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王革  钟渠  冯越  郑鹏  李忠万  王忠华 《华西医学》2006,21(1):101-101
目的:观察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声带良性病变行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术后1周发音已恢复正常,16例患者因弥漫性声带息变、声带白斑,术后1~3个月发音渐渐恢复正常。结论:内窥镜支撑喉镜手术具有能观察声带细小病变、手术准确性高、病变切除彻底、重复手术率低的优点,是声带良性病变切除的较好方法,可替代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深部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颅脑深部占位病变患者在手术切除前后及术中应用实时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32例颅脑深部恶性占位病变患者在边界不清晰、病变周围存在水肿带及病变内有血流信号等方面的检出率分别为53.2%、50.0%及37.5%,16例良性占位病变患者仅4例发现异常血流信号而被诊断,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良性病变患者均于术中超声引导下一次性成功切除,切除率为100%;32例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17例边界清晰的恶性占位病变均定位准确且完全切除;15例边界不清的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经术中超声判断存在残留5例,完全切除6例,无法判断4例.术中超声判断颅脑深部恶性占位病变完全切除率为87.5%(28/32).术后经MRI诊断及再次手术病理证实残留3例,术后半年内肿瘤再次复发者2例.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肿瘤总体完全切除率为91.6%(44/48).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脑深部占位病变可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并可对病灶准确定位,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颅脑深部肿瘤的切除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点 ,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41例。其中先心室间隔缺损 2 5例 ,房间隔缺损 16例。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经过顺利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6 5 .6 4± 2 0 .80min ,未出现室颤及空气栓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于术后 10~ 14d痊愈出院。结论 :该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作用良好 ,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与原发性后腹膜肿瘤(PRT)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后腹腔肿瘤3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结果3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20例,恶性1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物完全切除19例(54.3%),联合多脏器切除7例(20%),姑息性切除6例(17.1%),活检3例(8.6%)。整体性切除(包括A完全切除,B联合多脏器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包括C减瘤术,D活检术)术后1、3、5年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7.8%、33%,55.6%、0与11%、0(P=0.0004)。恶性肿瘤术后3、5年生存率为74.6%、42.8%与21.2%、0(P=0.001)。结论整体性切除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控制率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彻底切除鼻部肿瘤又能避免面部切口的手术方法。方法:32例鼻部恶性肿瘤病例,应用鼻内窥镜术式及经唇龈切口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均辅助放射治疗。结果:32例鼻部肿瘤,术后随访3年,其中8例复发。结论:该方法能较彻底切除病灶肿瘤,生存率与鼻侧切开联合放疗没有差别,可避免面部切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5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1例仅做局部活检.1例右室梭形细胞肉瘤患者因术后出现灌注肺和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其余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结合术后化疗、放疗可使心脏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下切除鼻窦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在鼻内窥镜辅助下治疗10例侵犯鼻窦的颅底占位性病变结果。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浆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圆柱瘤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CT检查均显示肿瘤彻底切除,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鼻窦的部分颅底占位性病变,可以在内窥镜辅助下采用联合进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心内直视术后延迟性心包压塞的护理经验。方法 :密切观察 10例心内直视手术后 ,患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保持心包引流管通畅。结果 :患者经床边心包引流或手术心包开窗引流后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要密切观察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保持引流通畅。加强营养 ,注意抗凝 ,定期复查 ,可预防延迟性心包压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外科技术和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138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8例,胸骨下段小切口35例,胸骨全切口45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97例,部分房室通道8例,其他先心病18例;左房粘液瘤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1例,换瓣12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余无严重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均痊愈出院,无远期死亡。结论 微创心脏不停跳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心脏手术。联合应用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保持胸廓连续性和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效果,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节约用血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节约用血措施和方法 ,以实现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 :围术期采用 8项综合血液保护措施 ,即 ( 1)止血芳酸的应用 ;( 2 )开、关胸时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 ;( 3)完善外科操作技术 ;( 4 )尽可能采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 5 )停体外循环前肛温恢复到 35℃以上 ;( 6 )机器余血全部回输 ;( 7)术后镇静 ,避免血压过高 ;( 8)术后应用PEEP ,以减少胸骨后创面的渗血或出血 ;( 9)术后静脉高营养支持。结果 :实验组 80例心脏手术中、较对照组少输血 186 0 0ml ,其中 32例手术实现了心内直视手术不异体输血。结论 :严格采用血液保护措施 ,不仅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用血量 ,而且在部分病人中能达到不输异体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房室缺修补手术的优点,为心内直视房室缺修补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106例房室缺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64例,房间隔缺损42例。结果:本组病例术中经过顺利,未出现室颤及空气栓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于术后10-14d痊愈出院。结论:由于该方法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冠状动脉持续血液供应,避免了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和神经元保护有利。  相似文献   

13.
苏振修 《临床医学》2012,32(8):118-1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TP)患者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方法,为今后的相关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对河南省胸科医院2002年7月至2010年2月36例行心脏直视手术TP患者行及时针对性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36例患者术后有2例因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重大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尽管出血风险较大,但经过精心手术和及时恰当的护理处理,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1985年1月至2005年5月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1例死于术中复跳困难,14例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导管无再通。结论: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后天性心脏疾病的动脉导管未闭,只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期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术后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诊断恶性肿瘤并行心脏搭桥手术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术前均诊断为三支严重病变,心功能状态良好。手术均采用不停跳搭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周左右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访,2例于术后进行了肿瘤切除,1例行放化治疗,无死亡病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对于心功能良好合并肿瘤的冠心病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助于肿瘤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吴桂真 《现代护理》2003,9(3):243-244
目的 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 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 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加以分析、归类和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96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均存活,且随访均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结论心内直视手术风险大,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各项监护的仔细观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12例经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12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在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损伤,加快康复,有益患者.术中的熟练配合也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小脑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小脑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探测,其中胶质瘤1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0例,动静脉畸形10例,转移癌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及脑膜瘤各1例.应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病变,确定病变的位置、深度、大小、病变回声、范围、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及血流情况等.对小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寻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观察其来源及走行,确定手术切除入路;对较大血管网织细胞瘤实性部分,应用脉冲多普勒观察其频谱特点.病变切除后,残腔灌注生理盐水,超声探测并了解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①血管网织细胞瘤术前MRI显示肿瘤16个,超声探测到14个,漏诊2个,其余占位性病变术中显示率100%,并作出精确定位;②小脑不同占位性病变有不同的回声特点和血流变化情况;③小脑占位性病变在术中经超声判断其切除程度,与术后CT、MRI所见结果一致.结论 超声对小脑占位性病变可定位、定向,确定病变边界,对术中彻底切除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法与功能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显露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33例甲状腺手术中,良性病变83例,恶性病变50例,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在直视下保护喉返神经并切除病变。结果所有患者原发病灶完整切除,术后1周发现2例患者声音嘶哑,随访3个月后恢复功能,其他患者声音正常。结论喉返神经显露是甲状腺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合理的显露方法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