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健康》2009,(2):55-55
我儿子2岁半了,看上去有点像“斗鸡眼”,要去医院检查吗? 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约有1%的幼儿出现“斗鸡眼”。所谓“斗鸡眼”,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共同性内斜视,即一眼位置正常,另一眼向鼻侧根部偏斜。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斗鸡眼",大家肯定非常的熟悉,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斜视,学名"内斜视",是眼向内偏斜造成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斗鸡眼"不仅让颜值大打折扣,还会因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而影响视力。一般来说,内斜视好发于婴幼儿,父母可要多关注孩子的眼睛。斜视危害可不小有斜视,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没有了良好的立体  相似文献   

3.
来自安徽的乐乐,虽然只有1岁大,可是说起患斜视的历史也有1年了。乐乐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发现孩子的两只黑眼珠总是偏向内眼角,看起来像漫画里的“斗鸡眼公仔”,样子难看极了。可奶奶说不着急,小孩子斜眼不是病,大了就好了。如今乐乐已经一岁了,斜视情况依然存在,爸爸妈妈有点急了,就带着孩子到南京看病。经检查:乐乐属于先天性内斜视,应该尽早手术。手术越早,恢复正常的双眼视觉功能的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年轻的父母对子女的健康发育也极为关注。可是,您知道吗?只要您掌握了一种极为简单的“握持反射”,就能测知宝宝的发育是否正常。何谓“握持反射”呢?即用一根小棍棒  相似文献   

5.
案例 虽然张浩是个小厂子的领导,手下也有着40多人。什么都不怕的他就怕看病时医生伸长脖子喊“下一个”。有病就是不肯上医院.自己守着电脑做“自诊”。家人觉得他这种心态不太正常。就带他到心理医生那里咨询,才知道他已经患上了心理恐惧症。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相信很多老师都用过推选“班干部”的方法。班级里总是会有那么几个特别能干的小朋友,他们充满热情、一点即通,所以老师在实行教育教学或指导一日活动分身乏术时就会交给他们一定的权利:或者帮老师交材料:或者监督同伴活动情况;或者做老师的小助手配合教学……他们被同伴称为“小老师”——生生高出其他孩子一个层次来。对于同龄孩子来说,他们居然能体验一把“管理人员”的身份,这是何等光荣的事情,几乎所有孩子都梦想着成为一名“小老师”。的确,有了“小老师”的协助,班级管理时会有很多方便之处:班级物品有专人负责,小朋友自我约束意识加强了,为了成为小老师还能无形中激励孩子积极表现自己……,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小老师会出现“滥用职权”的现象;或者过分自满导致活动不专心;甚至有些长期连任“小老师”的小朋友在同伴中的优越感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所以,如何用好“小老师”就成为班级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我有个三个多月的外孙女,最近发觉她左眼有点“斗鸡眼”(也就是所说的斜视),我想询问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该怎样让她眼睛恢复过来,平时要注意什么,如果要治疗从几岁开始。宁海赵文亚赵文亚读者; 小儿内斜视的发生是由于在双眼视觉形成过程中,受到知觉、运动等障碍,使双眼视觉反射活动的正常建立和发展受到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眼位分离状态。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度远视,小儿出生后双眼球前后径较短,看近处物体需过度调节和辐辏,以至形  相似文献   

8.
伯鏞 《家庭育儿》2014,(12):1-1
有一对读者父母带着他们两岁多的小男孩向我请教:我孩子是自闭症吗?经过多项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我和某权威医院一致排除了自闭症,他们于是放心地说:“没病就好!”他们的放心却让我担心起来,因为他们的孩子虽然不是自闭症,却也问题不小呢!比如孩子的动作和语言发展迟缓,社会沟通能力极差,兴趣非常狭隘,自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我曾再三小心叮嘱这对父母:“孩子虽然不能诊断为自闭症,但问题仍然是有的,不可忽视。孩子越小越容易调整,随着孩子长大,调整就会越来越难,甚至很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而且家庭调整更加重要,你们需要学会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法……”可是,这对父母还是放心地去了,再也没有露面。  相似文献   

9.
家长最关心孩子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注意外生殖器的检查,常看看小“屁屁”、定期检查小“鸡鸡”,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家长总觉得自家孩子的小“鸡鸡”像个“花骨朵”,到底是否正常?赶快去医院问个究竟吧!  相似文献   

10.
攀比欲发展到如此程度,究竟是孩子“病”了,还是家庭教育方法“病”了?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表现出色,能够出类拔萃,但有时却事与愿违,孩子变得像芝麻一样攀高争比“开花”,不仅比名牌、比进口货,而且还比接送车辆的档次、父母的长相……容不得父母老师批评,遭遇挫折只知道逃避现实。攀比欲发展到如此程度,究竟是孩子“病”了,还是家庭教育方法“病”了?我们该如何把他们拉出攀比的漩涡呢?  相似文献   

11.
一对小夫妻抱着刚出生7天的婴儿小跑着“冲”进了急诊室。婴儿名叫雪雪,脖颈后面有一块块红色斑记时隐时现,啼哭时格外刺眼,全家人都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紧张得不得了。接诊大夫经过一番检查,笑着告诉他们:这些斑记不过是一些能透过皮肤看到的血管而已,因为脖子后面的皮肤很薄,加上孩子啼哭,血管压力升高,故尔特别醒目。随着皮肤的逐渐加厚,色素慢慢增多,这些斑记逐渐变淡,大多在4~5个月后就看不见了,是发育进程中的一段“小插曲”,看起来像病,其实不是什么病。实际上,宝宝身上类似的“小插曲”多着呢,为了避免更多的新手父母发生虚惊,很有必要弄清楚哦。  相似文献   

12.
世上好心人还真不少,有你的亲戚、邻居、同事、朋友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学习过骨质疏松的基层医务人员。他们总喜欢在耳闻一些小道消息后广为传播,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一些不懂科学的所谓“专家”,也喜欢在一些小报、小刊物上舞文弄墨不负责任的撰写一些小文章,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决心。什么“牛奶是给牛吃的,对人不适合”、什么“有骨质增生的人就不会有骨质疏松”、什么“血钙正常就不缺钙”,什么“补钙的孩子长得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父母是最无私的,他们常说:“自己苦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不受苦就行。”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父母总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满意。可是许多时候.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他们仍对自己的消费上不了档次耿耿于怀。贫家养娇子现象现在很普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也不能怪孩子,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底,也就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更难有什么家庭责任感了。  相似文献   

14.
简辑 《健康文摘》2007,(11):16-16
一次我跟6岁的小女儿闲聊,她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怎么对付跟我开玩笑的小男孩吗?我掀起裙子就把他们都吓跑了。”女儿觉察到我愕然的表情,发现说漏了嘴,就像小乌龟钻进了壳,怎么也不肯开口了。我后悔又失去了一次听听孩子真实生活和思想的机会。我和很多父母一样,希望孩子对我们无所不谈,幸好,专家在这里有很多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初生儿的眼睛能看到20—30厘米以内的地方,也有识别颜色的能力,但视野非常狭窄,比两眼间的距离能稍大点儿。他们虽然能睁眼闭眼、但是眼珠暂时还不能左右移动。所以要让婴儿看到大人的脸,就必须把脸贴近到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同时还应前后左右慢慢地移动。原因是孩子的两个瞳孔还不能对好焦距。这种动作反复地进行,婴儿就会渐渐地在心里记住“这个脸的人是我喜欢的人,是照顾我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只是出国前检查一下身体。”一位30多岁的妇女对医生说。医生对她作常规体检,触诊时,他的手突然定格在其乳房下方,那儿有一粒黄豆大的硬结。“你应当手术。”“我不觉得疼呀!”“不疼,更要手术!”手术结果是乳腺导管癌,直径只有7毫米。来自农村的王老爹对医生说:“我就眼睛有点儿黄,能吃能睡,哪儿也不痛,他们大惊小怪地非得让我来医院。”说着不满地瞥了一眼同来的子女。医生在诊查后,神色凝重地告诉他的子女:“你父亲患了胰头癌。”李姓干部,因咳痰中夹有小血块,医生让他查痰找癌细胞。连续四天,痰检均为阴性。于是他…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孩子求知的欲望都很大,他们对许多事情都不知道,然而却又什么都想知道,于是就好提问题。无论在什么场合,也无论是什么问题,不懂就问,并且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至今还有一个习俗,当孩子受到意外惊吓后,大人会在晚上,来到孩子受惊吓的地方,为孩子叫魂。有时还会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孩子“收吓”,即在睡熟后的孩子的脸上,凌空画一些辟邪的符,且口中念念有词,目的也在于使魂回来。对于“叫魂”、“收吓”的做法,很多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迷信活动,一无是处。但从心理解析的角度来探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儿时期受到的心理创伤,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这种创伤的影响会潜伏在他们内心深处,可能导致成为日后精…  相似文献   

19.
一小滴从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得到的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可以用来代替外科医生的手术刀来治疗内斜视(斗鸡眼)。 美国旧金山史密斯一凯特韦尔生理科学研究所的斯科特博士首创了这项新技术。他用百万分之一克的该种细菌的衍生物注射到使眼球  相似文献   

20.
流口水,是小婴儿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从出生4个月起开始出现。可以持续到2—3岁。口水比较多的宝宝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口水就会打湿衣服,而且口周、下巴,甚至脖子褶皱处也会因为口水的浸渍而发炎。孩子难受,父母心疼。那么,家有“口水娃”.应该怎么护理呢?哪些情况下流口水是正常的,哪些又是不正常的呢?让我们赶快来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