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经皮胸壁心脏起搏紧急抢救心脏停搏的临床价值 ,对 30例心脏停搏患者于床边迅速粘贴经皮胸壁心脏起搏专用电极 ,应用美国惠普公司CodeMasterXL+ 心脏监护除颤起搏仪紧急起搏 ,其他复苏措施积极实施。结果 :起搏成功 2 1例 ,临床有效 16例 ,复苏成功 14例。达起搏成功所需时间为 1.6± 0 .4 (1.0~ 5 .0 )min ,持续稳定地起搏总时间为 80 .0± 32 .6 (8~ 12 0 )min ,有效起搏电流强度为 6 5± 12 .3(5 0~ 130 )mA ,有 7例过渡至X线下经静脉心内膜起搏。起搏成功的心电图表现为起搏心律且其QRS波于监护Ⅱ导联呈主波向下的综合波 ,融合波或 /和较快的自主心律。起搏电流强度大小并不影响对起搏成功的QRS波的判断。起搏过程中均有胸壁肌肉抽动 ,5例局部疼痛者仅 1例需用镇静剂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操作简便快速 ,疗效可靠且无创安全 ,病人耐受性良好 ,是紧急抢救心脏停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器对 2 5例心脏急症患者行经胸壁体外心脏起搏 ,讨论影响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成功的因素及应用经验。结果 :2 5例心脏停搏患者 ,10例起搏成功 ,7例诉严重胸痛。结论 :一旦需要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应尽早实施。出现与起搏频率一致的脉搏 ,并测到血压是起搏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措施。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采用无创性心脏起搏抢救 2 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中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2 8~ 72岁 ,平均 4 7.6岁。原发疾病包括 :急性心肌梗死 9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7例 ,病毒性心肌炎4例。起搏前心电图表现心室停搏 11例 ,电 机械分离 9例。仪器设备 使用美国LIFEPAK 2 0心脏起搏除颤仪及QUIK COMBO大面积皮肤电极。操作方法 酒精擦拭局部皮肤 ,阳极电极置于背部左侧肩胛骨与脊柱之间心脏水平…  相似文献   

4.
经静脉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43例意外心脏停搏和2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球囊飘浮导管或普通双极起搏导管,进行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72例中51例起搏成功,起搏时间1天-11天,此51例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在院外意外心脏停搏15例(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在住院期间意外心脏停搏13例;21例失败。起搏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的时间,患者心脏的基础疾病,起搏的电极选择有关,本组未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静脉急床旁时心脏起搏为心脏意外停搏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救的重要方法,其疗效肯定,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5.
经胸壁心脏起搏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年来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过程中对患者应用经胸壁心脏起搏 ,其中有 3例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例 1 男性 ,6 3岁 ,因发作性胸骨后闷痛 1d于 1998年 3月来本院就诊 ,当行至距本院门口约 10 0 m时突然晕倒在地 ,呼吸心跳停止 ,曾有短暂抽搐 ,就地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约 3min后送至本院急诊室。当时患者面唇紫绀 ,颈动脉搏动消失 ,继续给予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并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 ,心电监护示心室停搏 ,给予肾上腺素 2 mg静脉注射 ,即刻给予经胸壁紧急心脏起搏(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 M172 3B型除颤起搏…  相似文献   

6.
应用普通的食管金属环电极导管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起搏阈值高 ,患者有较大的痛苦 ,许多病人不能耐受 ,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研制出一种起搏阈值低、结构简单易作的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 ,在临床上具有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经胸壁食管心室调搏、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和经胸壁食管低能量电复律等多种作用 [1]。现总结其在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中的应用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组 (多用导管组 ) 1 62例 ,男性 94例 ,女性 68例 ,年龄 2 0~ 78岁 ( 4 2 .6± 1 0 .5岁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 60例 ,室上速 42例…  相似文献   

7.
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术 ( ENCP) ,1 952年由Zoll等首先用于临床。近十年来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发展 ,对起搏电极作了改进 ,大大降低了电极单位面积上的起搏电流密度 ,明显减轻了疼痛和胸壁肌群激惹等不适反应 ,使 ENCP得以广泛应用于各类急诊心律失常的治疗 ,现就我院应用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  1 993年 5月~ 1 998年 4月本院 CCU、急诊科、手术室等资料较完整的 80例 ;男性 50例 ,女性 30例 ;年龄 1 6~ 84岁 (平均 64.7岁 )。其中三度房室阻滞 2 6例 ,二度 型及高度房室阻滞 2 4例 ,病窦综合症 1 3例 ,心脏停搏 1 7例。…  相似文献   

8.
<正> 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已广泛应用于心跳骤停的抢救。采用经胸壁穿刺起搏法抢救11例心跳骤停患者,其中7例获得成功。我们从为欲提高成功率,除注意正确操作外,起搏时机的掌握尤为重要。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5、女6),平均年龄56(31~75)岁。其中冠心病(CHD)4例、风心病(RVD)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1例、猝死(SD)1例。根据X线心胸比率将心脏分为正常(≤0.50)、  相似文献   

9.
心脏停搏后有关人脑海马改变的报道罕见。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心脏停搏后人脑再灌注是否发生特异性海马体积缩小。方法 分组及标准 :A组选 11例心脏停搏后复苏的植物人 ,心脏停搏经ECG证实 ,心脏停搏时间 15~ 2 7分钟 ,复苏时间 5~ 18分钟 ,平均年龄 5 5~ 6 5 (6 1 5± 3 2 )岁 ,男性 6例。复苏后 8~ 2 1天内行MRI检查。B组为 2 2例健康人 ,年龄、性别、社会经济情况、受教育情况和体型与A组相似 ,平均年龄(6 1 5± 3 1)岁 ,男性 12例。MRI检查 :场强 1 5T ,层厚 3mm ,行矢状位、轴位、冠状位T1加权 ,TR 5 0 0ms,…  相似文献   

10.
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173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对两种临时心脏起搏方法的效果和并发症作一分析。173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床旁临时起搏方法:即用球囊飘浮电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169例,用钢丝电极剑突下经皮穿刺心内膜起搏4例。结果:用球囊飘浮电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全部成功,起搏7(1~31)天,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导管1例。用钢丝电极剑突下经皮穿刺心内膜起搏4例,1例成功;3例因心脏停搏时间太久而失败。结论:两种临时心脏起搏方法急救不宜搬动的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均有效,但应视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1.
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等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本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恒定,患者无痛苦,能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起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我院1996-2003年,在心电图指导下,床旁使用普通起搏电极,对22例患者实施紧急心脏起搏,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介入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将我院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以来发生的10例急性心脏压塞做一分析。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在2 769例心脏介入治疗中共发生急性心脏压塞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5~72岁。临时起搏术中发生3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中发生2例,射频消融术(RFCA)中发生3例,直流电消融术中发生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生1例。2·处理方法:对10例急性心脏压塞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其中3例行开胸手术。结果1·临时起搏术中发生的急性心脏压塞:3例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室颤性心脏停搏在胸外按压状态下紧急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室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32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经标准心肺复苏(S—CPR)5-10min仍不恢复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自主心跳,心电呈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电-机械分离或电静止)患者,在胸外按压操作的同时,立即床边紧急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放置动脉鞘,选用5F或6F普通临时心内起搏电极,在临时起搏器以固定起搏(VVO)的状态下输送电极导管,作右室心内膜起搏,起搏成功后起搏模式改换为WI型起搏,根据病情及起搏情况随调起搏参数,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自主心跳恢复情况。结果32例中有效起搏24例,占75%,其中9例存活,起搏时间5min-72h恢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窦性心率。15例死于原发病或长时间缺氧的并发症。另8例死于因心脏停搏时间过长人工心脏起搏无效。结论经S—CPR短时间内心脏不能复跳的非室颤性心脏停搏患者,紧急心内膜起搏配合CPR,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自主血流循环恢复,提高CPR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钢丝钩状电极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自 1 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采用朱纯石 〔1〕倡导的钢丝钩状电极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治疗 2 4例心跳骤停患者 ,并对此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4例均为我院救治的患者。其中男 1 3例 ,女1 1例 ,年龄 2 4~ 83(平均 61 .4)岁 ;其中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1 4例 ,心室停顿 4例 ,缓慢室性逸搏心律6例。其基础心脏病变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例 ,下壁心肌梗死 2例 ,广泛前壁加下壁加心源性休克 1例 ,病窦综合征 (反复发作阿 -斯综合征 ) 2例 ,顽固性心力衰竭 2例 ,室性逸搏心律 6例 ,先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住院期间被目击因室颤(VF)或室速(VT)而致心脏停搏的成人患者,在不应用其他复苏方法,仅用早期除颤对他们的预后及生存链的影响,该文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数据收集应用Utstein模式的前瞻性研究。 方法与结果 124例住院患者均因原发性VF/VT而致心脏停搏,其中102例心脏停搏均有目击者。21例在心脏停搏2min或2min后被施以心脏除颤;81例在心脏停搏2min内即进行了心脏除颤。此81例中有66例在心脏停搏发生初期或后期接受了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以针灸针经胸壁针刺心脏紧急临时起搏成功地抢救1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Ⅲ~0A-VB)、心脏反复骤停患者,报告如下.男,64岁.反复昏厥、抽搐5小时,于1986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心脏紧急起搏的不同方式和途径有许多新的评价和认识。我们根据腔内心电图应用气囊漂浮电极导管经股静脉穿刺施行床边紧急右室心内膜起搏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6~75岁,平均46.8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5例,其中2例合并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性室速,2例心室停搏,1例心室颤动,心肺复苏后行心脏起搏。基础心脏病有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肌病3例,急性心肌梗塞11例。全部患者均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表现,均用异丙肾上腺索、阿托品、烟酰胺、钾镁合剂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8.
46例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慢阻肺)组和无慢阻肺组,采用急诊阔面电极体外无创心脏起搏治疗。46例均成功夺获心脏,慢阻肺组起搏电流强度阈值明显大于无慢阻肺组(P<0.05)。结论:慢阻肺增加经胸壁无创心脏起搏的电流强度阈值。  相似文献   

19.
Kouwenhoven等在1960年开创了现代心肺复苏新年代.在心脏停搏后利用胸骨按压术以支持心、脑生存已成为现代心肺复苏术之基础.当初认为按压胸骨可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直接受挤压.然而,一系列的人体观察实难与上述机制相符合.作者曾见2例外伤性连枷胸骨并发心脏停搏患者,用多普勒法证实习用的心肺复苏术未能产生动脉压力波动或颈动脉前向血流.固定胸壁以消除胸壁矛盾性扩张后,则每次胸骨按压均呈现可测知的动脉压力波.若以心脏按摩为其机制,则连枷状胸骨当更宜于心脏  相似文献   

20.
心脏传导系统担负着心脏起搏传导激动的功能 ,窦房结为心脏最高起搏点。病窦综合征 (SSS)的发病原因系窦房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 ,造成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而引起心率缓慢、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律失常 ;严重者可发生阿 -斯综合症或猝死。现对窦缓者用阿托品试验 ,与诊断SSS关系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60例中男 93例、女 67例 ,年龄 18~5 9(平均 2 7 6)岁 ,5 0岁以上 3 7例。心率在 3 8~ 5 3次 min。均经心电图、心功能心脏电生理、心电监测、心脏摄片、2 4hDCG检测。 2 6例有ST -T改变 ,3 7例房早、11例室早、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