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我区某毛纺厂利用办公楼地下室培植平菇。从12月上旬第一次采集平菇后到次年3月下旬,在楼内工作的78名工作人员中先后发生蘑菇肺52例(包括2名培植工和50名楼内工作人员),发病率为66.7%;而楼外的12名工作人员无1人发病。 现场调查 培植平菇的地下室有门与楼道相通,门开时可见有“白色烟雾”从门内弥散出来,带有特  相似文献   

2.
该平菇养殖室是一座一层楼房的地下室,建筑面积740平方米。楼上为某公司的办公室、招待所、商店和饭店。1989年1月7日和1月17日该公司分两次购入半成品平菇菌苗8千个,于地下室养殖,每日机械通风半小时。2月1日开始采菇,共采1周。从1月27日至2月4日,养殖工人及全楼工作人员共31人全部发病,其中3人住院,发病率为100%,无1例死亡。据该楼工作人员反映,在采菇那几天早晨,一进楼门可见楼内有朦胧雾气,调查时发现在养殖室及楼上办公室、招待所地面上有一层白色霜样物——落地孢子生。  相似文献   

3.
1979年长春某工地发生13例金属烟雾热,现报告及下. 13名工人进入1.0×0.5米截面的地沟内从事维修暖气管道作业,在进行电焊及水焊切割镀锌皮的管道时,有大量白色烟雾产生.工人连续作业4小时,工作结束后1-3小时相继全部发病. 13例均为男性,年龄25—43岁,平素健康。大  相似文献   

4.
梅山某厂副业组在坑道内采用棉子壳法培植平菇获得成功、但工人亦因吸入大量平菇孢子尘而罹患平菇工肺.现将有关临床资料,现场调查及实验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该厂副业组有6名工人,4男2女,年龄在35—50岁之间,从事平菇作业6—18个月,分别在其参加此作业1—2个月后便相继发病。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诸如有咽部搔痒感、刺激性剧咳、常咳吐出大量“蛋羹样或豆腐花样”的粘稠痰.3例患者时儿痰中带血、伴胸痛及胸部紧束感,2例发热39℃,乏力、头痛及恶心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5.
我厂某车间自1980年1月以来,为提高钢材表面质量,开始用氢氟酸酸洗处理钢材。其成份:氢氟酸约4%,硝酸14%。酸洗温度为0~60℃。在加温与酸洗钢材时厂房空气中含氢氟酸烟雾有强烈的腐触和刺激作用。同年8月间,对该操作现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现场卫生学测定 现场空气采样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当时的温度为33℃,气压为749毫米汞柱。距氢氟酸槽0.5米、高1.5米的呼吸带位置,使用CD—1型大气采样器,外接吸收管采样。用氟试剂一镧盐比色法测定,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索蟑螂防制方法,验证几种处理方法对德国小蠊现场的杀灭效果。方法采取一般场所常规滞留喷洒,重点部位喷洒灭蟑毒粉,地下室喷射热烟雾。结果施药第1天,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为84.21%~92.11%,第2天为93.75%~96.11%,第3天为93.75%~100%。结论几种药剂对德国小蠊的杀灭作用是明显的,对危害较重的场所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6处平菇生产现场、377名栽培人员的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检查、免疫学研究、霉菌培养和动物实验证实,以棉籽皮为培养基栽培平菇,其职业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是平菇本身释放的担孢子,而与普通高温放线菌、小多芽胞霉菌等嗜热性放线菌的孢子无关。本文并探讨了平菇栽培人员呼吸道疾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征,建议将临床诊断分为蘑菇孢子过敏性支气管炎和肺泡炎(蘑菇工肺)。  相似文献   

8.
汝雯 《长寿》2003,(4):35-35
菠菜平菇肉片汤 原料:菠菜100克,鲜平菇100克,猪瘦肉100克,鲜汤1000克,味精、料酒、精盐、榨菜、香油各适量。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段,鲜平菇、猪肉、榨菜洗净切片,备用。将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鲜汤,放入平菇、肉片、榨菜,烧沸后再放入菠菜、料酒、味精、精盐,淋上香油即可。 特点:此汤有健脾养胃、  相似文献   

9.
某家用电器厂进行配电箱酸洗工序过程中 ,将产生的盐酸雾直接排向某小学 ,使 19人发生急性轻度氯化氢中毒 ,33人发生刺激反应 ,事故调查如下。1 现场卫生学调查1999年 3月 2 4日上午 9:0 0左右 ,某校正在上课的二年级师生感觉一股刺激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 ,只见白色烟雾从北面的门窗外弥漫过来 ,约 10min左右 ,有数 10名学生相继出现了流泪、头晕、呛咳、胸闷、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至次日上午 ,共有 5 2人住院治疗。该小学二年级教室北面 10m处是某家用电器厂的酸洗车间 ,事发当天上午 8:30 ,酸洗车间五名女工戴纱布口罩及防酸手套 ,将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JWX-V型热烟雾杀虫剂对蚊、蝇、蜚蠊的药效。方法将该制剂稀释成1%油剂后,实验室模拟现场按1、2、3、4 ml/m3剂量喷烟分别作用30、60、90、120 min,观察3种试虫击倒及死亡情况;现场按3 ml/m3剂量喷烟作用60 min,观察试虫死亡情况。结果实验室对试虫的药效与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呈正比,在按3 ml/m3剂量喷烟作用60 min时,3种试虫60 min击倒率均>95%,24 h死亡率均为100%;现场按3 ml/m3剂量喷烟作用60 min,对蚊、蝇60 m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100%和96.07%,对蜚蠊24 h平均杀灭率为95.06%。结论 JWX-V型热烟雾杀虫剂对蚊、蝇、蜚蠊有较好的熏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起急性胃肠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单位部分职工、家属发生急性胃肠炎的原因.方法对该单位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罹患率为31.03%(378/1 218).病人均有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1份居民家中饮用水菌落总数(1 100 cfu/ml)、总大肠菌群(920 cfu/100 ml)、粪大肠菌群(220 cfu/100 ml)和氨氮(0.06 ml/L)、亚硝酸盐氮(0.005 ml/L)均超标.结论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认定这是1起因饮用水源受污染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爆发疫情.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20日上午,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渠河村农民刘某、李某从独山采摘鲜蘑菇分别约6009、9009,当天中午即择洗炒熟食用。两户共13人,除一人未食用外,其余12人均食用了炒熟蘑菇,食量209至1509。食用者均先后出现中毒症状,并住院治疗,无死亡。1流行病学调查1.l现场宣类形态学鉴定现场调查发现有野生草生长残留痕迹及少量新鲜革。现场采摘的鲜野蘑菇与患者家中残留野蘑菇一致,均为菌体白色,比较细长;菌盖直径7cm~12cm,菌柄白色,光滑,基部膨大,长约gcm,粗Zcm;菌环在柄上部,菌托白色,肥厚或苞状。专家鉴定为白毒伞。1.…  相似文献   

13.
1994年6月4日,呼和浩特铁路局某车站发生一起整车江米(车号P623631)被特丁磷污染的运输案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化验室检验,查明了污染源。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回现场勘察在某车站粮库专用线距停放车皮约sin处,嗅有大蒜臭味。车内装物(60000kg)已全部卸下,以白色尼龙编织袋装(50kg/袋),混合码垛,旁边的兰色尼龙编织席垫上有约700kg散江米,亦有大蒜臭味。开启车门,有强烈的大蒜臭味扑鼻。在列车运行前端的车底板右侧一角有一约100X50cm大小的湿痕;车门外皮底边有一15XIscm大小的湿痕。车皮内无洗刷标志。回.2现场工…  相似文献   

14.
金属烟雾热合并亚急性铅中毒1例王玲安王立国贺晓玲周慧仙杨立延边疆许某,男,30岁,某石油公司水电焊工,间断接触低炭钢焊条6年。1993年8月18日,在拆除地埋柴油罐(容积60吨,上有一直径1米的出入口)时,由许某1人在罐内水焊切割。切割时产生大量白色...  相似文献   

15.
2000年4月大连某厂切割废钢板时释放出大量氯化锌、氧化锌等烟雾造成污染,导致现场7名工人中毒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关节酸痛等,到本市某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予以抗炎等治疗无效而转送我院,明确诊断为急性锌中毒(铸造热),经半月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现场调查 2000年4月,7名气焊工切割曾盛装过氯化锌及镀有氧化锌及其它毒物的钢铁容器时,现场环境温度较高且通风不良,切割当时冒出黄白色烟雾(氯化锌、氧化锌、氮氧化物等),工作2h后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关节酸痛等症状,在此环境中继续工作两天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有高度化学活性的物质 ,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及医疗卫生器材工业。迄今为止 ,有关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报道甚少。我院在南京市“12 .1”环氧乙烷特大泄漏事件中 ,抢救了一批中毒患者 ,现报告如下。1.现场资料 :1999年 12月 1日中午 11时 40分左右 ,南京浦口区泰山新村转盘处发生一辆外地槽车与拖拉机相撞事故。直径 3m、长 15m ,装有 2 4吨环氧乙烷的大型槽罐与车头脱落 ,槽罐安全阀盖被撞掉 ,向外猛射出浓白色烟雾。仅几分钟 ,距储罐 10m范围内 ,环氧乙烷浓度为 12 98mg/m3 ,2 0 0m2 的路面上结起了半人多高…  相似文献   

17.
1989年7~8月,我们对哈尔滨市某粮食部门育龄女工进行了妇科疾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对象1.力工某粮库、盐站、面粉、粮食加工厂的力工。他们从事体力劳动,负重约为25公斤(100米左右)30~40次/日。  相似文献   

18.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 2 1日 ,化州市平定镇新华小学发生一起 2 6名小学生食物中毒事故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 ,确认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 1 发病经过2 0 0 3年 5月 2 1日上午 6时 30分 ,化州市平定镇新华小学学生食用村民李某赠送的糕点。糕点有两种 ,一种是从平定圩某糕点摊档购买的棕黄色发糕 80 0个 ,另一种是李某亲家送来的白色糯米米乞 10 0个。共计有 118人食用了棕黄色发糕和白米乞 ;进食约 10 0min后出现首例呕吐…  相似文献   

19.
某单位跳蚤侵害的调查与控制姜法春李国武1997年9月,某单位发生跳蚤侵害,职工被咬严重。我们深入现场调查,发现为猫栖息引起的猫栉节蚤侵害,并采取了环境治理、捕猫灭鼠、敌敌畏热烟雾熏杀相结合的办法,有效控制了蚤害。1现场概况该单位为二层水泥建筑结构,一...  相似文献   

20.
燃烧烟雾,尤以塑料为主的高分子化合物燃烧所产生烟雾对人体有害。本文报道了因电缆失火引起的7例急性烟雾中毒病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攀技花矿务局矿建处井下施工地段于1991年12月25日发生电缆燃烧,现场离井口500米斜并巷道处,电缆名称为 ZQD_(20)-10000V 罐装铅包纸绝缘不滴流电缆,直径为30毫米,铜蕊导线,外为聚氯乙烯塑料、沥青和铅包纸包裹,铅包纸定性检查铅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