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c-myc和c-jun癌基因mRNA在压力超负荷早期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年病科老年医学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超负荷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左室压力超负荷模型,分子杂交系列观察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c—myc和c-jun癌基因mRNA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以假手术组作对照. 结果:纳入动物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压力超负荷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术后4h开始升高,8h达峰值,48h降至术前水平(分别为1.08&;#177;0.30,5.83&;#177;0.40,0.90&;#177;0.61,0.86&;#177;0.22);c-myc和c-jun癌基因mRNA均于术后8h开始升高,24h达峰值,48h降至术前水平(c-myc mRNA分别为4.25&;#177;0.97,5.94&;#177;1.42,0.80&;#177;0.43,0.68&;#177;0.11;c-jun mRNA分别为4.36&;#177;0.55,5.91&;#177;1.66,0.93&;#177;0.35,0.79&;#177;0.12)。②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c-myc,c-jun癌基因mRNA斑点积分光度均无明显差别。 结论:压力超负荷早期大鼠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先于c-myc及c-jun mRNA升高,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是比c-myc及c-jun更早表达的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进行。①在11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假手术组(只行开胸手术不结扎冠状动脉),剩余10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缬沙坦组,缬沙坦组灌胃给予缬沙坦40mg/(kg·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②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分别于给药后7,14,28d取8或9只,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和心室重塑的过程,然后处死取心脏,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假手术组于术后28d处死,检测项目同上。结果:5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模型组7,14,28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7,14,28d时低于模型组(P<0.05)。②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模型组7,14,28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7,14d时低于模型组(P<0.05)。③超声心动图显示模型组大鼠在术后7,14,28d时心功能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14,28d时心功能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均增高,缬沙坦抑制其增高,并改善心室重塑,提示缬沙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药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NT)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治疗组于术后1周灌胃心复康口服液(10ml·kg-1·d-1)4m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于治疗4、8、12周取大鼠心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线粒体ANT1和ANT2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4、8、12周心肌线粒体ANT1 mRNA表达逐渐升高,ANT2mRNA表达逐渐降低,分别于12周达峰值和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T1mRNA:28.44±0.04比27.32±0.49;ANT2mRNA:21.40±0.12比23.97±0.05,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NT1和ANT2的mRNA表达均逐渐升高,并于12周达峰值(ANT1mRNA:29.39±0.15;ANT2mRNA:23.8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ANT1、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3在上海市药物工业研究院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损伤对照组(6,24h,3,7d)、甲基强的松龙组(6,24h,3,7d),每时间点5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损伤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渗盐水,甲基强的松龙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分别于伤后6,24h,3,7d切取损伤及临近部位脊髓组织,运用原位杂交技术,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精轻度复染。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高倍镜下(200倍),随机选择5个高表达视野,记数每个高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的百分比(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为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4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损伤后甲基强的松龙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损伤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眼损伤对照组伤后6,24h,3,7d分别为(8.91±0.82)%,(28.27±1.10)%,(42.09±0.93)%,(45.24±0.85)%,甲基强的松龙组伤后6,24h,3,7d分别为(7.93±0.40)%,(20.36±1.10)%,(31.34±0.62)%,(16.62±0.97)%演。②阴性对照未见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表达。甲基强的松龙组和损伤对照组均有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表达,甲基强的松龙组同损伤对照组相比,各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均有减少,且差异明显。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说明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不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方面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微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青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老龄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法分组,分别分为假手术组、缺血(I)3 h及I/R 1、3、6、12 d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I/R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场面积比、bFGF和TGF-β1的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结果 青年组MVD于I 3 h开始增加,I/R 6 d达峰值,持续增高至I/R 12 d;老龄组MVD自I 3 h持续降至I/R 12 d.青年组微血管场面积比于I/R 1 d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 d明显增高;老龄组微血管场面积比于I/R 1 d达峰值后逐步下降.老龄假手术组MVD(个)较青年假手术组增高(6.88±1.60比5.50±1.53,P<0.01),老龄I/R 1、3、6、12 d组MVD、微血管场面积比较青年组同期降低.青年和老龄组bFGF、TGF-β1蛋白表达均逐步增强,I/R 3 d达峰值后逐步减弱.老龄假手术组及I 3 h、I/R 1、3、12 d组bFGF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青年组同期(176.80±5.10比172.82±1.53,171.81±2.43比167.85±2.41,167.99±5.51比164.90±2.15,152.98±4.11比150.75±1.11,165.67±3.55比161.73±1.29,P<0.05或P<0.01);老龄假手术组及I 3 h、I/R 1、3、6、12 d组TGF-β1蛋白表达(灰度值)均低于青年组同期(182.69±3.12比176.13±4.08,176.89±2.30比170.56±7.47,171.74±2.70比165.43±2.91,157.17±5.20比150.43±4.28,161.72±4.81比155.37±2.92,167.69±2.18比160.28±3.59,均P<0.01).青年和老龄组TGF-β1 mRNA表达于I/R 1 d达峰值,随后均逐渐减弱.老龄假手术组和I 3 h、I/R 3、6、12 d组TGF-β1mRNA表达(灰度值)均较青年组同期降低(176.51±9.52比169.09±5.08,176.75±5.74比165.36±4.78,177.33±5.68比165.25±8.14,178.46±4.91比170.51±4.29,203.95±4.51比181.98±5.59,均P<0.01).结论 老年脑I/R损伤后脑微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减弱,其机制可能与促血管生长因子bFGF、TGF-β1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减弱有关,增龄因素可能是导致上述因子表达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蛋白浓度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水平的表达。方法: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未转染的正常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均由实验室前期制备。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后24h存活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8只/组。造模后24h,实验组在动物后肢局部分多点注射总量为0.1mL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悬液,(2~4)×1010L-1细胞;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未转染的正常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悬液。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水平。结果:①细胞移植后1,2,4周,假手术组血浆和心肌组织内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中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于第2周达峰值(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②细胞移植后1,2,4周,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内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实验组于第1周即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③细胞移植后第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至第2周实验组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然后逐步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表达均逐渐呈升高趋势,且实验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大鼠体内1周后,能有效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明显促进心肌梗死早期大鼠心肌细胞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表达,同时可持续促进心肌及全身其他组织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术后存活中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20mg/(kg.d),每组各8只。术后4周造模成功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周,8周后检测心肌质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及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质量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及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丹参酮ⅡA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心肌肥厚,减轻心肌纤维化,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为辛伐他汀干预组(MI-S组,n=20)和心肌梗死对照组(MI-C组,n=20),另一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4周后,RT-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组织TGF-β1蛋白含量。结果:制模组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I-S组上述指标较MI-C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5),3组血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的表达,此改变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大鼠梗阻肾脏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2在吉林大学第三医院研究所完成。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20~300g。①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参照文献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槲皮素组:即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槲皮素治疗组,于手术前1天开始用槲皮素,剂量100mg/kg,灌胃,1次/d,连续10d。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后分离左输尿管,不结扎输尿管即关闭腹腔。②3组大鼠于术后10d,麻醉处死,取术侧肾组织做肾脏病理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间质病变程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记分析法检测大鼠梗阻侧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结果:大鼠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单侧输尿管梗阻引起大鼠梗阻侧肾脏的间质纤维化,经槲皮素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导致减轻肾脏病理损害。②各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槲皮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染色阳性表达增多(P<0.01);槲皮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染色阳性表达比单侧输尿管梗阻组明显降低[(7.41±0.93)%比(13.39±0.87)%,P<0.01;(7.26±0.54)%比(10.18±0.49)%,P<0.05]。③各组大鼠免疫印记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单侧输尿管梗阻10d,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槲皮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相对表达丰度明显低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2.42±0.56)%比(5.50±0.87)%,(3.26±1.54)%比(6.18±1.49)%,P<0.05]。结论:槲皮素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心肌Ι,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抽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缩窄,双蒸水灌胃,1.5g/kg,1次/d,连续4周。其余52只大鼠分离腹主动脉,用银夹缩窄,以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0.3%,为造模成功,本组造模成功33只。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11只:模型组(术后常规喂养4周,然后双蒸水灌胃,15mL/kg,1次/d,连续4周),中药复方大、小剂量组[术后4周,分别用含生药24,12g/kg中药复方水煎浓缩液(中药复方由淫羊藿、熟地、川芎、丹参等中药组成,由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制剂室提供,制成水煎液,浓缩至含生药1.6kg/L)15,7.5mL/kg,1次/d,连续灌胃4周]。术后至给药前均常规喂养。②用药4周后,称重左心室质量及体质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mg)/体质量(g)为左室质量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造模失败21只,假手术组大鼠12只及造模成功大鼠31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0只,中药复方大剂量组11只,中药复方小剂量组1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左室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给药4周后,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复方大、小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②大鼠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给药4周后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复方大、小剂量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补肾复方能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