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 中CXCR4 基因的表达,及LPS 对CXCR4 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 中CXCR4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不同浓度LPS 干预后CXCR4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变化;MTT 法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LPS 对QBC 939 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趋化试验检测LPS 对QBC 939细胞趋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QBC 939 细胞中有CXCR4 mRNA 及CXCR4 蛋白的表达明显,LPS 能有效的抑制QBC 939 细胞中CXCR4 mRNA 及CXCR4 蛋白的表达,且具有浓度相关性。不同浓度的LPS 对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 的增殖影响不同,24h 内各浓度LPS 对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LPS 浓度为0.1 μ g/mL 时,48h 内无明显影响,为1.0 μ g/mL、5.0 μ g/mL 时,QBC 939 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72h 各浓度LPS 对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显示对照组细胞培养第10天即可见明显克隆体形成,至第14天时克隆体数目多、体积大。而试验组细胞于培养第13天时才出现克隆体,且克隆体数目少、体积小。CXCL12(SDF-1)对QBC 939 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对照组细胞趋化率为53.5% ,LPS 各浓度组细胞趋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 中CXCR4 mRNA 及CXCR4 蛋白呈阳性表达;CXCR4 抑制剂LPS 能有效抑制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 的生长与转移能力,CXCR4 可能成为胆管癌基因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联合化疗对胆管癌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AM、多柔比星(ADM)、丝裂霉素(MMC)、长春地辛(VDS)及TAM分别联合其他三种化疗药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及其耐药细胞株QBC939/ADM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情况,观察细胞内ADM浓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加用TAM后化疗药的作用得到增强,细胞凋亡率也明显提高。IHC结果显示QBC939/ADM呈过度表达,与QBC939相比,QBC939/ADM细胞内ADM的含量明显减少。用高浓度的TAM(10umol/L)作用QBC939/ADM后,细胞表面P—gP含量降低,细胞内ADM的含量相应提高。TAM对两种细胞的化疗都有增敏作用,其中耐药细胞的增敏作用更为显著。结论TAM可增强化疗药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以及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抑制作用,并可提高QBC939/ADM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其机制可能与其竞争结合过度表达的P—gp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在体外对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胆管癌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GH组)和对照组(NS组),GH组按剂量和培养时间分为50μg/L2h(GH50—2h),50μg/L24h(GH50—24h).100μg/L2h(GH100—2h),100μg/L24h(GH100—24h)4个亚组,NS组按培养时间也分为NS-2h、NS-24h两个亚组,2h和24h后吸取上清用ELISA法检测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并细胞计数;胆管癌细胞用不同浓度GH(50μg/L,100μg/L)培养24h后固定,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同时在不同浓度GH(50μg/L,100μg/L)干预的培养液中行细胞爬片后固定,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mRNA(IGF1RmRNA)。结果:培养液中加入GH2h后QBC939细胞无明显增多(P〉0.05),但24h后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期细胞百分(S%)比和细胞增殖指数(PI)也明显增加(P〈0.05)。IGF1RmRNA在胆管癌中呈阳性表达,且GH可诱导细胞IGF1RmRNA表达增强。结论:GH在体外能促进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苦参碱(MT)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MT(0.0125、0.025、0.05、0.1、0.2、0.4、0.8、1.6 g/L)对培养的HepG2细胞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用四氮噻唑蓝(MTT) 比色法检测M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T对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质量浓度≥0.1 g/L的MT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加强(P<0.01)。FCM检测分析显示,0.8 g/L MT作用48 h能将HepG2细胞阻滞在G1期[(75.3±6.5)%对(64.1±6.3)%](P<0.05),1.6 g/L MT作用48 h能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期[(29.1±9.1)%对(11.6±2.1)%](P<0.01)。0.4、0.8、1.6 g/L MT作用12、24、48 h对HepG2细胞都有诱导凋亡作用,且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P<0.01)。结论 MT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MT抗肝癌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肝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对肝胆肿瘤细胞增殖及Ghrelin(GHR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体外常规培养的肝癌SMMC7721细胞和胆管癌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0、50、100、200 μmol/L)索拉非尼、LY294002(PI3K抑制剂)及Rapamycin(mTOR抑制剂)处理48 h后,采用MTS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SMMC7721、QBC939细胞的增殖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SMMC7721、QBC939细胞中GHRL 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Y294002、索拉非尼和Rapamycin处理后的SMMC7721、QBC939细胞的增殖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两种细胞的增殖率均降低(P<0.05)。qPCR结果显示,经LY294002和索拉非尼处理48 h后的SMMC7721细胞中GHRL mRNA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Rapamycin作用浓度的升高,实验组SMMC7721细胞的GHRL mRN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Y294002、索拉非尼和Rapamycin处理的QBC939细胞中GHRL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药物均可以抑制肝癌和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QBC939细胞的GHRL表达,但仅Rapamycin能上调SMMC7721肝癌细胞的GHRL基因表达。GHRL基因表达与肝癌和胆管癌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rrr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TT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非细胞毒性浓度(5、10、20 ng/ml)青蒿琥酯作用SHI-1细胞后培养上清液VEGF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有或无青蒿琥酯作用时,SHI-1细胞表面VEGFR-1及VEGFR-2阳性表达率。结果 培养24、48 h后,无青蒿琥酯作用的 SHI-1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980.3±2.2)、(982.4±2.3)pg/ml,VEGFR-1表达率分别为(5.40±3.11)%和(4.45±2.85)%,VEGFR-2表达率分别为(13.90±2.26)%和(13.95±1.96)%。 5、10 、20 ng/ml青蒿琥酯作用24 h后,SHI-1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234.6±1.8)、(114.9±1.6)、(108.8±1.5)pg/ml,作用48 h后分别为(62.3±1.7)、(60.9±1.6)、(32.7±1.7)pg/ml,与培养相同时间无青蒿琥酯组相比,VEGF浓度明显下降(均P<0.05),且相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24 h与48 h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0 、20 ng/ml青蒿琥酯作用24 h,VEGFR-1阳性率分别为(4.30±2.21)%、(4.20±1.37)%和(3.90±1.86)%,作用48 h后分别为(3.80±2.87)%、(3.60±1.73)%和(3.00±1.82)%,相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间及相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组间VEGFR-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作用24 h后,SHI-1细胞VEGFR-2阳性率分别为(4.40±1.15)%、(3.10±0.68)%和(1.10±0.72)%,作用48 h后分别为(3.00±1.68)%、(2.20±0.93)%和(0.60±0.92)%,3个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相同时间后VEGFR-2表达率降低(均P<0.05),相同浓度作用24与48 h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HI-1细胞株高分泌VEGF,青蒿琥酯可下调VEGF分泌及VEGFR-2的表达,而对VEGFR-1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生长的抑制作用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尼美舒利对QBC939细胞PCNA,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胆管癌增殖,高浓度(200μmol/L)尼美舒利不仅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而且诱导其凋亡。流式细胞仪研究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尼美舒利处理后的QBC939细胞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尼美舒利能抑制QBC93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NCTD(0、10、25、50、100 μmol/L)处理K562细胞24、48、72、96 h后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NCTD处理24、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处理48 h后的细胞周期,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Tunnel)检测不同浓度NCTD处理24、48 h后的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NCTD处理48 h后的NF-κB p65及IκB α水平以评价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10~100 μmol/L范围内,NCTD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升高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各浓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μmol/L相比,其余各浓度处理24、48 h后的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升高,处理48 h后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G2/M期细胞比例均降低,NF-κB p65水平降低,IκB-α水平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TD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有细胞毒性,可抑制该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并下调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斑蝥提取物(cantharis extract,CTE)体外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细胞癌QBC939细胞,CTE作用于QBC939细胞48小时,利用CCK-8法检测QBC939细胞增殖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PI染色检测对QBC939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TE显著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处理48小时的IC50为4.16μg/ml。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密度减少,游离变圆的细胞明显增多。AnnexinⅤ/PI双染流式凋亡检测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药物处理组(1.25μg/ml、2.5μg/ml、5.0μg/ml)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2±1.01)%、(15.62±1.88)%、(46.03±4.88)%,与对照组(4.59±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检测细胞周期示,CTE能将QBC939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1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示,CTE处理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降低,相对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家族蛋白Bax和Bid表达增加,而Bcl-2、Mcl-1表达降低,抑制凋亡蛋白家族蛋白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CTE处理组上述相对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E处理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hk1表达无显著改变,相对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Chk1蛋白及p5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相对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E显著抑制QBC939细胞增殖,诱导QBC939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CTE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同时调节肿瘤细胞周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阻断NF-κB信号通路对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增殖的影响。  方法  常规培养QBC939细胞, 采用PDTC(100μmol/L)阻断NF-κB信号通路, Western blot检测核内P65蛋白水平的表达, CCK-8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核内P65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 < 0.05)。CCK-8检测显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愈渐明显, 12、24、36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53±0.03)%、(46.54±0.03)%、(58.02±0.03)%,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68.53±1.72)%、(38.3±1.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胞凋亡率在实验组为(27.68±2.77)%, 对照组仅为(9.27±2.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阻断NF-κB信号通路诱导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G0/G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从而抑制细胞生长与增殖, 提示NF-κB信号通路组成性激活参与人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以NF-κB信号通路作为治疗的靶点可能给人肝门部胆管癌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VER)联合化疗药物对胆管癌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VER、多柔比星(ADM)、丝裂霉素(MMC)、长春地辛(VDS)及VER分别联合ADM、MMC、VDS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上述各组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多药耐药P糖蛋白(P-gp)的表达.通过FCM观察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内ADM的变化.结果 ADM、MMC、VDS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抑制率分别为48.84%、44.19%、45.76%,VER分别联合ADM、MMC、VDS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抑制率分别显著提高至64.37%、52.68%、65.90%.凋亡率也由11.37%、7.25%、9.04%提高为20.66%、14.18%、21.91%.细胞周期分布显示,加用VER对ADM和MMC组各个周期影响不明显,而VDS组阻滞于G2/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P-gp的表达率为38.00%.与ADM单独作用相比,联合VER后细胞内ADM的含量有一定增加.结论 VER可增加化疗药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阿帕替尼(Apatinib)为新一代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多种实体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本研究探讨Apatinib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细胞株Nalm6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patinib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法检测不同浓度Apatinib诱导Nalm6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法检测Apatinib处理后Bcl-2、Bcl-xL和PARP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Apatinib对Nalm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2.5、5、10、20和40 μmol/L的Apatinib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78±1.01)%、(13.36±1.42)%、(25.80±2.83)%、(44.40±7.74)%和(64.07±6.66)%,经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分析,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诱导Nalm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3.61±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09;作用72 h后,2.5、5、10、20和40 μmol/L的Apatinib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7+2.38)%、(20.26+4.06)%、(39.27±1.57)%、(65.19±4.45)%和(85.54±3.37)%,经检验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抑制Nalm6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09.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24.39±0.05)和(13.18±0.08) μmol/L.凋亡实验显示,Apatinib能增加Nalm6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作用48 h后,对照组和10、20、30、40 μmol/L Apatinib组对Nalm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1±0.91)%、(5.28±1.29)%、(5.9±0.85)%、(10.18±1.48)%和(15.23±3.69)%,经检验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诱导Nalm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3,P=0.014;作用72 h后,对照组和10、20、30、40 μmol/L Apatinib组对Nalm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1.10)%、(5.33±2.08)%、(10.10±2.86)%、(12.15±1.43)%和(25.61±3.63)%,经检验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诱导Nalm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233,P=0.016.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Apatinib作用Nalm6细胞24、48 h后均能下调Bcl-2和Bcl-xl的表达,切割PARP蛋白.结论 Apatinib能抑制Nalm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Bcl-xl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对肿瘤细胞中PKM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人肺癌细胞NCI-H446、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上述肿瘤细胞;光镜下观察不同肿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索拉菲尼处理后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索拉菲尼对上述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 检测索拉菲尼对上述细胞的PKM2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可见随着索拉菲尼浓度的增加,肿瘤细胞离巢、凋亡,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增殖实验可见,索拉菲尼显著抑制HepG2、QBC939、NCI-H446、Hela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的索拉菲尼处理上述细胞48 h后,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呈剂量效应关系;索拉菲尼处理上述肿瘤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10.61 μmol/L、13.88 μmol/L、15.66 μmol/L、12.86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显著抑制HepG2、QBC939、NCI-H446、Hela细胞的PKM2的蛋白表达,并且表达与浓度呈剂量关系。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可见,各肿瘤细胞经过索拉菲尼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能抑制人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显著抑制PKM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