支持、主动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观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主动性人格与就业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在社会支持与主动性人格影响下主观幸福感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双向中介效应。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培养学生主动性人格、提升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降低大学生就业压力,并反过来促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为军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498名军校学员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年级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5),高年级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纬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相关,神经质及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稳定外向型和稳定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结论人格特征是影响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1896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人格特质的数据资料,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其内在逻辑关系。结果: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对主观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103、-0.355和0.199),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074、-0.327和0.124)。结论: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学校长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4名中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没有差异;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结论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学校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艺术大学生自我产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494艺术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①艺术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独生和性别差异。②艺术大学生的高、低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的差异和相关。结论自我效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自我和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人的心理影响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这些研究主要探讨网络成瘾对人格造成的不良影响[1].本文探讨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及自我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圣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60名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司法警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情绪性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司法警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程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非常显着的差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结论心理健康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6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简式中国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S)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38下降到-0.27,P0.01);外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亦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29下降到0.19,P0.01)。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神经质、外倾性及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