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奎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8年11月~2013年4月在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联合组各64例,手术组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神经节苷脂联合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6个月后GOS评分。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分后,联合组Ⅴ级病例比例为67.18%高于手术组的34.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贾继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50-2152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9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46例,开颅组46例,观察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较开颅组低(8.7%与21.7%,P<0.05),微创组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开颅组高[(85.53±13.47)分与(56.12±11.72)分,P<0.05].结论 微创血肿淬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颅内注射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9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微创清除术后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ml颅内注射,4d后改为每日注射用水2ml肌注;治疗1组,微创清除术后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ml颅内注射,4d后改为每日神经生长因子2ml肌肉注射;治疗2组,微创清除术后每日给予神经生长因子2ml颅内注射,4d后改为每日神经生长因子2ml肌肉注射,3组疗程均为14d。采用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及死亡率等方法对治疗1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病例死亡率分别为对照组(13.3%)、治疗1组(10.0%)、治疗2组(10.0%)(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66.67%)和(70%,80%),比对照组(20%、36.67%)高(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ADL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提高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颅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建国  王长青 《安徽医药》2005,9(3):189-19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3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单纯内科治疗,观察发病4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等.结果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单纯内科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较好,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对照组,微创组36例,对照组34例,微创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77.78%)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和4w,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m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脑m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以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各30例。开颅组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7±0.42)h,明显短于开颅组平均的手术时间[(5.03±1.25)h]。经手术治疗1周后,开颅组患者GCS得分(9.44±531)分,明显低于微创组的(14.12±5.28)分;经手术治疗4周及半年后,微创组恢复良好比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1周,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颅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顷内血肿微刨清除术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具有手术时问短、手术创伤小、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微创术组),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未行血肿穿刺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42例患者(内科治疗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治疗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病死率以及治疗30 d发生并发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组ADL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03,P=0.000);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14,P=0.008);治疗6个月内科治疗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死亡率分别为42.9%和2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2,P=0.04))。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穆吉兴 《河北医药》2008,30(9):1314-13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73例,应用微创碎吸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9例,单纯微创碎吸术16例,开颅手术25例,保守治疗13例.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脑疝恢复率:3个手术治疗组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微创碎吸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优于单纯微创碎吸术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微创碎吸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组预后优于单纯微创碎吸术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手术治疗组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应用微创碎吸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优于单纯微创碎吸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华  韩增灿  张玉清 《中国医药》2010,5(12):1134-1136
目的 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行常规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治疗后随访90 d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30、90 d后NIHSS评分联合治疗组[(6.4±4.2)分、(1.9±1.2)分]低于微创治疗组[(8.1±2.7)分、(3.2±2.4)分],微创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9.9±3.2)分、(5.4±1.7)分](均P<0.05);治疗90 d后Barthel指数微创治疗组为(56.4±36.2)分,大于常规治疗组的(40.6±21.2)分,联合治疗组为(78.7±51.9)分,大于微创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治疗有效率方面皆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醒脑静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近期有效率高,血肿吸收快,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将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开颅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微创组。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肿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微创组术后1、3、5d的血肿量与开颅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与开颅组相比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与对照组(28.3%)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和开颅组术后病死率(1.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率较高,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少,并发症较少发生,病死率低,患者ADL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治疗后的效果,指导临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小骨窗手术139例,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157例,按照颅内血肿清除率、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评定手术效果,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表(ADL)分级评定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血肿残留、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预后分级有统计学差异,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小骨窗手术组。结论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视野,并且提高病变的放大视觉效果,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了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患者使用微创颅内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功能评分(NIHSS以及BI评分)。结果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两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根据P<0.05判断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白蛋白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3),治疗组术后采用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内科方法治疗;观察术后1、15 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水肿面积,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面积及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蛋白能有效地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血压病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的效果差异,探讨微创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及常规开颅手术组各70例分别实施常规开颅手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34±11.35)min、术中出血平均(16.12±4.0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9%低于常规开颅手术组的(76.51±18.89)min(、97.45±15.70)mL、18.57%;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总有效92.86%与常规开颅手术组的94.2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脑组织损伤小,效果可靠,对全身影响较少,操作简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鹏宇  周广滨  李钊 《中国药业》2014,(17):109-109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及ADL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不同手术时机的预后差异.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6~12 h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和晚期治疗组(发病12~72 h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和手术治疗后14 d格拉斯哥昏迷昏迷评分(GCS)、手术后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及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GCS、NIHSS、ADL评分结果相近(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14 d GCS评分高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术后90 d,NIHSS低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ADL评分低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经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血糖升高)发生率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减轻残疾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苏世琴  高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91-209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HICH患者41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手术组)21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0例,配合手术进行整体护理,分析对比临床疗效、手术组临床疗效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1)手术组死亡率(29%)显著低于对照组(40%),手术组总有效率(71%)显著高于对照组(20%),Ⅳ级患者显著降低,Ⅰ级、Ⅱ级及Ⅲ级患者显著增多。(2)手术组出血量<60 ml者与>60 ml比较,有效率显著增高(P<0.01),死亡和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HICH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