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川楝子对大鼠肝毒性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川楝子对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时效、量效关系。方法取大鼠按不同时间(1、2、6、12和24h。剂量为90g/kg)及不同剂量(30.6、62.6和127.5g/kg)分组,单次灌胃给予川楝子,观察给药后大鼠外观、行为有无异常改变。处理时动物称重,摘取肝脏、脾脏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川楝子以90g/kg灌胃1~2h后多数大鼠出现活动减少,给药6h后脾指数下降,12h后的胸腺指数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灌胃川楝子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时达到高峰(P<0.05,P<0.01),持续时间约为24h;光学显微镜下,川楝子给药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或脂肪变性。川楝子以62.6、127.5g/kg灌胃2h后,脏器指数未见明显改变,ALT活力较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给药组不同剂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轻度脂肪变性,肝细胞点状坏死,其中127.5g/kg剂量组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川楝子后的肝脏毒性在2h达到高峰,且随着剂量增加,其肝毒性反应逐渐增强,显示有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川楝子致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理。方法(1)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g生药/kg)组大鼠肝组织,制成质量浓度为10%的肝匀浆,按SOD、MDA、γ-GT、GSH-Px、蛋白试剂盒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活力和γ-GT、GSH-Px、蛋白含量,并根据测得SOD与MDA计算SOD/MDA比值。(2)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g生药/kg)组中性甲醛固定的大鼠肝组织,按常规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测定大鼠肝组织NF-κBp65、ICAM-1蛋白表达量。(3)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g生药/kg)组大鼠肝组织,制成10%肝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NF-α和IL-2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g生药/kg后,大鼠肝组织SOD值显著下降(P<0.01),MDA值显著上升(P<0.05),SOD/MDA比值显著下降(P<0.01);γ-GT值显著上升(P<0.01),GSH-Px值显著下降(P<0.01)。(2)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g生药/kg后,大鼠肝组织NF-κBp65、ICAM-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3)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g生药/kg后,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P<0.05),未对大鼠肝组织IL-2含量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川楝子后,可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及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润肠软胶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实验大鼠98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4只,即正常对照组、急性血瘀模型组、通便灵胶囊组(阳性A)[0.134 g/(kg·d)]、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阳性B)[0.05 mg/(kg·d)]、活血润肠软胶囊大剂量组(5.0 g生药/kg)、中剂量组(2.5 g生药/kg)、小剂量组(1.25 g生药/kg)。按照大鼠重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血瘀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他组动物按所设剂量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于第7天给药1h后,除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血瘀模型组外所有大鼠制备大鼠急性血瘀症模型,所有各组动物禁食18~2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血瘀模型组的全血黏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润肠软胶囊中、小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低、中、高切变率,与急性血瘀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活血润肠软胶囊大、中、小3个剂量对血瘀模型血浆黏度无影响,与急性血瘀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润肠软胶囊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颖馨  姚达宝  聂璐薇  刘娜 《医药导报》2023,(10):1442-1446
目的 评价养阴益气胶囊对大鼠灌胃给药6个月的长期毒性情况。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养阴益气胶囊大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剂量相当于生药20 g·kg-1)、养阴益气胶囊小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剂量相当于生药5 g·kg-1)和空白对照组(每日灌胃等容量纯化水),灌胃容量均为5 mL·kg-1,给药时间均为180 d。观察指标为大鼠外观体征、进食、行为活动、排便、体质量、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以及病理检查。停药后继续进行可逆性观察2周。结果 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但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血液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血尿素氮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其余血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系统尸解、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可逆性观察均未见异常,脏器系数及生殖腺系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阴益气胶囊给大鼠灌胃给药6个月的安全剂量为相当于生药20 g...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系数、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以及Smad-3、MMP-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干预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对照组(6.25 mg/kg)、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14.04 g生药/kg,20 ml/kg)、血府逐瘀汤中剂量组(7.02 g生药/kg,10 ml/kg)和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3.51 g生药/kg,5 ml/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5组均通过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空白组、模型组气管内滴注等量生理盐水。从造模第2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在给药第14天处死大鼠,计算大鼠肺系数;取大鼠右肺制备病理切片,采用HE、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Smad-3和MMP-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14天肺系数明显增加(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肺泡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14天的Smad-3和MMP-7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抑制Smad-3、MMP-7的蛋白表达来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对治疗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浩  申玉清 《中国药房》2014,(3):221-223
目的:研究鸡血藤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通过放血以复制小鼠失血性血虚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以复制小鼠化学性血虚模型;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20 mg/kg)同时控制饮食以复制小鼠综合血虚模型。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组、模型(等体积生理盐水)组、乌鸡白凤丸(4 g/kg)组与鸡血藤醇提物高、中、低剂量(30、15、7.5 g/kg)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测定小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BC、HGB、HCT、PL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RBC、HGB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鸡血藤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HCT、PL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鸡血藤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蟾砂胶囊单次或多次给药后,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及其性质和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灌胃给予蟾砂胶囊浸膏10.8g/kg体重(分2次),观察14d;长期毒性实验采用大鼠连续以蟾砂胶囊19.98g/kg、9.99g/kg、2.00g/kg体重,灌胃给药180d,停药30d,观察其雌雄大鼠体重、食量及粪便等一般临床体征,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并对主要器官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45.8g生药/kg,相当临床用量的92.3倍。长期毒性试验中,中、高剂量组对血液学指标,高剂量组对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重量绝对值、脏器指数等出现一定的影响,部分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脏器肉眼观察及病理学检查可见肝脏和肾脏有病理改变。停药恢复30d后,大鼠体重、摄食量、活动、血液学、生化指标检查、脏器重量系数、病理学检查均正常。结论蟾砂胶囊在说明书推荐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5组(每组13只):1:1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5g/kg)、1:2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10g/kg)、2:1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2.5g/kg)、苍耳子组(苍耳子5g/kg)及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1次体重,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AST、ALT水平,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T)和丙二醛(MDA)。结果:1:1组和2:1组小鼠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苍耳子组(P<0.05),肝脏指数低于苍耳子组(P<0.05)。各实验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低于苍耳子组,其中2:1组与苍耳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组和2:1组GSH-PX、GST活力均高于苍耳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2与2:1组MDA含量均低于苍耳子组,其中2:1组与苍耳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伍不同比例的黄芪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苍耳子的肝脏毒性作用,在3组中,以2:1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理气散结浸膏对小鼠、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为长期毒性试验和主要药效学研究中的剂量设置提供依据。方法:KM种小鼠和SD大鼠各40只,全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理气散结浸膏组,在24 h内,每组小鼠均按40 m L﹒kg~(-1)一次性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理气散结浸膏溶液的最大浓度(2.4365 g生药/m L),每组大鼠分别按20 m L﹒kg~(-1)的体积(10 m L/kg/次×2次,每次间隔4 h)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理气散结浸膏溶液的最大浓度(2.4365 g生药/m L)。在给药后14 d内,每天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症状。同时观察中毒反应的出现时间、维持时间、是否可逆及严重程度,分析可能的靶器官、组织或系统。结果:观察期内,未见动物死亡、中毒症状和肉眼可见的脏器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和大鼠在灌胃后的0.5~1 h内,普遍出现精神萎靡、鼻尖微微发红的症状,并在接下来0.5 h内恢复正常,后续观察中未见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理气散结浸膏组动物的体重及饲料消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理气散结浸膏经口灌胃给予小鼠和大鼠后14天,小鼠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清中胆固醇(T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差异显著(P0.05),但变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鼠和大鼠经口给予理气散结浸膏的最大给药量分别为97.46 g生药/(kg﹒d)和48.73 g生药/(kg﹒d),虽不导致动物死亡,亦未出现肉眼可见的毒性反应,但仍需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正常与荷肝癌小鼠的急性肝毒性。方法:50只ICR正常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0.5%CMC-Na溶液)组、何首乌总提物(1 500 mg/kg)组、何首乌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后50%乙醇洗脱部位(简称R50部位,500 mg/kg)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糖苷(TSG,185 mg/kg)组、大黄素-8-O-β-d-葡糖苷(EG,2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40只荷肝癌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等容0.5%CMC-Na溶液)组与R50部位高、中、低剂量(1 000、500、250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等容0.5%CMC-Na溶液)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测定小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称定小鼠肝质量、体质量,计算肝脏系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何首乌总提物组、R50部位组、TSG组、EG组小鼠一般情况、ALT和AST活性、肝脏系数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ST和ALT活性增强、肝脏系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R50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ALT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R50部位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首乌水提物、R50部位及其主要成分对正常小鼠无明显急性肝毒性,但同样剂量的R50部位可能加剧荷肝癌小鼠的肝功能异常,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丹参饮、血府逐瘀汤、失笑散、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五首活血化瘀方对SD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血府组、失笑组、桃红组、活络组、正常组,每组12只。丹参组给予丹参饮(含生药109.87 g·kg-1·d-1);血府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含生药198.80 g·kg-1·d-1);失笑组给予失笑散(含生药31.36 g·kg-1·d-1);活络组给予活络效灵丹(含生药156.80 g·kg-1·d-1);桃红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含生药148.96 g·kg-1·d-1);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6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胃30 d后,停药恢复15 d。检测大鼠血液生化学和脏器湿重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五首活血化瘀方组大鼠血液生化部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如失笑组雄鼠和桃红组雄鼠的谷丙转氨酶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药子中二萜内酯成分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黄药子饮片3 kg,用75%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得萃取物22 g,取萃取物18 g与40 ml吐温80(聚山梨酯80)研均,加蒸馏水配成0.044 g/ml的混悬液.20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萃取物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萃取物组给予萃取物混悬液2.5~3 ml(按体重计算,1.19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含同浓度吐温80的等体积蒸馏水,均2次/d,连续灌胃7 d.观察大鼠外观、活动、饮食,于7 d后称体重,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肝脏指数,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萃取物组大鼠皮毛明显枯槁无光泽、脱毛,少动蜷卧,食量减少;萃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率分别为(0.929±0.032)%与(1.171±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肝脏指数分别为14.541±2.154与8.602±0.17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GSH-PX、CAT及SOD分另q为(157.63±57.44)U/L、(0.92±0.61)U/L和(131.12±27.54)U/L与(375.41±46.92)U/L、(6.44±2.25)U/L和(253.05±34.8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萃取物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内脂滴和滑面内质网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髓样改变,肝细胞表面微绒毛融合,肝血窦周围间隙结构不清.结论:黄药子萃取物中二萜内酯类成分具有肝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伸筋活血合剂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即用药组(240 g生药/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给药,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活动、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等。取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伸筋活血合剂高、中、低剂量组(60、216、g生药/kg)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天灌胃给药一次,每周按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连灌60 d。每次给药前后观察大鼠,在第60天给药后24 h以及停药观察3周后分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液学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60倍。大鼠连续60 d灌胃给药后及停药3周后,各剂量给药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大鼠比较,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和重要器官重量系数,均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组织也未发现明显毒性损伤变化。结论:服用伸筋活血合剂较大剂量和较长疗程毒性甚低,其日服剂量1.5 g生药/kg,确定为无毒性反应剂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和小鼠口服芦荟全叶冻干粉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试验设计人用安全剂量和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以SPF级ICR小鼠测定最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试验;用SPF级SD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176只大鼠按性别与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芦荟全叶冻干粉高(6.10 g生药/kg·d)、中(3.41 g生药/kg·d)、低(0.71 g生药/kg·d)剂量组,每日按1.0 ml/100 g灌胃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灌胃26周,并分别于给药13和26周停药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小鼠体重增长及大体解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长期毒性中、低剂量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及摄食量等未见明显异常,高剂量组会导致动物稀便,停药后恢复正常。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检查未见与毒性作用相关的异常变化,病理剖检和组织检查高剂量组给药26周部分动物出现小肠黏膜变性、坏死、脱落,结肠固有层棕色色素颗粒沉着,中剂量和恢复期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小鼠口服灌胃芦荟全叶冻干粉允许的最大给药量为48.78 g生药/kg·d,相当于人日用剂量的687倍;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芦荟全叶冻干粉高剂量长期给药对SD大鼠的胃肠道有不良影响,停药后可渐恢复,中剂量未见异常。提示芦荟全叶冻干粉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其应用安全剂量应低于3.41 g生药/kg·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牛黄解毒滴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90 d长期毒性.方法 取健康大鼠80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小、中、大剂量组,各20只.对照组给等容量新制蒸馏水;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4.1、8.2、16.4 g/kg牛黄解毒滴丸,上午定时空腹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个月.采用小白鼠最大耐受量测定法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 对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9 g/(kg·d),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20倍;停药后24 h大剂量组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89±5)%比(84±4)%,P<0.05],其他指标各组都在正常范围内;停药后2周,即恢复期,淋巴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停药后24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组大鼠的ALT、AST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3±7)、(44±9) U/L比(35±9) U/L,(221 ±35)、(233±34) U/L比(197±35) U/L],停药后2周降至正常范围内.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对动物一般行为活动、体重增长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黄解毒滴丸未见明显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葡萄膜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于大鼠足底部注射伤寒杆菌内毒素(LPS)200μg以复制大鼠葡萄膜炎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对容生理盐水)组、白芍总苷(4.8 g/kg,每隔6 h给药1次,共3次)组、醋酸泼尼松(0.05 g/kg,给药1次)组,复制模型前1 h开始灌胃给药。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临床改变,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大鼠眼部组织学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炎症发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炎症临床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与玻璃体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加剧;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炎症临床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与玻璃体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改善。结论:白芍总苷对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1):43-45
目的:筛选西归不同溶剂提取物组分的抗疲劳活性。方法:通过负重游泳以复制小鼠疲劳模型。96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氯化钠溶液)组、西归A组分[石油醚提取,667.89(生药)g/kg]组、西归B组分[乙酸乙酯提取,1 373.58(生药)g/kg]组、西归C组分[正丁醇提取,758.33(生药)g/kg]组、西归D组分[水提取,49.09(生药)g/kg]组、西归E组分[水不溶性,245.95(生药)g/kg]组、西归F组分[水溶性,48.44(生药)g/kg]组、人参皂苷(0.2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通过负重游泳实验测定小鼠游泳力竭时间以筛选西归抗疲劳活性成分。60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氯化钠溶液)组、人参皂苷(0.2 g/kg)组与西归F组分的高、中、低剂量[96.88、48.44、24.22(生药)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测定小鼠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的含量。72只KM小鼠按上述方法分组给药,另设模型(等容生理氯化钠溶液)组,测定小鼠股四头肌中乳酸(LA)、丙二醛(MDA)、肌糖原(MG)含量与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西归B、D、F组分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P<0.01)。西归F组分3个剂量可明显增加小鼠血中RBC数;高、低剂量可明显增加小鼠血中Hb含量(P<0.01或P<0.05)及增加模型小鼠MG含量,减少MDA含量;中、低剂量可明显减弱模型小鼠LDH活性;3个剂量可明显减少模型小鼠LA浓度;低剂量可明显增强模型小鼠SOD活性(P<0.01或P<0.05)。结论:水溶性成分可能是西归的抗疲劳活性组分,其与增加能源物质储备、减少不良代谢产物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山药多糖的单糖组分,并分析其对镉致大鼠肝脏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闪式提取法提取山药多糖RDCP,以Sephadex G-50、DEAE-Sepharose CL-6B及TLC法初步探讨山药的单糖组成,并以冷冻干燥法分别获得组分RDCP-A及RDCP-B。选用体重为(110±10.0)g的11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将其随机分为11组,即对照组,镉染毒组,灌胃RDCP-A 50、200和500 mg/kg组,灌胃RDCP-B 50、200和500 mg/kg组,灌胃1/2RDCP-A+1/2RDCP-B 50、200和500 mg/kg组,对照组与镉染毒组分别灌胃0.9%生理盐水,2 h后镉染毒组及各糖组腹腔注射氯化镉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灌胃14 d,末次染毒24 h后处死大鼠,分别测定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结果山药多糖中的单糖主要以甘露糖及半乳糖或葡萄糖等组成。大鼠镉染毒14 d,肾脏脏器系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灌胃山药多糖之后染毒镉,随着RDCP-B摄入剂量的增加(500 mg/kg),其肝脏、肾脏脏器系数与镉染毒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500 mg/kg 1/2RDCP-A+1/2 RDCP-B组,其肾脏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脏MDA、SOD及血清ALT在染毒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先摄入山药多糖,之后染毒镉,其中RDCP-B 200和500 mg/kg组其SOD和ALT与镉染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灌胃200 mg/kg RDCP-B对肝脏MDA的影响不大(P0.05),但当升高到500 mg/kg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500mg/kg 1/2RDCP-A+1/2 RDCP-B组,其MDA、SOD和A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药多糖组分中的RDCP-B对镉致大鼠肝脏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比较制何首乌醇提物、水提物的血浆代谢表型差异,并结合肝功能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探究两种提取物致大鼠肝毒性血浆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3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制何首乌醇提组、水提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给药组均按生药40 g·(kg·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法致雌性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分别于造模开始(预防给药)和造模结束后(治疗给药)经口灌胃给予鳖甲煎丸(1.5、0.75、0.375、0.188 g/kg),一日1次,连续30 d。给药末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水平,并测量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乳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预防给药时,1.5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375和0.188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血清孕激素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75和0.375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的程度明显受抑,腺细胞增生减少,并且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增生的腺细胞形成结构基本正常的腺泡腔(P<0.05,P<0.01)。治疗给药时,1.5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鳖甲煎丸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的作用抑制雌性大鼠乳腺腺体的增生,并使增生的腺细胞形成正常的腺腔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