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观察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探讨E-W核在麻醉效应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证据。我们将36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清醒对照组(Con);第2、3组为异氟醚麻醉组(Iso-1、Iso-2:分别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和1h);4~6组为异氟醚麻醉苏醒组(W-1、W-2: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后停药2min、30min;W-3:吸入1.0MAC异氟醚1h后停药30min)。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各时间点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并计数;用荧光双重标记法进一步明确pERK1/2阳性神经元的性质。结果显示:正常清醒小鼠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数量很少(2.2±1.5);异氟醚麻醉过程中pERK1/2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细胞计数,Iso-1∶40.9±8.1;Iso-2∶40.2±9.6,与清醒对照相比,P<0.001);苏醒30min时pERK1/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W-2∶2.1±2.2;W-3∶0.75±1.2)。pERK1/2阳性神经元部分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阳性,部分是乙酰胆碱(ChAT)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异氟醚麻醉过程中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被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兴奋CRF能和Ach能神经元对瞳孔反射及麻醉应激效应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小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吸入空气组、吸入1.0MAC异氟醚5min组、吸入3.0MAC异氟醚5min组、吸入1.0MAC异氟醚2h组、吸入3.0MAC异氟醚2h组;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肺内SP-A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肺内SP-A蛋白的表达。结果 吸入异氟醚5min对小鼠肺内SP-A表达无影响,吸入异氟醚2h能降低小鼠肺内SP-A表达,而且随吸入浓度升高,SP-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吸入高浓度异氟醚长时间能够降低小鼠肺内S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全身麻醉的中枢作用靶位,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麻醉-清醒过程中小鼠脑内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变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未麻醉对照组,异丙酚麻醉5min组,异丙酚麻醉后清醒5min组和异丙酚麻醉后清醒1h组;每组6只。麻醉动物腹腔内注射异丙酚100mg/kg。分别于清醒状态和麻醉各时点脱臼处死,灌注固定,取脑,冠状位冰冻切片,行全脑pERK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与未麻醉对照组相比,异丙酚麻醉5min组小鼠脑内感觉运动皮质、扣带皮质、梨状皮质、嗅周皮质及海马的pERK1/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卵圆亚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部、缰外侧核和中脑E-W核等均较未麻醉组显著升高(P<0.01)。清醒5min后与麻醉组相比,各脑区/核团的pERK1/2表达除海马外均明显恢复(P<0.05);清醒1h后除海马外各脑区/核团的pERK1/2表达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本研究表明异丙酚能引起小鼠脑内一些脑区和核团的ERK1/2磷酸化水平随麻醉过程发生变化,提示ERK1/2磷酸化可能参与全身麻醉的作用过程。相关脑区和部位可能与全麻药的中枢作用靶位或麻醉的应激效应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对异氟醚引起的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36只11个月大的雄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on)、异氟醚组(Iso)、吡格列酮(10 mg/kg)+异氟醚组(Pi10+Iso)、吡格列酮(20 mg/kg)+异氟醚组(Pi20+Iso)和单纯吡格列酮(20 mg/kg)组(Pi20)。各异氟醚处理组的小鼠吸入混合1.4%异氟醚的氧气2 h;Con和Pi20组的小鼠仅吸入氧气2 h。吡格列酮溶于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小鼠吸入异氟醚或单纯氧气前2 h,按10 mg/kg或20 mg/kg灌胃,Con组和Iso组小鼠仅给予相同容量的1% CMC。在异氟醚处理结束后48 h行恐惧记忆实验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6 h时取部分小鼠分离皮质和海马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蛋白及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Iso组的僵住行为减少(P<0.05),海马IL-1β水平增加 (P<0.05);与Iso组比较,Pi10+Iso组的僵住行为和PPARγ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Pi20+Iso组的僵住行为和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海马中IL-1β水平降低(P<0.05)。各组海马和皮质TNF-α水平以及皮质中IL-1β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减轻异氟醚引起的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可以缓解异氟醚引起的小鼠海马IL-1β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张爱国  余凌  王雪琳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28-30,7,11
目的:探讨吸入异氟醚和安氟醚预处理对实验小鼠肝组织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安氟醚预处理组(E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每组60只;各组又分为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2h(T2)、麻醉4h(T3)、麻醉6h(T4)和麻醉终止后2h(T5)。取两组各时相肝组织检测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Bcl-2 mRNA及Bcl-2和Bax蛋白水平在T1表达均有所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5表达上调(P<0.05或P<0.01),并随麻醉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即T4时上调最明显(P<0.01);麻醉停止后(T5)开始恢复。两组Blc-2蛋白水平在T2~T5均较T0时增加,而Bax蛋白在T3~T5时增加(P<0.05或P<0.01);两组Bcl-2/Bax蛋白比值与T0时相比,E组在T1~T3、I组在T1~T5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肝组织Bcl-2和Bax表达增加,以Bcl-2更为明显;安氟醚、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肝脏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同等剂量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NK和p38蛋白表达的不同影响。方法: 55只出生后7 d(P7)的新生大鼠(共5窝,每窝取11只),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Ⅰ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分别吸入1.1%异氟醚、1.8%七氟醚和空气4 h。在麻醉结束后2 h每窝每组各取1只幼鼠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压部后区caspase-3表达(n=5);另外,每窝C组在麻醉处理0 h,Ⅰ组和S组分别在麻醉2 h、4 h取新鲜脑皮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SAPK/JNK、磷酸化p38,以及SAPK/JNK、p38表达的变化(n=5)。结果: Ⅰ组和S组caspase-3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41%(P<0.01)和151%(P<0.01),Ⅰ组比S组增加115%(P<0.05);Ⅰ组磷酸化SAPK/JNK表达在麻醉2 h和4 h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19%(P<0.05)和181%(P<0.05),S组在2 h和4 h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Ⅰ组磷酸化p38表达在麻醉2 h和4 h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8.9%(P<0.05)和36.9%(P<0.05),S组在2 h和4 h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2.6%(P<0.05)和128.0%(P<0.01)。结论: 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异氟醚比七氟醚诱导更多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异氟醚诱导凋亡可能与激活SAPK/JNK磷酸化有关,而七氟醚诱导凋亡可能与激活p38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在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OGD)模型,采用MTT法观察异氟醚对神经元OGD损伤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pERK)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 结果 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增加OGD损伤神经元中HIF-1α的蛋白含量,ERK抑制剂PD98059可以部分阻断这种作用。 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对于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OGD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增加pERK表达,进而调节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Ⅳ型受体激动剂(NNC 26-9100)对异氟醚麻醉所致老年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月龄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4):对照组、异氟醚组、异氟醚+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异氟醚+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侧脑室注射NNC 26-9100,而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注射等量溶媒。24 h后异氟醚组和异氟醚+药物组吸入2%异氟醚4 h,而对照组和单纯药物组吸入纯氧4 h。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记忆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中性内肽酶(NEP)和胰岛素降解酶(IDE)在海马区表达。结果与异氟醚组相比,异氟醚+药物组大鼠第2天及第3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目的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5)。各组海马区NEP和IDE在mRNA及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生长抑素Ⅳ型受体激动剂(NNC-9100)可显著改善异氟醚麻醉所致老年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AGE阻断剂FPS-ZM1对异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老龄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NS+O2组、NS+ISO组、FPS-ZM1+ISO组及FPS-ZM1+O2组。NS+O2组及NS+ISO组,侧脑室注射无菌0.9%氯化钠溶液10μL,FPS-ZM1+ISO及FPS-ZM1+O2组,侧脑室注射FPS-ZM1 10μL(5 g/L)。侧脑室注射后24 h,NS+O2及FPS-ZM1+O2组吸入含有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4 h,FPS-ZM1+ISO及FPS-ZM1+ISO组吸入2%异氟醚+100%氧气4 h。用Morris水迷宫评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CA1区RAGE及Aβ的表达。结果与NS+O2组相比,NS+ISO组第1~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探索时间缩短、海马CA1区RAGE表达上调、Aβ表达上调。与NS+ISO组相比,FPS-ZM1+ISO组第1~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探索时间延长,RAGE表达下调、Aβ表达下调。结论 RAGE阻断剂FPS-ZM1可改善异氟醚麻醉诱发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CA1区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小鼠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吸入空气组、吸入1.0MAC七氟醚2h组、吸入2.0MAC七氟醚2h组、吸入3.0MAC七氟醚2h组;RT-PCR方法检测了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2h小鼠肺内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吸入不同浓度小鼠肺内SP-A、SP-B蛋白的表达。结果 吸入七氟醚2h能降低小鼠肺内SP-A和SP-B表达,而且随吸入浓度升高,SP-A、SP-B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七氟醚能够降低小鼠肺内SP-A和SP-B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氟醚由于起效快、苏醒迅速、无积蓄等优点在儿科手术也逐渐被推广使用,然而其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目的:观察异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异氟醚吸入麻醉和仅吸入空气。分别在给药前及停止给约后对动物予以5-溴脱氧球苷(BrdU)腹腔注射,第2次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获得脑组织,检测BrdU+和脑内神经源性分化因子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停止麻醉处理之后进行血糖以及动脉血气检测,发现异氟醚组大鼠PaCO2出现轻度上升,pH值出现轻微下降,而PaO2、BE、SaO2以及血糖水平则均未出现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经异氟醚麻醉之后,未出现明显的缺氧表现,包括紫绀和呼吸抑制等。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大多分布在门区,异氟醚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存在大量新生细胞表达NeuroD,门区NeuroD+/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颗粒细胞下区,且异氟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证实,异氟醚麻醉会对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分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针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成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以及磷酸化的ERK1/2(pERK1/2),探讨不给任何刺激时,用不同标本制备法检测ERK1/2在小鼠小肠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分别应用灌流固定脱水法(PF-DH),浸泡固定脱水法(IM-DH),快速冻结-冻结置换法(QF-FS)制备的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ERK1/2和pERK1/2在肠上皮中的定位。结果:应用PF-DH法,ERK1/2位于几乎所有上皮细胞的核中,而pERK1/2在上皮细胞中很难检测到。应用IM-DH法,ERK1/2位于所有上皮细胞的胞质和核内,pERK1/2仅位于小肠绒毛顶部的上皮细胞内,而不存在于肠隐窝区域的上皮细胞中。应用QF-FS法制备的标本中,ERK1/2定位于所有上皮细胞的胞质中,而pERK1/2主要存在于肠隐窝部位和肠绒毛顶部的上皮细胞中。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用不同的标本制备方法会影响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通过比较不同标本制备方法取材的小鼠小肠组织中的ERK1/2和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得出QF-FS法可能为最接近活体状态的小鼠小肠组织中的ERK1/2和pERK1/2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 NGF)与其受体p75~(NTR)特异性结合(pro NGF-p75~(NTR))在异氟醚暴露的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30只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control)组、异氟醚(Iso)组和p75~(NTR)抑制剂2-氨基-3-甲基-戊酸酰胺(LM11A-31,LM)+异氟醚(LM+Iso)组。各异氟醚处理组的小鼠每天吸入1%异氟醚3 h,连续7 d;control组每天吸入空气3 h,连续7 d。LM溶于无菌生理盐水,在吸入异氟醚之前按50 mg·kg-1·d-1的剂量对LM+Iso组老年小鼠进行灌胃,连续1个月;control组和Iso组小鼠仅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动脉血气分析法监测异氟醚暴露后小鼠生理状态。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pro NGF、p75~(NTR)、磷酸化p38 MAPK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so组海马组织中pro NGF和p75~(NT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Iso组海马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LM+Iso组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较Iso组显著下降(P0.05)。Iso组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LM11A-31干预可以明显下调异氟醚诱导小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P0.05)。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小鼠找寻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而LM+Iso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较Iso组小鼠显著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较Iso组小鼠增加(P0.05)。结论:Pro NGF-p75~(NTR)可能在异氟醚暴露的老年小鼠凋亡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认知功能的下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这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对吸烟和非吸烟患者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有和无吸烟史择期手术的普通外科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既往有或无吸烟史患者各40例],随机分为4组(n=20):有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S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SI组),无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N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NI组).使用多功能麻醉气体监护仪监测患者吸入麻醉剂浓度达到肺泡最低有效浓度(1MAC)后4、8、12、16min的气道峰压、肺顺应性,同时用无创心功能测定仪监测气道阻力,记录各组患者在吸入麻醉剂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吸入前相比,所有接受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4、8、12、16 min后均出现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的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SS组和NS组8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S组(10.38±1.12)cmH2O·L-1·s-1,NS组(9.65±1.04)cm H2O·L-1·s-1;气道峰压:SS组(13.52±1.01)cm H2O,NS组(12.86±0.94)cm H2O,1 cm H2O=0.098kPa],SI组和NI组则于12 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I组(10.30±0.98)cm H2O·L-1·s-1,NI组(11.00±0.73)cm H2O·L-1·s-1;气道峰压:SI组(13.47±0.88)cm H2O,NI组(12.85±0.65)cm H2O],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下降幅度高于吸烟组(均P<0.05).4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后其肺顺应性较吸入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与吸烟组相比肺顺应性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使患者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出现明显下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下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对异氟醚(isoflurane, Iso)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和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蛋白活化的关系。方法:48只出生后7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Dex组、Iso组和Iso+Dex组。前2组吸入空气,后2组吸入0.75% Iso 6 h。Dex组和Iso+Dex组在麻醉前20 min和麻醉开始后2 h、4 h经腹腔注射25 μg·kg-1 Dex;Con组和Iso组则在相同的时点注射150 μL生理盐水。麻醉结束后使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激活型caspase-3、p38、磷酸化p38(p-p38)、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 Iso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较Con组增加447.57%(P<0.01),Dex抑制Iso诱导的TUNEL阳性细胞增加达75.18%(P<0.01)。(2) Iso组海马组织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比Con组增加126.29% (P<0.01);Dex显著抑制了Iso诱导的caspase-3活化(P<0.01)。(3) Iso组海马p-p38/p38和p-JNK/JNK比值均较Con组明显增加(P<0.01);Dex显著抑制了Iso诱导的p-p38 和p-JNK表达增加(P<0.01)。结论:Dex能通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来减轻Iso对新生大鼠的脑毒性。抑制p38和JNK的磷酸化可能是Dex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暴露后的神经细胞损害以及通过4-苯基丁酸(4-phenyl butyric acid,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对这种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HT2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七氟醚处理组、七氟醚+4-PBA预处理组。处理组在吸入性麻醉诱导箱中给予5%CO2和2%七氟醚麻醉处理5h,对照组只通入5%CO2,4-PBA预处理组则在麻醉前30 min给予4-PBA腹腔注射。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指标Bi P、p-IRE1以及活化的caspase12,并利用流式细胞法检测HT2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七氟醚诱导HT22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七氟醚处理后Bi P蛋白和IRE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4-PBA预处理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1)。(2)七氟醚引起的HT22细胞凋亡能够被4-PBA抑制,流式细胞技术显示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大于4-PBA预处理组(P0.01)。(3)内质网应激相关的caspase12激活介导了七氟醚引起的HT22细胞凋亡。统计学分析显示,处理组cleaved caspase12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吸入性麻醉剂七氟醚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内质网应激是其神经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七氟醚能够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而引起HT22细胞凋亡,而麻醉前给予4-PBA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内质网应激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对七氟醚的神经毒性起到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异氟醚(宁芬)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n=6×6组),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02组)、麻醉组。三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适应性训练5d,记录逃避潜伏期和总路程。麻醉组吸人2.0%浓度国产异氟醚30min,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实验,观察指标与适应性训练相同。结果麻醉30min呼吸次数明显减少;与第1天比较,第2,3、4,5天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差异显著(P〈0.01),且随着天数的增加逐渐缩短。结论大鼠吸入宁芬30min后,1d内对学习记忆有一定程度影响,1d后学习记忆逐渐改善,自行恢复到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神经干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叶酸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激活ERK1/2的磷酸化,进而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目的:探讨叶酸在体外缺氧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以1×108L-1接种于培养瓶,设立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缺氧模型组、叶酸缺乏组、叶酸添加组细胞均于第3天放入自制缺氧装置,37℃恒温箱中缺氧培养6h,4组的叶酸含量分别为4mg/L,4mg/L,0.65mg/L,8mg/L。收集增殖6d的细胞,锥虫蓝计数细胞密度,RT-PCR法检测pERK1/2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pERK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叶酸添加组能促进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pERK1/2 mRNA、蛋白的表达,而叶酸缺乏组则抑制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以及pERK1/2 mRNA、蛋白的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证实添加叶酸后可激活ERK1/2磷酸化,进而促进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结束前30 min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对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地氟醚)、I组(异氟醚)和I+D组(异氟醚+地氟醚)三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均为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异丙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D组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I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I+D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手术结束前30 min关闭异氟醚,同时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三组均复合瑞芬太尼0.1~1 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观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术中知晓,计算三组用药量及花费。结果 D组和I+D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比I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D组和I+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麻醉药花费较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可加快患者麻醉苏醒且花费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下, 氯沙坦对CTGF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系膜细胞株(MMCs), 用高糖(25 mmol/L葡萄糖)刺激细胞分别作用24 h、 48 h、 72 h, 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再将细胞分为低糖组(5.6 mmol/L葡萄糖), 山梨醇组(5.6 mmol/L葡萄糖+19.4 mmol/L山梨醇), 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 氯沙坦组(25 mmol/L葡萄糖+10-5 mol/L氯沙坦)以及 ERK抑制剂组(25 mmol/L葡萄糖+ 25 μmol/L PD98059), 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 72 h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CTGF mRNA表达量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糖刺激小鼠系膜细胞后, ERK1/2磷酸化的蛋白表达逐渐增高, 呈现一定时间依赖性.与低糖组相比, 高糖组磷酸化ERK1/2、 CT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 而与高糖组相比, 氯沙坦组以及ERK抑制剂组磷酸化ERK1/2的蛋白表达以及CTGF的蛋白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糖组相比, 高糖组CTGF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 而与高糖组相比, 氯沙坦组以及ERK抑制剂组CTGF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 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沙坦可抑制高糖对CTGF的诱导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 MAPK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