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聂玉欣 《医疗装备》2018,(19):17-18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力CT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收治的90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高分辨力CT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病变处显示地图样、细网状影、误诊、疑诊和诊断符合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变处显示地图样、细网状影、误诊、疑诊和诊断符合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5.361、4.125、7.135、7.521,P均<0.05)。结论高分辨力CT检测可清晰显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次级肺小叶结构,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刘家庆  潘凤林 《现代保健》2011,(25):187-189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us protein deposition sickness, PAP)是一种以肺泡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富含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的少见疾病,1958年由Rose等人首先报道,故又称Rosen—Castleman—Liebow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影像诊断的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或开胸肺活检证实9例PAP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探讨其影像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例PAP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且对称分布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线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影及大片状非叶段性阴影。组织病理学上见病变肺泡腔及小气道内部分或完全充填以PAS染色阳性物质,从而形成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而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或肺气肿混合并存,是典型地图样改变的基本原因;病变区间质炎症及水肿致间隔系统增厚,从而使病变表现出为三角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影,因此为HRCT上产生典型铺路石样改变的病理基础。结论PAP的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但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典型影像学表现的基础,因而影像检查可以有效地缩小临床进一步确诊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1.12-2014.01期间在我院及北站医院接受诊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得到确诊,具体分析其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癌者33例,其超声表现:实性肿块,有极低或低回声,存在多个微小砂砾样钙化,肿块血流比较丰富。甲状腺滤泡状癌者8例,其超声表现为较高回声或等回声,不规则样肿块,边界模糊,血流十分丰富。髓样癌者4例,其超声表现为较低均匀或不均匀回声、实性肿块、内部具有致密粗钙化、血流较为丰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者1例,其超声表现为不规则样死回生肿块,边界模糊,结节内没有声晕,血供较为丰富。结论:病理分型的不同,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APS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合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表现分析病理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膀胱泌尿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根据其病理分级的不同分为A组(乳头状瘤,20例)、B组(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25例)、C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5例)及D组(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例),分析四组病理切片镜下表现。结果:A组尿路上皮无异型性,皮乳头分离,层数较少且存在完整的伞细胞,无核分裂,细胞核大小形态正常;B组稍有异型性,乳头状肿瘤排列有序,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轻度间变;C组有异型性,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出现有丝分裂;D组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无极性,常见核分裂现象。结论:不同病理分级的膀胱泌尿上皮癌在病理切片镜下有着不同的病理学表现,可为疾病的诊断以及后期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病理与胸部放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淋巴管肌瘤病或称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病因不明、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1],主要累及肺、纵隔淋巴结及腹部淋巴结的少见疾病.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由Burrel及Ross于1937年首选描述,Cornog及Enterline在1966年将此病命名为PLMA,是一类少见的、发生于特殊人群的、具有特别临床经过和预后的疾病[2].其病理特征是肺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壁、肺泡间隔、肺血管、淋巴管及胸膜的平滑肌进行性不规则增生,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乳糜性胸水或腹水、间断性咯血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该病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以前只有病理检查才能发现,但是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影像科医师可以直接观察到这种改变,它在HRCT上表现为小囊状影及囊状影的壁.笔者将其有关病理及HRCT特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诊治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PA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情况,结果显示WLL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术后X线胸片、肺功能、血气分析明显改善,WLL是目前治疗PAP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以提高PAP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AP患者的X线、常规CT及HR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常规CT及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与磨玻璃影,边界清晰锐利.HRCT扫描呈地图样变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铺路石样变5例.结论 X线对PAP的诊断无特征性,常规CT表现虽优于X线,但也不理想,而HRCT的地图样变、铺路石样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表现具有特征性,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少见、原因不明的疾病.现将本院临床、X线、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物性肝损害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诊断一直难以达成统一的共识.经过20多年的努力,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判断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使用较多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是ICM标准和Maria标准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肝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 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病发生的机制与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尤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人群易感性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增加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结合文献对25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25例病理组织学改变示淋巴结副皮质区有楔形、扇形或带状凝固性坏死灶,伴以增生、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吞噬现象明显,但无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淋巴细胞以CD45RO阳性细胞及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表达CD68(+)。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多以及药物滥用,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分布以及诊断治疗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同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伊曲康唑口服液是血液病患者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常见的有效药之一,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本药物发生皮疹的概率是2.2%。本文是总结1例伊曲康唑口服液致药物性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药物性剥脱性皮炎:亦称药疹(drug eruption),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或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乃至全身表皮剥脱。表现为皮肤广泛潮红、肿胀、反复脱屑,病情呈进行性加剧,出现颜面、手足或全身弥漫性红肿,  相似文献   

17.
孙传菊  房小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44-3945
[目的]研究常见的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在预防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的科室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日常诊断和治疗中严格按照临床药师的干预指导,通过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窗口,预防病人常规呼吸系统用药错误的发生,借助医院局域网安装的合理用药软件,干预临床不规范用药,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反馈到临床,予以处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医院用药模式。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满意程度、医嘱的错误率、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经过严格的医院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病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科室的满意程度有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实验组医嘱的错误率、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6.23,P﹤0.05)。[结论]通过医院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成功地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呼吸系统用药常见误区,提高患者呼吸系统用药依从性。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与配合下,规范临床用药,减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使呼吸系统用药更安全有效,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学治疗致药物性胃炎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8年12月干我院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为Ⅲ~Ⅳ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于第2疗程化疗同时,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40 mg/d,地西泮5 mg,2次/d,格拉司琼3 mg/d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0.2~0.4/d,地西泮5 mg,2次/d,格拉司琼3 mg/d.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疗效比较并分析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等.[结果]80例患者中46例经对照期化疗出现胃黏膜损伤,41例出现药物性胃炎表现.观察组中症状完全控制者占75.0%,对照组中症状完全控制者占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仅有25%,而对照组有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例平均完成5.4个化疗疗程;对照组每例平均完成4.5个疗程.[结论]化疗中药物性胃炎发生率高,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减少早孕药物流产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方法。方法 将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仍未干净且经B超检查确诊宫内有残留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给经清宫术,B组仍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流血时间、流血量及治疗结果。结果 A组在流血时间、流血量及感染人数方面明显低于B组:B组仍有约82%最终仍需清宫。结论 早孕药物流产后宜在第8天随访,对血仍未净且B超提示有宫腔残留者宜及时清官,可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药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鼻炎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复方丹参片及三磷酸腺苷片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4例患者中,痊愈59例(70.24%),好转17例(20.24%),无效8例(9.52%),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药物性鼻炎疗效佳,且具有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无创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