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例患者虽然病情严重,但给予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结论术前改善心功能,严格术后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例患者虽然病情严重,但给予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结论 术前改善心功能,严格术后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 结论 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左心房减容原位自体心脏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66.7%)、心律失常1例(33.3%)、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33.3%),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随访患者状态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心功能的维护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颇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52-2253
回顾性分析本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资料200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20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统计数据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将筛查出的危险因素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肺部感染、手术之前并发症糖尿病、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90min、手术之前并发肾损伤、手术之后射血分数小于等于40%、手术之后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二次换瓣手术和抗凝治疗不恰当属于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通过外科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多样化特点,患者手术之后需要结合自身疾病特点以及有关危险因素实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脏病种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术前心功能Ⅳ级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20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对其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护、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抗凝治疗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62例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心脏大血管外科施行的〉60岁高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病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3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8例。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24例,左房血栓清除15例,三尖瓣成形术29例,左房折叠31例。共置换瓣膜70枚,生物瓣59枚、机械瓣11枚。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3.22%(2/62)。术后并发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呼吸功能不全8例,心律失常19例,急性肾功能不全8例,精神症状3例,无并发脑血管意外、切口愈合不良、精神症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其中52例患者随访3至8个月。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指证,细致的手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与单纯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毕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右房内径、左房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中联合应用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总结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肺高压患者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 施行瓣膜置换的术后患者52例,术后入住ICU监护,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动脉血压、CVP、肺动脉压变化,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结果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呼吸衰竭6例,心脏破裂1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死亡2饲,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监测体征变化,加强气道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肺高压,对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肺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接受同期外科治疗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1例,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工作,是保证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同期外科治疗疗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呈上升趋势,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病死率为5%~9%[1],较单纯瓣膜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要高。因其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故术后监护难度增加,恢复慢。我院自2002年3月—2005年8月行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6例,现将术后监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病人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6.5岁。病史最短30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80岁以上超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例80岁以上超高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结果全组肺叶切除9例,局部切除1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78.3%,3年为50.6%,5年为18.4%。结论对80岁以上超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应抱积极态度。综合判断生理年龄,正确判断手术适应证,选择分期较早的患者,尽量使用微创方法,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加强围术期处理确实能使此类患者获得较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92-2293
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半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体外循环,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中护理风险,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1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AF实施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包括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低体温、皮肤压疮、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感染等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中11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出现心室颤动,31例患者体外循环复温后出现低体温,1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发现左心房顶部出血,经处理后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8~310min,平均(245.32±34.40)min。结论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AF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士做好详尽的护理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后天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是瓣膜外科目前面临的危重病之一,本文报告近一年来10例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均为高龄重症.术后在ICU监护治疗,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案。方法:19例合并非心脏疾病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在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对其合并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合并肺癌患者术后出现左支气管漏、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1.4)h,平均住ICU时间(1.4±0.8)d,平均住院时间(27.6±11.7)d。术后随访6个月~9年,无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无脑梗死等神经事件。结论: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分次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期外科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并未过度增大,不影响疾病恢复,患者总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78例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7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5例。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复发2例。结论 心脏肿瘤以心房粘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心脏恶性肿瘤诊治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CABG,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6例患者共换瓣6个,搭桥11支。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术中完善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及提高术后监护水平,同期实施瓣膜置换+CABG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岳海燕  温晓静  侯芳  王美涛 《妇幼护理》2022,2(24):5721-5723
目的 探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57 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9 例) 和对照组(2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精 神状态及生命质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生命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与精神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能够改善心功能和精神状态,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