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投入: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文献整理法.结果 投入是雇员持续的、积极的情感激活状态,其特征为活力、奉献和专注;国外关于投入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倦怠和投入是可以相互区分的两个心理学概念.结论 投入是倦怠未来研究的新方向,应当对工作投入问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耳廓软骨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主因"左耳水肿红斑3 d"于2007年10月9日来空军总医院门诊就诊.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耳烧灼、痒痛,次日晨耳前上部位突然高度水肿、胀痛难忍,自服"扑尔敏"、外用"肤轻松",症状不能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耳廓前部红肿,触之坚硬,压痛明显,表面无破溃、渗出糜烂,耳垂正常.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11岁.右膝斑块7年就诊.7年前无诱因患者右膝部出现豆粒大小红色丘疹, 圆形, 边界清楚, 表面无鳞屑, 无水疱、 大疱, 无出血、渗出、溃破, 自觉微痒, 当时未介意.此后皮损渐增至鸡蛋大小, 偶感瘙痒, 无其他任何不适, 按"湿疹"在多家医院诊治, 皮损从未消退.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最常用的指标,而考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更好地组织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既能涵盖《组织学与胚胎学》主要内容,又能够有一定区分度的试卷,我们将Microsoft Excel软件应用到其中,具体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有限自制力的理论假设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我控制与理性和谐的生活秩序息息相关。近十年来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表明.自制力类似于肌肉的力量,是有限而易消耗的,休息后能自动恢复;为了克服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需要的矛盾.个体倾向于有选择地使用宝贵的自制力资源;通过预期、启动等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制力消耗的效应.通过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制力的强度。未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找到直接测量自制力资源的途径.确立有限自制力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实际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具有病态的消费心理,但却有约20%的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清.结论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应受到关注,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苑  吴泰顺  朱志良 《医学信息》2008,21(4):439-441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出现,给众多网站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网站更加的注重与用户的交互性,让用户也成为了网上信息的提供者,网上虚拟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疫苗接种网上虚拟社区的建设,这种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虚拟社区,将吸引想从该网站--疫苗接种大众资讯网获取各种疫苗接种信息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在这里可以充分的与他人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尽情交流疫苗接种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平  刘伟 《医学信息》2008,21(6):966-967
目的 通过研究骨科创伤患者引发的血栓栓塞及肺动脉栓塞,以探讨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病死率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方法 统计自2000年2月~2006年1月的骨科创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及肺动脉栓塞共18例(960人).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血栓栓塞占骨科创伤病人并发症的2.76%.肺动脉栓塞占血栓栓塞的10.02%(3人).且全部死亡.其中年龄大于50岁,合并腰椎、骨盆或下肢外伤的病例占所有血栓栓塞病例的56.31%(11人).结论 年龄大于50岁,肥胖病合并腰椎、骨盆或下肢外伤,合并心血管病患,长期制动的患者,引发血栓栓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病人可因下床,排便,咳嗽等而突然导致肺动脉栓塞死亡.诊治和预防血栓栓塞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与血清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乙肝感染模式的患者与HBV-DNA定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 荧光定量PCR (FQ-PCR) 检测HBV-DNA, 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和HBsAg、 HBeAg阳性组 HBV-DNA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96.61%和100%.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DNA含量平均水平为3.86×108, HBsAg、 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平均水平为1.73×108;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和HBsAg、 HBcAb阳性组检出率也较高, 达45% 以上, HBV-DNA含量平均水平分别为1.30×107和1.31×106.结论:FQ-PCR检测HBVDNA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在乙肝的诊断和治疗中, 不能单凭两对半的检测, 同时应做HBV-DNA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郭磊  冯洪山  张宛东 《医学信息》2008,21(2):244-246
目的 探讨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常用中药饮片进行分析,总结其特性.结果 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产地和加工的不同,使同一种饮片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差异.结论 要从立法、标准的制定、生产和加工各个环节入手.才能确保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非优势动脉侧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法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3月—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勒流医院行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的22例(22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7~56岁;电锯、砂轮伤8例、切割伤6例、压砸伤4例、夹伤4例;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11例、环指3例。患者术中均采用动脉静脉化再植离断指,术后均行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治疗。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再植指体外观、放血切口、甲体生长、关节自主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及再植指的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术后末次随访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标准评价再植指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本组患者再植指成活率为95.5%(21/22)。21例患者再植指体外形满意,指腹饱满、无明显萎缩,放血切口无凹陷、挛缩;1例夹伤因离断指体挫伤重、甲床损伤严重患者出现指甲生长不平整、翘甲现象,余其20例患者再植指指甲生长基本平整。手指指间关节可正常参与日常生活、工作,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7 mm),指端红润、血运良好。末次随访断指再植功能评定优20例、良1例。结论 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行末节再植,再植成活率高,放血切口愈合佳,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满意,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根据神经再生的特点,作为再生支架的许旺细胞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神经的深低温保存最重要的是保存许旺细胞的结构和活性。 目的:使用不同方法复温深低温保存的兔肢体,通过对比其神经组织的微观形态学变化,得到一种对深低温保存复合组织中的神经组织损伤较小的复温方法。 方法:取40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随机分为空白组、快速复温组、慢速复温组、对照组。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给予保护剂灌注,快速复温组、慢速复温组给予保护剂灌注后采用梯度化降温处理并保存于液氮中72 h,而后慢速复温组采用梯度化复温断肢,快速复温组将断肢直接放入37 ℃水浴中快速复温。复温后的各组肢体切取胫神经,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光镜、电镜、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比,空白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快速复温组、慢速复温组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纤维断裂,轴突破坏以及线粒体肿胀,与空白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快速复温组与慢速复温组比较,快速复温组显著优于慢速复温组。结果说明,深低温保存的兔断肢,快速复温方法对复合组织中的神经组织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3.
前臂解剖特点与上臂离断再植成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臂解剖对断臂再植成败的影响。方法 断臂再植病例62例,成功57例,失败5例。结果 断臂再植成功主要受断肢热缺血时间、前臂挫伤、静脉回流的影响。三者可引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进一步导致肌肉缺血液化坏死,血管腐蚀,供血丧失,再植失败,术后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及时切开减压和术前预防性前臂切开减压,可使断臂顺利成活,显著提高断臂再植的成活率。结论 肌肉缺血液化坏死是断臂再植失败的主要因素。前臂骨筋膜室的存在容易引起肌肉缺血液化坏死。前臂骨筋膜室与断臂再植的成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浅静脉动脉化重建血运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近断端指动脉,与远断端指背、侧浅静脉吻合。总结本组20例21指再植经验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21指再植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外观及功能达优良。结论:浅静脉动脉化重建血运是末节断指再植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外科温箱对手外伤患者伤口或创面愈合,以及再植手指或手成活的影响。方法同期对手外伤术后应用手外科温箱治疗59例,应用烤灯治疗54例,观察效果。结果手外科温箱治疗59例,再植手指成活率97%,伤口一期愈合率96%,感染率4%;烤灯治疗54例,再植手指成活率90%,伤口一期愈合率92%,感染率8%。结论手外科温箱能提供观察、照明、保温、保湿、供氧、消毒、操作等功能,再植手指成活率和伤口一期愈合率明显上升,感染率明显下降,是手外科必备治疗康复设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致伤原因、热缺血时间、离断部位、指体保存、血管吻合质量、动静脉吻合数量、血管危象、麻醉技术、抽烟、贫血等。同时为广大医护人员提出应对再植失败的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重建供血再植末节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13年1月巢湖紫晨手外科医院手外科中心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39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试验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19例患者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对照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末节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重点比较两组术后的成活率、指甲长度、两点辨别觉、远端指间关节(DIPJ)活动度、手指感觉、手指各关节活动度测定.结果 术后试验组再植指成活率100%(20/20)与对照组成活率为78.9% (15/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5,P=0.038).试验组再植指均外形佳,指甲生长近平整;对照组再植指均出现轻度萎缩,指甲生长均不平整.术后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指甲长度(15.6 ±2.7)mm、DIPJ活动度(62±4)°及手指感觉(S3+)、两点辨别觉(4.6±0.3)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试验组优良率(94.4%)与对照组优良率(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89,P=0.032).结论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DIPJ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8.
骨间总动脉及其分支在断臂再植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减少前臂断肢再植后缺血性肌挛缩提供血管吻合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5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对前臂的桡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正中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源、位置、外径等进行了观测。结果:前臂肌肉的血供除桡动脉、尺动脉以外,骨间总动脉及其分支均为主要营养血管之一。桡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正中动脉、尺动脉在前臂上段的下1/3处之比为1∶0.9∶0.7∶0.5∶0.5∶1。结论:在前臂上段进行断肢再植时,除吻合桡动脉、尺动脉外还应增加吻合骨间总动脉或其分支,能有效防止术后缺血性肌挛缩或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在小儿Ishikawa II区断指再植中的疗效。 方法 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对27例29指幼儿Ishikawa II区断指进行再植,断指远端均无静脉吻合条件,手术均采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来解决静脉回流问题,术中行血管移植修复静脉9例、修复动脉5例。 结果 术后29指均存活,其中6例出现回流障碍,经侧切口挑治后成活。所有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5~18月,平均10.2个月。末次随访均指尖外形尚可,指腹饱满,指甲生长近平整。其中2例指体轻度萎缩。 结论 应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治疗无静脉吻合条件的幼儿Ishikawa II区手指离断伤能提高再植成活率,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手指再植血液回流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应用离断手指远断端非优势侧指动脉与近断端指掌侧静脉或指侧方静脉吻合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病人18例,其中指动脉与指掌侧静脉吻合11例,与指侧方静脉吻合7例。 结果 成活16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 结论 指动脉静脉化为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