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对梗塞范围影响的随机试验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75岁、心率≥55bpm、收缩压≥95mmHg且无明显高血压)于发病后平均10小时:56例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平均速率90μg/min,使平均动脉压降低10%,维持48小时,随后改为经皮给药72小时;另48例给予安慰剂。AMI后3个月死亡率:发病后 <10小时开始硝酸甘油治疗亚组为14%,而发病后≥10小时开始硝酸甘油治疗亚组、发病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病人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据记载1959年Fletcher等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剂治疗AMI.1960年BoyJes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可迅速溶解大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Ren-trop等进行冠脉溶栓法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AMI病死率等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一、治疗时机、治疗指征与禁忌症治疗时机:冠脉内血栓形成在症状开始3小时内输注溶栓药物最易溶解,早期给溶栓药使左室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邵氏报道120例AMI患者,其中发病即开始溶栓者22例,再通率100%;4小时内溶栓60例,再通率86%;而4~6小时溶栓者28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发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死亡尸检中获得心肌组织镁的含量降低,心肌梗塞(MI)的急性期镁代谢紊乱,威胁生命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均增加。因此作者选择已确诊为AMI的103例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将入院病人分为两组,50例为硫酸镁治疗组,并在开始的48小时内给硫酸镁22g,溶于5%G.S.500ml内静滴,其速率调整为:开始3小时内给6 g,接着在21小时给10g,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实 ,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治疗可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梗塞范围和改善左心功能 ,从而降低死亡率 [1]。本文报道对 6例 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我科 1996年 7月至 1998年 4月收治 AMI患者14例 ,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其中 6例发病6小时以内 ,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均为男性 ;年龄 54~ 6 5(平均 57.2 )岁 ;广泛前壁 3例 ,下壁 2例 ,下壁 前壁 1例。1.2 方法1.2 .1 给药方法 :我科使用的溶栓剂为栓体舒 ,由德国生产。开始时先将栓体舒 10 mg加入溶媒 4 0 ml中 ,在 10~ 15分钟内静脉注射完…  相似文献   

5.
李凤华  李焰 《山东医药》2002,42(14):69-69
近年来 ,我们应用国产尿激酶 (10万 U/支 ) ,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19例次 ,效果良好。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 47~ 64岁 ,平均 5 7岁。广泛前壁梗死 8例 ,前间壁 6例 ,下壁 5例 ,发病时间为 1~ 3 .5 h,平均 1.2 h。给药方法 :即刻内服阿司匹林 0 .3 g,以后每日 0 .3 g,3天后改为每日 5 0 mg,以后长期服用。先静注尿激酶 5 0万 u,然后用 10 0万 U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静滴。溶栓开始后密切观察胸痛变化。给溶栓药物后 2小时内每 2 0分钟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一次 ,观察到用药后 2 4小时。每 2小时测一次出凝血时…  相似文献   

6.
硫酸镁治疗AMI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AMI发作后24~48小时发病率相当高。我们经治AMI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6例,曾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后以硫酸镁治疗均治愈,报告如下。 本文6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约有20%合井房颤,房颤多发生在心肌梗塞(MI)24小时后,通常由心包炎或心衰引起。但AMI后最初几小时发生房颤较罕见,对其病因也缺乏了解。本文同的是探索AMI最初几小时发生房颤的病因. 作者观察214例AMI患者(男性167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59±11岁。下壁心肌梗塞120例,前壁心肌梗塞94例)中,7例(3%)在胸痛3小时内发生房颤。7例均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房分支近端闭塞出现下壁心肌梗塞,其中5例为急性左房分支闭塞,其余2例是在以往有左回旋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心室扩张(Expansion)的机理及对预后的影响,本文对84例AMI患者于AMI后24小时内每4小时记录1次心电图,用Wanger方法计算QRS积分。于AMI后72小时内、出院前、出院后1、2和3年各检查1次二维超声心动图。用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心室容  相似文献   

9.
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除1例急性期死亡外,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8例AMI患者发病均在6小时以内,无溶栓禁忌症,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7.5岁。下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15例,广泛前壁梗死7例,心尖部梗死4例,下壁并右室梗死3例;有高血压病史9例,糖尿病史6例,脑卒中史5例。给药方法:选用国产尿激酶150I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辅以阿司匹  相似文献   

10.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约10%~30%的患者存在缓再流现象(SRP),致使患者不能实现心肌组织水平的有效再灌注,探讨 PCI 后 SRP 防治方法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及联合腺苷对 AMI 患者 PCI 后梗死相关动脉(IRA)SRP 的影响。方法 51例 AMI 直接 PCI 后存在 SRP 者,先以硝酸甘油200μg冠状动脉内注入确认 SRP,再随机分为两组:A 组(26例)冠状动脉内注入山莨菪碱500μg,B 组(25例)注入山莨菪碱500μg+腺苷3 mg,两组于给药后1、3、10 min 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 TIMI 血流计帧法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测量系统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IRA 再通后血流速率帧数定量分析比较,并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术后基础对照与硝酸甘油给药1、3、10 min 时 CAG 血流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给药后1、3和10 min 时 CAG 血流帧数分别较给药前减少56.6%,54.4%和52.8%(P 均<0.01),平均 TIMI 血流从(1.7...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将盐酸二氢埃托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本组105例,均在2%利多卡因20ml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水。术后3~4小时开始感觉疼痛,给予盐酸二氢埃托啡片20mg舌下含化。给药后5~25分钟(平均13.5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一次给药镇痛维持时间为2.5~6小时,平均3小时48分。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可每隔4小时给药1次。本组显效69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4%。 体会:盐酸二氢埃托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高效镇痛药,舌下含化可迅速产生镇痛作用。本组除个别病人用药后出现较微恶心、头晕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实践证明,此药服用方便,止痛迅速,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1996~ 1998年 ,我们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31例。现将 31例 AMI急性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护理体会 :1镇静、止痛。AMI发病时 ,患者多疼痛难忍 ,躁动不安 ,应立即肌注度冷丁或罂粟碱、吗啡等 ,同时可给镇静剂(如安定等 ) ,尽量减少心脏耗氧量。 2给氧。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减轻疼痛 ,并可避免梗塞面积扩大 ,可用鼻塞管持续吸氧 3~ 10天 (3~ 5 L/ min) ,随时注意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或漏气 ,疼痛是否缓解。 3休息。AMI患者在病后 1周内 ,特别是最初的 2 4小时内 ,病情变化大 ,病死率最高。在心电监护下 ,根据其临床症…  相似文献   

13.
文摘     
心血管系统疾病153首次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3小时内和6天内的在室扩张程度比较[英]/KorupE…AmJCauliol.1997,80(4).449-453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在梗塞区即可出现收缩功能障碍,形成梗塞性扩张,这种扩张可引起整个心室的重构。目前,关于AMI后心室扩张时程变化的报告甚少,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将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脏酶学等检查证实的首发穿壁性AMI、症状发作至人院时间<3小时的35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62t12岁。每例患者分别于发病3小时内、6小时、12小时、24小时3天和6天进行二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AMI的胸痛患者190例,按胸痛发作时间分为<3小时、3~6小时、6~12小时3组,检测患者血清H-FAB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Ⅰ,比较4种心肌标志物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Myo+ CK-MB+ cTnⅠ、cTnⅠ+ H-FABP)对胸痛发作≤6小时的AMI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胸痛发作<3小时组H-FABP诊断AMI敏感度优于与其他指标(P<0.05);6~12小时组cTn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H-FABP(P <0.05);<3小时组cTnⅠ+ H-FABP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0.4%,Myo+ CK-MB+ cTnⅠ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5.7%;3~6小时组cTnⅠ+ H-FABP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90.3%,Myo+ CK-MB+ cTnⅠ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83.9%.cTnⅠ+ H-FABP组合在<3小时组与3~6小时组的诊断符合率(87.1%、92.8%)均高于Myo+CK-MB+ cTnⅠ组合(72.6%、82.6%).结论 H-FABP在AMI发病早期(3小时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中晚期(6~12小时)诊断cTnⅠ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H-FABP.血清H-FABP与cTnⅠ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符合率,优于Myo+ CK-MB+ cTnⅠ组合.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7年至1984年采用奎尼丁加异搏停联合用药,对39例持续房颤病人进行复律治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慢性房颤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1~62岁,房颤持续时间0.5~3年,心胸比例大于50%占27例,伴心衰者3例.房颤原发病因:风心33例,冠心3例,其它3例。给药方法:首次奎尼丁0.2g,第二次(2小时后)再给0.4g,第三次给药视病人的心率、血压及消化道反应情况、以及心电监护的改变,在2小时或4小时后给奎尼丁0.2或0.4g,如仍不能复律的病例于4小时后第四次再给0.2g,若仍不能转复,则在6小时后,第五次再给0.2g,仍无效者,不再转复.每次给奎尼丁同时给异搏停20~40mg。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血压偏低或心动过缓,加用异丙  相似文献   

16.
溶栓疗法能使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预后完全改观 ,目前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静脉溶栓的突出优点是给药方便 ,在条件符合的病例 ,一经诊断便可立即治疗 ,因而赢得至关重要的时间 ,缺点是全身用药 ,剂量大 ,出血并发症较多。为探讨溶栓疗法的疗效、并发症和护理 ,就我院自1 993年 3月以来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 AMI病人36例的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符合 AMI诊断标准[1] 的 AMI患者 36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 3例 ,年龄 49~ 78岁 ;心肌梗死部位 :下壁 1 3例 ,广泛前壁 8例 ,前间壁 5例 ,前侧壁…  相似文献   

17.
用乙咪酯长期镇静或进行麻醉诱导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作者研究乙咪酯在非麻醉诱导量是否比麻醉诱导量更容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性腺功能的抑制。3例受试者接受负荷剂量乙咪酯(0.03mg/kg),然后连续四小时,给与0.3mg/kg/h的维持量。精神测定试验表明,此种给药法不会使受试者的失眠或大脑功能受影响。给药前30分和2分各采集一次血样测定类固醇激素和血浆中ACTH浓度。给药期间则每小时取血样一次。给药后4小时和随后4小时仍每小时取血样一次。用放射免  相似文献   

18.
中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地影响抗菌素的治疗效果,以银他霉素治疗的63例癌症病人为例,中性白细胞<100、101~1000及>1000/mm~3病人的治愈率分别为23%、53%及79%。由于中性白细胞减少者对感染缺乏足够的炎症性反应能力,故依赖抗菌素控制感染,本文就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案与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中性白细胞减少伴发绿脓杆菌感染以羧噻吩青霉素治疗,每次5g,给药时间2小时,每6小时给药1次,则5人中仅2人治愈,6小时末的平均血浓度仅为19μg/ml;如给药方法改为每次3.5g,给药时间亦为2小时,每4小时给药1次,病人的治愈率则达74%(32/42),其平均高峰血浓度为210μg/ml,血清浓度可维持在50μg/ml 左右。白细胞正常的感染病人,以丁胺卡那霉素间断给药,而中性白细胞减少的病人则连续给药,两组的治愈率相仿,分别为61%和66%。中性白细胞减少病人,应用西梭霉素连续静脉滴注给药者治愈率为61%,显然高于间断给药者(46%)。对治疗开始前肾功能正常者予以连续静脉滴注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2月至 11月我科使用新近上市的由中日合资杰希药业公司生产的杰希尿激酶和南京制药厂生产的南京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 6 5例 ,旨在观察杰希尿激酶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  对象 :对符合 AMI溶栓治疗且有条件行溶栓后 90分冠状动脉造影的 6 5例AMI患者 ,随机分成杰希尿激酶组和南京尿激酶组。杰希尿激酶组 :32例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6 2 .5±11.2 (32~ 76 )岁。溶栓距发病时间小于3小时 16例 ,3~ 6小时 12例 ,6~ 12小时 4例。梗塞部位 :前壁 2 0例 ,下后壁 10例 ,前壁合并下壁 2例。南京尿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AMI,其中Q波型AMI 42例,非Q波型AMI 18例,分别于入院即刻、24小时、72小时、7天抽血,测定cTnⅠ、CK-MB,随访半年。结果:(1)cTnⅠ阳性率在AMI即刻、24小时、72小时、7天的Q波型AMI和非Q波型AMI依次分别为23.8%,100%,90.48%,26.19%;11.11%,77.78%,55.56%,16.61%。Q波型AMI的cTnⅠ水平明显依次高于CK-MB的11.9%、90.48%、11.97%、0%;(2)第7天持续阳性的14例中,4例死于心脏骤停,5例发生心衰,5例发生心绞痛。结论:(1)AMI后24小时cTnⅠ阳性率高于CK-MB;(2)cTnⅠ阳性持续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