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胃癌在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其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而青年人胃癌则比较少见。现将十余年来我们发现并经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青年人胃癌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X线征象加以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探讨其发病机理,提高对青年型颈椎病的认识。方法:对45例年龄在35岁以下的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分型、X线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归纳、整理、分析。结果:青年颈椎病临床以颈型多见,颈椎生理序列改变和钩椎关节增生等为青年人颈椎病主要X线表现。结论:职业操作姿势不正,是青年型颈椎病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X线是青年型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41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X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岁以下青年人胃癌,一般认为发病率较低。常因警惕性不高和对其临床、病理及X线特点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本文收集我院1980—1989年期间青年人胃癌41例。均经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现将其临床,病理及X线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USG、CT、MR、DSA的临床应用、X线已无更多优势,但X线诊断仍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以X线影像为基础,因此需要对X线影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正常与异常,并了解X线影像所反映的正常与病理的解剖特点,综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的X线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残胃癌在胃钡餐低张双重造影检查中的X线诊断价值及早期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结果: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X线检查表现为充盈缺损,吻合口癌性浸润狭窄,残胃狭窄段呈皮革样。结论:术后五年,定期选用低张双重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透X线异物的X线诊断。方法:对49例5月-10岁小儿临床疑有支气管异物均进行常规电视透视,胸部正侧位片,UF检查,结果:45例一次性诊断支气管异物。3例因未获明确异物吸入吏、临床又高度怀疑,24小时后复查胸片诊断为支气管透X线异物。1例因突感咳嗽、气喘气紧,本人否认有异物吸入史,临床以支气管炎伴感染治疗10天无效,X线胸片提示有支气管异物可能,经纤支镜确诊有支气管透X线异物(纸团),结论:一是强调选择曝光时间;二是观察双侧肺野、膈肌的光滑锐利与否,这是X线平片诊断支气管透X线异物的重要检查方法和X线征象。  相似文献   

7.
幽门梗阻并非一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综合征,临床以呕吐、上腹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诊断多数无困难,X线检查主要是为了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及性质,但由于胃内常有大量滞留液及食物残渣,检查诊断常有困难。收集我院近几年经X线检查及手术病理或治疗复查证实的幽门梗阻病人100例,探讨其X线检查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仅20.8(1),而早期胃癌则可达89.6%(2),因此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尽早发现,及时根治甚为重要,本文收集了16例,经X线检查,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了早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误诊,漏诊的原因,以冀提高X线对早期胃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肺底积液是指液体积聚在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是胸膜炎的一个特殊X线表现类型。1921年由Haudel氏报告,临床常见。由于对其X线征象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报告38例结合文献着重从常规X线检查角度讨论其X线表现及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怀疑是肺癌的患者采取X线检查的方法来进行诊断,探讨并分析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高度怀疑患有胃癌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总共66例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实验室检查,平均每组33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癌的检出率。结果在66例患者中,实验组的患者在 X 线诊断下,检出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66.6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比较不同的发生部位与肿块型、蕈伞型、溃疡型胃癌X线的征象,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在X线的检查下,胃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明显的得到了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CR(计算机X线摄影)是20世纪70年代研发,90年代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数字X线成像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影像质量和诊断水平,以照射X线剂量低、图像质量佳、数字化X线图像为突出优点,改变了X线摄影的传统模式,使放射摄影检查进入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2.
胃癌全食管浸润临床比较少见,我们遇到1例,由于术前检查不仔细,不仅食管X线照片未包括全部病变,而且更未进一步检查胃部,从而漏诊,临床以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时才发现,特报告如下,以响读者。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诊断(附33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系因骨髓内浆细胞或淋巴样浆细胞恶性增生,在血清或尿中出现免疫球蛋白或其碎片,X线检查常有溶骨病变,骨质稀疏或病理骨折等改变(1),本病多数缓起,症状不一,且常以各种并发症为其先驱症状,故临床诊断不无困难,X线检查虽仍为目前估价骨髓瘤骨骼病变的主要方法(2),但约有1/4病例呈非特异性及“正常”X线表现,为提高X线诊断率,本文对3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探讨其X线表现。方法:对15例经检查骨髓证实的病例,结合献,回顾分析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征象为,①多发性骨破坏,呈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大小不等.可有软组织包块,多发生于扁骨及长骨近端。②病理骨折多发生于肋骨,长骨近端病变亦可发生病理骨折:③骨质疏松,多为周身性普遍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纤细、模糊不清,可与多发骨破坏同时存在。此外,8例胸片发现肋骨破坏,余7例亦经X线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经骨髓及周围血像中找到分化不好的浆细胞而确诊,其中7例本-周氏蛋白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X线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是能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的,对一些不典型病例应提示临床多体位拍片,做一系列临床实验室检查,以排除骨髓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因为胸部受到创伤经过X线检查,在X线片上因为受到创伤的性质、类别、程度和病变发展的不同所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而且相当复杂。我们经过多年的X线胸片及随访观察分析,归纳其X线表现形态以肺挫伤、湿肺、肺撕裂伤和肺血肿为主要类型,前两者与后两者多数以混合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和加深对老年人不典型肺癌的X线征象认识。能及时作出X线早期诊断,本文研究了经病理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不典型肺癌25例,就其X线表现及临床X线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技术,简称X线CT技术,于1972年引入临床实践,获得人体解剖学横断面影像,在X线成像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X线CT技术对低对比的软组织影像可视度有了明显提高,扩大了X线的应用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对较高的X线辐射剂量。X线CT技术的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最大潜力地提高成像设备性能,比如改善X线的性能、缩短扫描时间、增加探测器的数量等,减少被检者辐射剂量,使X线CT技术得以持续性地发展。X线CT技术的发展确实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X线认识的加深以及临床对X线CT技术依赖度的提高,特别是国家对部分大型医疗检查项目实行大幅降价以来,X线CT检查人数大幅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常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对胃癌的诊断检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X线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朱价值。方法:1230例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观察治疗者.均行CT扫描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CT检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为青壮年,31岁-40岁占36.1%,好发部位腰4-5,腰5-骶1占69.6%,好发类型以中央后型多见,占57%。以CT检查诊断为标准。X线平片筛查灵敏度78.6%,特异度99.5%,假阳性率(误诊率)0.5%,假阴性率(漏诊率)21.4%,符合率82.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阳性符合率高且可靠,可明确诊断。X线平片检查乃不失为初次选择检查的必要手段之一,临床症状典型者且与X线征象相吻合者可免去CT检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20.
乳腺错构瘤的临床与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临床及X线特点,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X线资料。结果:发病年龄21~65岁,平均36岁,无痛性乳腺肿块19例,无症状6例。X线片上病变由不同比例的脂肪组织、腺体和纤维组织混合组成,其中混合型17例,全部正确诊断;以纤维腺体组织为主的致密型6例,误诊4例;以脂肪组织为主的脂肪型2例,误诊1例。结论:混合型乳腺错构瘤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乳腺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致密型和脂肪型X线表现不典型,认识其混杂密度X线征象和临床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