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连续腹腔注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过程中,观察成年雄鼠(Sprague-Dawley)体感诱发电位(SEPs)的变化,以探讨T_3对大鼠本体感觉传导功能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颅顶(C_3)可记录到N_1,P_1,N_2及P_2成份,注射T_3后大鼠SEPs的P_1,N_2和P_2成份的峰值潜伏期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缩短,而N_1成份的峰值潜伏期无变化。由此町见,T_3对大鼠本体感觉传导成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慢性缺氧性脑病与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方法:采用上海海神医疗仪器公司NDI-092型诱发电位仪,方波脉冲刺激正中神经,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对侧C_3、C_4处,记录P_1、N_1、P_2、N_2、P_3、N_3波。结果:慢性缺氧性脑病患者SEP各波潜伏时及波幅与本试验室正常值比较,潜伏时延长,波幅减低(P0.05),尤以N3波潜伏时延迟明显。结论:N_3波可能是反映大脑皮层损伤的较为敏感的指标,SEP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慢性缺氧性脑病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80例正常健康人的体感诱发电位结果为标准,对114例神经衰弱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71.1%的神经衰弱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表现为波型畸变、潜伏期延长和波幅异常。表明神经衰弱患者存在脑功能障碍,体感诱发电位是评价神经衰弱患者脑功能损害的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对颈椎病诊断的意义,检测了15例颈椎病患的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颈椎病患SSEP的N20、P25波潜伏期及N13-N20峰间潜伏期(即中枢神经传导时间,CCT)和N13-P25峰间潜伏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其SSEP异常率为73,3%。提示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能客观评价颈椎病患的神经功能,有助于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30例昏迷患者分别在病程的急性期、3个月、6个月时作BAEP、SSEP检测.结果:急性期BAEP检测30例均异常,其中双侧异常17例,单侧异常13例,表现为Ⅰ波后各波潜伏期(PL)延长或波形消失,波间潜伏期(IPL)延长.Ⅲ波、Ⅴ波存在者预后好,消失者呈重残、植物状态或死亡.急性期SSEP正常6例,异常24例(80%),表现为皮层电位异常,N20波缺失,PL延长,波幅严重降低,波形离散.24例SSEP异常者中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13例(其中5例死亡)(54%).17例BAEP严重异常者SSEP也同样表现为严重异常.结论:BAEP、SSEP联合检测能分别反映脑干及大脑的功能,能早期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尤其SSEP皮层电位N20异常程度可客观判断脑病变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记录了36例ADHD患儿在两种不同注意状态(主动注意、被动注意)视觉诱发电位(VEP)晚成分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主动注意状态P_3波出现率较被动注意状态高,主动——被动注意状态间VEP的N_1—P_2波幅变异大。而ADHD组患儿主动—被动注意状态间P_3波出现率无差异,N_1—P_2波幅变异小,但轻、中、重症之间N_1—P_2波幅变异有区别且逐渐减小。结果提示:ADHD患儿的主动注意力较正常儿差,VEP晚成分的检查可以为ADHD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子计算机迭加平均技术,记录了24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4名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和32名正常受试者的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s)。在24名甲亢患者中F_(?)峰值潜伏期延长者12例,N_(13)-N_(20)传导时间缩短者2例;4例甲减患者中,Ep峰值潜伏期延长者3例,N_(20)峰值潜伏期延长者1例,N_(13)-N_(20)传导时间延长者1例。结果表明,甲状腺机能异常者不仅可出现外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而且也可能出现中枢传导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11例基本健康百岁以上的老年人脑电图(EEG)及脑电位分布图(BEAM)表明主频率变慢,能量低,频率及波幅分布的前后差别消失,但BEAM显示仍以头后部能量最高。5例双颞不对称。6例做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BEAP仅1例Ⅰ、Ⅲ波峰潜伏期延长。ERP外源成分(P_(?0),N_(100))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内,内源成分(N_(200)P_(?0?))潜伏期中无1例两者均正常者。其中N_(200)仅1例正常.P_(300)两例正常。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ERP的检测方法和240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探讨P_?波正常值范围及影响因索。结果表明.P_?波潜伏期为343.64±25.47ms,波幅P_?——N_?为7.15±3.90ηV,N_?——P_?为13.13±5.41μ。潜伏期、波幅与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同时观察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30名帕金森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刺激正中神经,记录顶叶体感诱发电位的N20、P25、N30波,额叶的P20、N3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刺激胫神经,记录顶叶体感诱发电位的P40、N50、P6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上肢额叶N30和下肢N50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上下肢SEP同时出现异常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缺乏的结果,下肢N50波幅比上肢N30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14岁儿童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量正常儿童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EP)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IN—SEP),探讨儿童SEP正常值。方法:1~14岁正常儿童390名,分13组,每岁为一组,均行双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取单肢结果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SEP波潜伏期随年龄增长先缩短后延长,但不同部位的电位表现并不一致。峰问期没有年龄规律。结论:严密的正常参考值是正确分析儿童SEP结果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SEP)与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MSEP)在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中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方法:对37例CI患者与21位正常对照者进行MN-SSEP和MN-MSEP检测和比较.结果:①CI组中患侧MN-SSEP中N20波消失和MN-MSEP各波消失;②CI组中患侧MN-SSEP正常,MN-MSEP中N20、P25的峰潜伏期(PL)正常,而N35、P45、N60的PL延长,这些异常成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以N60的PL延长(异常)尤为显著;③CI组的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20波的消失与皮层功能缺失或上传感觉通路阻断有关.N20波正常,而其后的皮层电位异常可能与皮层间的网络连接被破坏使传导受阻有关,N60波异常的突出表现可以作为观察皮层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_(300)、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测验,并做了头颅CT和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3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结果: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心理测验,韦氏法智力低下率为7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1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20%,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为40%,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率为71%,正常对照组四种诱发电位的正常率是100%。头颅CT结果与亚临床肝性脑病无关。结论: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中是异常的。事件相关电位更为敏感,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视觉诱发电位的关系,本研究对32例慢性精神分例症病人进行了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的评定,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发现,右P_1波幅、N_2幅差与精神症状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右侧P_1波幅较好地反映了阴性症状;N_2幅差反映了整体精神症状,尤其是阳性症状。文中讨论了这一发现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20例患者VEP、SEP、BAE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患者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 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种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新诊断的MG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VEP、SEP及BAEP。结果:与正常人比较,VEP 6例(30%)异常,其中5例双侧和1例单侧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EP 4例(20%)异常,其中3例双侧和1例单侧N13-N20波间期延长,波幅降低; BAEP 9例(45%)异常,其中7例双侧和2例单侧的Ⅲ-Ⅴ和Ⅰ-Ⅴ波间期延长,Ⅲ、Ⅴ波波幅减低。结论:有部分MG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提示他们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通路不同程度受损害,并且这三种诱发电位可能对胆碱能传递受损程度的判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听神经传导功能情况.方法:对55例MS患者共60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异常波形进行分析,以及结合颅脑和脊髓磁共振(MRI)的表现来探讨听神经脱髓鞘损害部位.结果:BAEP波幅单侧异常20例,双侧异常5例,包括Ⅰ波两耳潜伏期有显著差异者12例,Ⅰ波消失单侧、双侧各2例;分化差、潜伏期不肯定3例,潜伏期延长4例.其中,临床上患者单侧耳主观听力下降3例.同时,BAEP显示脑干部分损害11例,MRI显示脑干病灶9例.结论:55例MS患者中,25例存在听神经远端脱髓鞘损害,主要表现为Ⅰ波两耳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4例BAEP为Ⅰ波潜伏期延长,4例Ⅰ波消失,3例听神经脱髓鞘严重者出现听力严重障碍或失聪.  相似文献   

17.
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脑电生理学部分相关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部分神经电生理学基础。方法:以47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为研究组,41例正常职业高中生为对照组,进行EEG、脑诱发电位测定。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EEG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V潜伏期延长(5.8±0.1/5.5±0.1,F=9.803,P<0.01),波III波幅显著降低(3.5±0.1/3.8±0.1,F=4.711,P<0.01);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104.4±6.1/124.4±6.6,F=4.386,P<0.05),P2波波幅显著增高(5.6±0.4/3.9±0.4,F=7.222,P<0.01);P300的靶P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非靶P2波波幅暴力攻击组显著增高(P<0.01);脑电图各项指标与多项脑诱发电位指标之间相关。结论:暴力攻击行为青少年对外周刺激的感觉认知加工过程异常,提示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8.
同时记录的27例PERG和PVEP显示;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b波减低,P_(100)正常或b波和P_(100)潜伏期均延长,RCT正常;急性视神经炎的特点是b波正常,P_(100)潜伏期和RCT延长;视神经萎缩多表现为b波和P_(100)消失。提示PERG与PVEP联合应用较单项检查更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 30例临床无明显肝性脑病的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 (SSEP)检查。结果显示 ,肝硬化组VEP和SSEP各波潜伏期及SSEP的N13~N2 0、N13~P2 5峰间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肝硬化组VEP的P10 0、N12 5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组VEP、SSEP的异常率分别是 36 .7%、6 0 %,有 1种或 2种诱发电位异常的患者占 76 .7%。以上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在临床发生肝性脑病之前 ,已经有脑诱发电位异常和脑功能损害。脑诱发电位能敏感、客观地早期诊断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性肝性脑病 ,其中SSEP最敏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刺激健康成人胫后神经 ,分别于腰骶段、下胸段和颈段脊髓表面或脊椎皮肤表面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类型、起源和临床应用 ,一直是临床神经电生理工作者所注目的重要课题。经过 30余年的努力 ,SEP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很多进展 ,兹综述如下。1 腰骶部体感诱发电位的类型和起源通过刺激健康成人下肢周围神经 ,采用表面电极 ,可以在腰骶椎皮肤表面记录到由两个潜伏期不同的阴性波组成的SEP ,其中第一个阴性波的潜伏期随着记录部位向第 12胸椎移动而不断延长 ,而第二个阴性波的潜伏期在腰骶椎随着记录部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大。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