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已经查明数十种动物能够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一般认为家鼠能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猫是鼠的天敌,多以捕捉鼠类为食,对家猫是否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其中以描、狗等最为常见。据统计,地球上现有约4亿只家猫,由猫引起的疾病也很多。大家知道,猫抓、猫咬引起的狂犬病发生率占第二位,仅次于狗。此外还有猫抓热、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脑吸虫病等,都与猫有一定的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猫还可引起弓形虫病,孕妇感染了弓形虫,会造成流产、死胎,墓至生出智力低下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饲养宠物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也可以给成年人的生活增添情趣。可是,反过来,它也可以给人带来危害,最大的危害就是传播疾病。狗和猫能传播狂犬病。猫还能传播猫抓热、鼠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狗、猫也是弓形体病的传播者。而鸽子、鹦鹉、金丝鸟等家养鸟则可传播鹦鹉热等疾病。因此,我们在饲养宠物、愉悦身心的同时,不可忽视对这些传染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1.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乙类传染病,经鼠传染给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出血和肾脏损害,有一定的致死性.每年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和春夏(3月至6月)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高峰.这种传染病传播途径很多,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一般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5.
德州市1984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并调查证实本市自然疫源地的存在。为摸清我市家猫EHF IgG抗体水平,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6只家猫进行了一次采血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997年8月~2003年5月六安市2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个案调查表中的发病季节、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和职业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在春夏间和秋冬间均有发病,分别占发病人数的61.9%和38.1%。年龄以30~49岁所占比例最大,为85.7%。涉及的人群主要是男性青壮年农民,也有极少数为经商和机关工作人员。结论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在本地区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接触传播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行范围广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而传播[1].为了解宁波市象山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规律,掌握其流行动态及发展趋势,减少其发生和传播,现对象山县2005-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 ,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主要两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病症是什么 ?感染了汉坦病毒后 ,病人初期症状为发热 ,体温急剧上升 ,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 ,“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 )等症状 ,出现病毒血症 ,在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出血点 ,发生毛细血管出血 ,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由于没有特效药 ,极易导致死亡。3.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以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鼠类)作为传染源,通过多种宿主携带、多种途径传播给人。为探索县域内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趋势和发病规律,研究在目前条件下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有效措施,遏制该病流行态势,现将农安县近  相似文献   

10.
15户流行性出血热家庭爆发的调查王彦锁,袁萍,张海红石家庄地区1986~1991年发生数起流行性出血热家庭爆发,对其中有血清学、病原学依据的15户进行了调查。15户病家共87人,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3例,家庭累计发病率为19.43%。患者最大年龄78岁...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乙类急性传染病,是本市重点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本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切实控制疫情,笔者针对本市2000—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总结2010~2015年收治的212例流行性出血热资料。结果:3~6月份、10~12月份是疾病高发期,且多为青壮年(20~40岁);农民、工人等职业的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结论:灭鼠、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手段是抑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临床中应提高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改善人们健康意识,进而降低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韶关市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调查报告曹飞虎,刘甜来,吴建荣,于顺平,叶蟠德,邓明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已被证实。[1,2]为了摸清韶关市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鼠类的传播动态,我们于1985年进行一次EHF宿主动...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家鼠也可传播。 本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5种:(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黏膜而感染。(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的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虫媒传播:曾有报告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人感染出血热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罗兆庄(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是以某些鼠类为主携带某种病毒而传播的一组疾病,其病原是由虫媒病毒中布尼亚病毒科(Bunyav...  相似文献   

16.
1989年8月上旬,东阳市发生钩端螺旋体病大规模流行,至8月21日共上报钩端螺旋体病863例,同时又上报有流行性出血热141例。由于该市是出血热疫源地区域之一,故这次究竟是一种疾病流行?还是两种疾病同时流行?我们从8月13日开始,在现场对这些病例采用了一系列实验室手段,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确定了本次流行的疾病是钩端螺旋体病,排除了兼有出血热流行,从而为  相似文献   

17.
医院记事     
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和蒙城县卫生防疫站共同协作,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方法,在国内外首次证实:家猫可以成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这一成果,已于最近通过鉴定。这一发现使本病的宿主动物种类,从啮齿目和食虫目扩大到食肉目的家猫,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本病的科研,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用硒防治克山病的研究实践,第一次揭示了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是对硒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为此,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  相似文献   

18.
宋干 《预防医学论坛》2002,8(1):120-128
1 概述1 1 疾病性质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 (Hantavirus ,HV)引起 ,伴有肾损综合征的一组出血热的综合名称 ,包括主要流行于亚洲的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 rhagicfever,EHF)和流行于欧洲的流行性肾病(Nephrpathiaepidemica ,NE)。HFRS是由鼠类主要携带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按宿主鼠种不同 ,EHF分姬鼠型 (由黑线姬鼠等传播 )和家鼠型 (由褐家鼠等传播 ) ,而NE由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950-201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趋势,探讨有效干预措施,为防制该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根据本州历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报表,对历史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50-2012年本州流行性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18.13/10万,年均病死率为4.18%。发病时间集中在秋冬季节和春末夏初;发病年龄集中在25~45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59.1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4.68∶1)。结论 2005年以来本州通过广泛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来保护重点人群,发病率持续下降,防制流行性出血热在本州的传播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首都机场地区监测发现,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其感染的鼠种为黑线姬鼠,阳性率3.19%。从而提示应在首都机场建立长期监测点,对所有鼠种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加强野外灭鼠工作,为防止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和扩散找出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