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宝与三养     
从古至今,健康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生命境界,而对其内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则有各自的解读(编者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4方面,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疾病是自身生命活动失和的表现,人体自身有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因此,中医的研究与临床目标就是调动人体的本能,促进生命过程的发展与和谐。其中,尤其讲究"三宝"与"三养"。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数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密切相关,且患者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据调查,98.85%的患者认为健康的维护重在预防,对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疾病的诱因、治疗方法及结果、疾病控制与预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自我护理知识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地求知要求,说明患者注重参与自身疾病的防治,以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健康知识的缺乏,他们极其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指导。因此,做好护理健康教育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周海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48-264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60例CO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的各项指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教育后6个月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的测试成绩、肺功能、自我管理行为等各项得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增进肺功能,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杨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44-445
目的了解影响居家宁养癌痛患者止痛治疗遵医行为的因素,为更好达到止痛效果,提高居家宁养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宁养院服务的患者120例进行关于疼痛治疗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癌痛患者中,害怕定时服用吗啡类药物会成瘾成为影响规范止痛的第1位因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认为哌替啶是最有效止痛药等占比例也较高。结论晚期癌痛患者对止痛知识认知不够,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止痛用药的宣教,及时跟踪患者服药情况,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居家癌痛患者止痛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华健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71-2371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各抗体出现的规律,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24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ANA、抗ds—DNA及ENA多肽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NA、抗ds—DNA、ENA多肽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多发性硬化症(SCL)ANA阳性率为70.5%,SCL-70阳性率只52%,抗SS—A为干燥综合征(SS)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73.9%,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抗U1-nRNP阳性率高达95.2%。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患者体内常存有一种或多种高效价的自身抗体,且不同疾病又有各自特异性抗体存在,需各项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方可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浅谈护士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士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因接触较多危险因素导致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现将自我防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采用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总结些许经验,为今后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内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从疾病掌握情况、并发症等方面对此次研究效果作出评估和比较。结果在疾病掌握状况、患者自身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采用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增强治疗的信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颖 《家庭医药》2016,(8):100-10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体检中的重要性方法:在体检过程中,对我院451例健康体检者,开展多元化、有效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健康体检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及体检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春天昼夜温差大,冷暖交替不均,极易诱发老年痴呆、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专家郑重提醒:养脑护血管,春季正当时!  相似文献   

10.
早期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78-179
目的:探讨早期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3例脑卒中患者作干预前、干预后的观察对比,采用问卷调查、评分结果等综合评定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认知程度,分析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力气、记忆与思维、情绪、交流、ADL/IADL、总体生存质量。结果:早期、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对减少疾病的诱因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积极的作用。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叶锋 《首都医药》2004,11(24):3-3
一些群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了解得非常少,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捐献后会影响健康和自身造血功能;二是认为“捐献要在背脊骨上打孔钻洞,弄不好人可能变傻”。医学专家对这两种说法做出了澄清。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要使病人成为健康的人,不仅要使病人临床康复,更重要的是使病人心身康复。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病人心身康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责任制护理的实施,心理护理日益得到重视。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人受到外界的良性刺激可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可以增强免疫力以抵抗疾病或促进病体早日恢复。反之,恶性刺激使人情绪低落,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心理活动对人的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或预后有重要影响。心理护理是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来改善病人的心境,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疾病,解除思想顾虑,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住院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与对照组患者在有关自身疾病认识、主动咨询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及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加强了医患沟通,增强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环孢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环孢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环孢素作为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环孢素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应用过程应注意药物的应用剂量,掌握好合适的减药及停药时机,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遥 《医药世界》2007,(11):57-57
疾病,从来都被视为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们对它大多抱着除恶务尽的心态,认为消灭了疾病,才会有健康。在许多人眼里,疾病与健康一定是势不两立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出,更让人们觉得疾病对人类的生存整一就是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医药保健杂志》2010,(9):33-35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健康教育使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其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初步了解,使病人承担起对自身健康的自我护理,预防脑卒中再发或相关疾病的发生。现将健康教育的一些经验及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疾病本身的治疗,更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疾病的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因人而异,采用有针对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了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水平,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如今,人们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对各种污染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等,已高度警觉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体内环境的污染——自身代谢物的及时排泄,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也同样会引发疾病,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专家们认为,人们若能像打扫环境那样经常对体内进行大扫除,及时消除毒素,就自然健康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