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这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后,pH、外观无明显变化,相对含量分别在96%及99%/96%以上.结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室温下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糖注射液与常用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减少用药错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中药物含量,观察我院4种常用抗菌药物头孢硫脒、头孢西丁钠、头孢美唑钠、克林霉素磷酸酯在5%、10%转化糖注射液中与对照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同时间点的药物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等变化。结果:4种抗菌药物与5%、10%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性状和含量均无显著改变。头孢西丁钠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pH值呈升高趋势,且放置时间越久,pH越高,同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pH变化趋势一致。头孢硫脒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随放置时间延长,pH逐渐降低。克林霉素磷酸酯、头孢美唑钠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较好,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外观、pH、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硫脒、头孢西丁钠、头孢美唑钠、克林霉素磷酸酯可以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建议头孢西丁和头孢硫脒与转化糖配伍后在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香丹注射液与3种代糖溶媒(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按临床用药的最大使用量,制备香丹注射液与3种代糖溶媒的配伍溶液,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紫外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结果 其中一批香丹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20 min后出现浑浊,其他溶液在5 h内,溶液性状、不溶性微粒、含量、紫外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均无显著变化,pH值在正常范围内略有变化。结论 不建议香丹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临床配伍使用,其他溶液在配伍5 h内基本稳定,建议配伍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输注,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室温下,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常用浓度配置盐酸克林霉素与5%转化糖注射液、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盐酸克林霉素0~8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与5%转化糖注射液及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8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下,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8 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在、果糖、转化糖电解质、甘油果糖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4种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安的含量,并观察外观、测定pH值的变化。结果头孢替安与果糖等4种注射液配伍后4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25℃)下头孢替安与果糖等4种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郑芳  吴红菱  刘慧敏  朱雪松 《安徽医药》2012,16(12):1771-1773
目的考察室温(20±1)℃下,注射用更昔洛韦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及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更昔洛韦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注射用更昔洛韦与5%转化糖注射液及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0±1)℃下,注射用更昔洛韦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及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6 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C18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测定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但卡络磺钠含量下降明显。结论注射用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美洛西林钠在果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美洛西林钠在果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洛西林钠与果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并观察其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美洛西林钠与这两种注射液配伍,6h内其含量变化不大,溶液澄清,PH值稳定.结论 美洛西林钠可与果糖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和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在室温(25±1)℃下放置6h,观察配伍液外观、微粒数量及pH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甲肟的含量变化.结果 头孢甲肟与5种输液配伍后在6h内外观、pH和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微粒数量符合要求.结论 5种输液与头孢甲肟配伍稳定,均可作为头孢甲肟的溶媒使用.  相似文献   

10.
林洁  朱雪松  刘菁  李春雷  郑芳 《中国药师》2011,14(3):440-44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25±1)℃下,将这两种药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6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头孢地嗪钠、头孢西丁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6h内pH、外观和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和注射用头孢西丁钠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25±1)℃下,将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8 h内,盐酸头孢甲肟、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头孢替唑钠的pH、外观和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盐酸头孢甲肟的pH及含量变化较大,配伍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结论在室温(25±1)℃条件下、8 h内,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稳定;从医疗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提倡盐酸头孢甲肟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酚钠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在室温(20±1)℃下放置6 h,观察配伍液外观、pH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噻酚的含量变化。结果头孢噻酚钠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液0~6 h内含量、外观均无显著变化,6 h时pH下降0.5;头孢噻酚钠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液0~6 h内pH、外观、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头孢噻酚钠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液,0~6 h内pH、外观均无明显变化,2 h含量>98%,6 h含量下降至95.71%。结论在实验条件下,3种输液与头孢噻酚钠配伍基本稳定,可以作为头孢噻酚钠的溶媒,头孢噻酚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时宜在2 h内完成输注。  相似文献   

13.
田俊红  郑芳  朱雪松 《安徽医药》2011,15(5):557-559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20±1)℃下,将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8 h内,甲磺酸帕珠沙星、盐酸加替沙星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pH、外观和相对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0±1)℃条件下、8 h内,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和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7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在转化糖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洲量17种I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在室温下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的溶液外观性状及pH变化.结果 17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与转化糖输液配伍后,外观、p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17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在常温下与转化糖输液配伍稳定,宜于8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考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室温下观察24 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后,24 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显著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药物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后24 h内稳定,临床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9种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考察室温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等9种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左氧氟沙星8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左氧氟沙星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室温下8h内氧氟沙星与9种抗菌药物配伍的含量,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9种抗菌药物配伍后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在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6h内的含量,并考察其外观、pH值变化。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含量变化不大,溶液澄清,pH值基本稳定。结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可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3种头孢菌素在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继雄  金瓯  张小花 《中国药师》2008,11(5):539-540
目的:观察3种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转化糖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5个头孢菌素产品在室温下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变化.结果:5个临床常用头孢菌素产品与转化糖输液配伍后,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3种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温下与转化糖输液配伍宜于6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刘军甫 《抗感染药学》2021,18(2):162-165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常用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与不同代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取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3 种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分别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观察其不同配伍溶液配伍后的稳定性(外观、pH 值、紫外吸收光谱、不溶性微粒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2种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的配伍液在4℃和25℃条件下配伍液24h内的外观及pH值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马来酸桂哌齐特的含量。结果:配伍液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的含量、pH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2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