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了鸡骨质石化病的X线诊断,利用X线检查,共发现了20只本病的自然病鸡。鸡的骨骼X线照相对诊断骨质石化病是有效可行的。在生前检出骨骼的病变较其他方法更为可靠。 2、本病的X线征为双侧骨骼的密度增高和骨质硬化,骨皮质变厚,骨髓腔变窄甚至闭塞。病变可见于多骨,但最常发生在四肢长骨。最先损害的是胫骨,其发生率最高(20/20);股骨其次(12/20);而乌喙骨、尺骨和桡骨再其次,均为11/20;跖骨较低(6/20);趾骨最低,只有3/20发生病变。其X线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四肢长骨(尤其跖骨)梭状畸形与骨质硬化;(2)后肢长骨畸形与泛发性骨质硬化;(3)泛发性骨质硬化但无骨骼畸形;(4)胫骨骨内膜局限性增生硬化或小灶性硬化,有时累及股骨或尺骨。第一种类型的表现可能只发生于仔鸡。没有跖骨“靴样”畸形的其他类型通常见于成年鸡。 3、对其他骨病如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膜骨质增生、葡萄球菌病、慢性骨髓炎、成骨肉瘤和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等的区别诊断作了讨论,并建议在大群检疫时用一侧胫骨的X线照相作为检出该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某部在新兵中诉腿肿痛者较多,经X线摄片证实有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者95例。此类患者,易发生骨折,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为1996年度新兵,53例为1997年度新兵。入伍第1个月者35例,第2个月者32例,第3个月者28例,X线片发现病变者占就诊人数的91%,占新兵数的5%。本组患者均摄有单侧或双侧正侧位X线片。疲劳性骨膜炎均发生在胫骨骨干部,且骨干中部居多,单侧者26例,双侧者69例,其中3例的小腿在同一胫骨内有两处骨膜炎症反应,病变长度为4~9cm。胫骨骨膜炎均发生胫骨骨干的内、外、后方。1.2 X线表现 ①平行型骨膜反应98例,其中74例胫骨骨膜和骨皮质之间有清楚的分界线;②胫骨骨膜和骨皮质之间界线模糊者35例;③丘状骨膜反应19例,骨膜反应较局限,外缘清楚,呈山嵴状;④分层状骨膜反应12例,骨膜分层与骨皮质间有通亮的线影间隔,外缘规则;⑤胫骨骨膜炎并发骨折23  相似文献   

3.
牟奇猛  凃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72-1774
目的:探讨单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致长骨弯曲畸形的X线表现,提高对长骨FD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单骨FD致长骨弯曲畸形病例的X线征象的回顾。结合文献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常规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胫骨5例。股骨1例,腓骨1例。桡骨1例:病变位于骨髓腔7例。骨皮质1例:病变范围均超过骨干长度的1/3且显示不同程度膨胀、弯曲畸形,最大成角为28度,最小为10度,无1例出现病理性骨折。主要X线表现:病变多数位于长管状骨骨髓腔。病变范围广,骨皮质膨胀、磨砂玻璃样、囊样、骨质硬化、骨干弯曲变形,病灶边界大多数清楚,且有不同程度硬化。结论:长骨FD弯曲畸形程度与病灶区内纤维组织含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22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23例),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8个月,环锯减压组平均改善率48%,优良率65%,1例并发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5%,优良率为85%,无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两组融合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平均2.0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69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1例,女,39岁,右拇肿物7年,近三月增大。肿物囊性感,2×3厦米,X线示在第一掌骨远端囊状破坏,关节软骨无破坏,无骨膜反应,病变边缘有硬化表现,与健骨界线清晰,无钙化。作者复习资料20例之X线改变,部位如下:下颈骨33%,管状骨(Appendicular)33%,骶骨19%,肋骨9.5%,1例累及膑骨。位于颌骨者,肿瘤多起自颌骨体下颈角附近,是溶骨性缺损,小于6厘米,周围有硬化,皮质侵蚀而无骨膜反应。管状骨之神经鞘瘤表现为骨干髓腔处溶骨性缺损或营养孔处皮质是偏心性缺损,有2例病变大于6厘米。掌骨病变均位于干骺端,皮质皆有侵蚀,无钙化或骨膜反应,大多数有边缘性硬化。4例骶椎溶骨性缺损中,3例超过6厘米。无小粱,无钙化,无骨膜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新兵的门诊过程中,先后发现军事训练引发的胫骨前缘肿痛,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特点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主诉小腿胫骨前缘肿痛,跑步后疼痛明显加重。检查胫骨中段前缘有局部肿胀,且压痛,其中10例的双小腿均有此病变,单侧(左或右)病变者12例。1.2 X线检查 本组患者中行X线片检查者8例,其中2例示有胫骨中段微小骨裂,周围有少许骨痂和骨膜反应;6例示胫骨中段前缘皮质毛糙增厚,骨膜反应。2 治疗 均采用休息、理疗、局部涂擦红花油或双氯芬酸钠凝胶等。3 结果 均痊愈。  相似文献   

7.
用33例国人胎尸,观察和测量了胃左动脉的形态。胃左动脉均起自腹腔动脉(100%);胃左动脉弓通常位于贲门以下1.14±0.27(0.5—1.6)cm;胃左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79±0.23(0.4—1.0)mm。副肝左动脉出现5例,出现率为15.15%;平均外径为0.86±0.42(0.3—1.5)mm。胃底的血供可分为两型,Ⅰ型19例,占57.58%;Ⅱ型14例,占42.4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钼靶摄影对儿童青枝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8例儿童桡骨和胫骨青枝骨折的钼靶摄影和普通X线摄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4~15岁,平均9.8岁,桡骨骨折16例,胫骨骨折12例。结果普通X线摄影显示14例局部骨皮质皱褶、凹陷或隆起,其中2例见骨小梁发生扭曲变形,5例仅见骨小梁有弯曲变形,疑骨皮质异常,余7例显示正常。误诊率达25%;钼靶摄影结果:显示19例见局部凹陷、骨皮质皱褶或隆突等异常,5例骨小梁发生拉长扭曲或受压变形,其中见骨小梁扭曲变形仅4例,误诊率为0。结论钼靶摄影比普通X线摄影对儿童青枝骨折更能提供精细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智建勋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7-228,234
目的探讨双钢板结合植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Ⅴ型骨折15例,Ⅵ型骨折10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0±1.35)个月。随访期内无明显关节面再次塌陷及力线的丢失。术后3个月根据X线片测量胫骨股胫角平均为(175.00±2.39)°,胫骨平台内翻角平均(84.00±3.76)°,后倾角平均为(7.00±2.47)°。终末随访从膝关节活动范围、行走步态、疼痛程度评价,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6.40±2.27)分(64~97分),其中优12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1.04±3.36)%。无膝内、外翻畸形,无钢板、螺钉断裂,无深部感染及内外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能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理想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的患者62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病灶等方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早发型癫痫患者45例(72.58%),迟发型癫痫患者17例(27.42%).癫痫发作类型中,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发作为主(31/36),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发作为主(18/26).皮质部位病变患者45例(72.58%),皮质下部位病变患者17例(27.41%).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时间以早发型为主,发病部位以皮质为主,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96例中使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68例,环形外固定架治疗28例,全部患者均急诊手术。结果 89例患者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4~15个月,平均6.5个月;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患者在去除外固定架1个月时行内固定加植骨术,术后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1例截肢。所有患者获得两年的完整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6%;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9%。结论对于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早期能够有效固定骨折端,为闭合创面提供条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骨皮质厚度,探讨不同瘫痪程度脑瘫青少年的骨发育状况。方法:选取广州市社会福利院2020年7月至12月青少年肱骨骨皮质检查共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0~18岁),其中运动功能正常组30例、轻度脑瘫组8例、中度脑瘫组6例、重度脑瘫组7例,拍摄右侧肱骨X线片,测量肱骨骨皮质厚度。计量资料整体比较采用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前牙区骨皮质厚度,为避免种植术并发症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从20具韩国人尸体中取上颌骨标本,所有标本采用Micro CT和Macro Cutting&Banding System扫描,所得断面图像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前牙区的骨皮质值进行检测。结果上颌切牙和尖牙根尖周围唇侧骨板很薄,平均厚度为0.5mm左右,尤其是尖牙唇侧骨板厚度最薄(S6之前),平均厚度在0.4mm左右;上颌切牙和尖牙牙周围腭侧骨板的厚度比唇侧骨板明显增宽,尖牙牙根处腭侧骨板的厚度最宽,但在距离釉牙骨质界8mm之前的腭侧骨板厚度仍然较为薄弱,平均厚度为3mm左右;上颌切牙和尖牙牙根的位置偏向唇侧,根尖的位置也偏向唇侧,牙长轴的方向偏向于腭侧;上颌前牙区牙根唇腭径宽度由釉牙骨质界至根尖逐渐减少。结论应用Micro CT测量的数据可以提供骨皮质厚度的信息,从而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钟平  刘锡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22-1924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方法:用18只SD大鼠(210±30g)随机分为:A组(假去卵巢)、B组(去卵巢)和C组(去卵巢+运动).研究跑步运动干预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干骺端和第四腰椎骨Tb.Ar%、Tb.Th和Tb.N明显减少(P<0.01),Tb.SP明显增加(P<0.01),胫骨中段皮质骨明显变薄(P<0.01),同时顶骨内、外骨板皮质明显变薄(P<0.01).与B组比较,C组胫骨干骺端和第四腰椎骨Tb.Ar%、Tb.N和Tb.Th明显增加(P<0.01或P<0.05),Tb.SP明显减少(P<0.01),同时顶骨内、外骨板皮质明显增厚(P<0.01).结论:适度运动可干预大鼠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gp96 (HSPgp96) in osteosarcoma and explore its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Expression of HSPgp96 in 45 cases of osteosarcoma, including 24 cases of the osteoblast type, 21 cases of chondroblast type and 5 cases of normal bone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The expression rate of HSPgp96 was 100% (45/45) in osteosarcoma, compared with 20% (1/5) in normal bone tissue. The average positive cell rates were 97.23% and 0.48% in osteosarcoma and normal bone tissue,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significant (P < 0.01). The positive cell rates in osteoblast type and chondroblast type were 97.78% and 96.56%,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expression degree of HSPgp96 in osteosarcoma had a cl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pathologic degree (P < 0.05), while it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nical stage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HSPgp96 is high in osteosarcoma and it may be a significant index for judgment of malignancy degree and an important target site of anti-tumor immunity.  相似文献   

16.
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手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注意事项。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共21例,均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髂骨取骨植骨及复合组织瓣的切取、移植。21例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术后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经12~48个月随访,均未出现供腓骨侧下肢踝关节不稳定情况,植骨侧小腿胫骨均有不同程度的腓骨胫骨化,按照Enneking评分系统患肢术后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85%。对于胫骨长段骨缺损者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其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快,能有效恢复患肢的支撑和负重功能,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86例(798只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92眼(-1.25- -6.00D)和B组306眼(-6.25- -20.00D)行LASIK矫正,随访4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度数:A组术后4年正常术眼的屈光度数为(+0.50- -0.75D)者441眼(占89.63%),回退术眼的屈光度数为(+1.35±-0.35D)者51眼(占10.37%);B组正常术眼的屈光度数为(+0.50- -0.75D)者192眼,回退术眼的屈光度数为(+1.35±-0.35D)者114眼。两组中回退术眼的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A组术后正常术眼角膜厚度为447.58±31.64μm,回退术眼角膜厚度为486.58±35.46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正常术眼角膜厚度为436.57±25.54μm,回退术眼角膜厚度为441.38±24.53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A组正常术眼切削区直径为5.98±0.37mm,回退术眼切削区直径为4.65±0.48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正常术眼切削区直径为5.55±0.84mm,回退术眼切削区直径为4.25±0.3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25.00- -20.00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胎儿胫骨生长趋势,测量了44例3至9月份佳木斯地区胎儿,测量项目包括坐高、胫骨最大长、中部最大径、中部最小径、骨化段长和重量。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平均月增长率19.06%、17.08%、17.87%、19.04%、20.18%和68.54%。各月份增长率差异显著,最大增长率在3—4月份,最小在6—8月份。各月份平均绝对增长值分别40.69、8.30、0.68、0.61、7.24和1.38。本文结果对于研究胎儿胫骨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许东亮  彭朝晖 《天津医药》2019,47(11):1140-1145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对老年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22月龄老年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老年组和甲状旁腺激素组,每组24只,将24只12月龄成年大鼠作为对照组。3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种植钛钉,甲状旁腺激素组大鼠腹腔注射甲状旁腺激素(20μg/kg),隔日1次,对照组和老年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8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上颌骨和胫骨骨密度。种植术后8周,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率(BIC)、种植体周围松质骨区骨量(TA)、骨皮质厚度(TCB)、骨小梁平均宽度(TW)、结合骨板宽度(CBLW)。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结果 种植术前,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和甲状旁腺激素组大鼠上颌骨和胫骨骨密度均降低(P<0.05)。种植术后8周,与老年组比较,甲状旁腺激素组大鼠上颌骨和胫骨骨密度升高(P<0.05),BIC、TA、TCB、TW、CBLW值均升高(P<0.05),种植体周围骨组织ALP、OPN、OCN mRNA水平升高(P<0.05),IL-6 mRNA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和甲状旁腺激素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较好;老年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差。结论 老年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差,甲状旁腺激素可促进老年大鼠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20.
B型超声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中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山凤  王金玲 《中国医药》2010,5(3):258-260
目的评价B型超声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指导价值。方法6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达孕16—27周要求终止妊娠妇女,通过B型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厚度结合患者意愿以决定终止妊娠方式,分为利凡诺引产45例和小型剖宫取胎手术19例,记录两种方法成功引产的结局和小剖宫术中所见,并与检测的子宫瘢痕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引产率70.3%(45例),成功率为100%,无子宫破裂发生。子宫瘢痕厚度〉15mm患者49例,43例引产成功,6例要求手术,术中均见子宫切VI愈合良好;瘢痕厚度3~5mm患者11例,2例要求引产成功,9例手术,其中1例术中见先兆子宫破裂;瘢痕厚度≤3mm患者4例,均手术,3例术中见先兆子宫破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确定术前子宫瘢痕厚度≤3mm为预测有无先兆子宫破裂的最佳临界点,其灵敏度75%,特异度98.33%,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98.33%,准确度96.88%。结论通过B型超声检测剖宫产切口瘢痕厚度对临床决定瘢痕子宫中孕终止妊娠中方式有指导意义,且瘢痕厚度〉3mm利凡诺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