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1例多次输血患者产生抗-S合并抗-Wr^a的血清学及交叉配血特点。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标本进行ABO、Rh、MNS、Diego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结果经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认患者血清中存在抗-S合并抗-Wr^a。选择S,Wr^a抗原阴性献血者血样与患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患者输血后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抗-S、抗-Wr^a为低频抗体,虽然随机交叉配血相合率高,但仍需做抗体鉴定,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1例有复杂不规则抗体的标本,并探讨鉴定此类复杂不规则抗体的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对标本鉴定ABO、Rh、Duffy和Kidd等血型,采用盐水方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O,CCDee,Jk(a±b+), Fy(a+b-);基因型结果为Jk(a-b+)和Fy(a+b-)。抗体鉴定结合交叉配血试验共检出血清中存在IgG-c、IgG-E、IgG-Fyb、IgG-Jk~a抗体,筛选以上4种抗原均为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相合后输注。结论对于复杂不规则抗体的鉴定,应当明确鉴定的思路,将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组合和分析,有效提高实验室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为临床提供相合血液,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1例高效价低频抗-Mur漏检导致疑难配血的处理思路与方法,提高对MNS血型系统的认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对交叉配血主侧不合的献血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的不规则抗体,更换不同的患者与该献血者及不同的献血者与该患者重复交叉配血,对不规则抗体常规筛查“阴性”的患者追加谱细胞检测并根据阳性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交叉配血主侧4+、次侧-,更换不同患者和献血者多次交叉配血结果均相合。该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 IgG抗体效价128,IgM抗体效价16,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存在局限性,可导致抗-Mur等低频抗体的漏检。交叉配血主、次侧不合时,我们要多方寻找原因。即使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阴性,我们也需根据不同介质、实验条件,追加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以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患者Rh血型为CCDee,MN血型为NN。多种抗体鉴定结果显示,其血浆中存在同种抗体:Rh血型系统抗-f(f:ce复合抗原)合并MNS血型系统抗-M。结论 抗-f仅与具有f抗原(R0、r)的红细胞反应,且能被蛋白水解酶增强;IgG类抗-M在4℃环境的反应性更强。经过输血免疫后,患者产生抗-f和抗-M抗体,交叉配血策略为优先选择无M抗原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成分血进行RhCE抗原检测,选择无f抗原红细胞发血。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抗-JK~a抗体引起不规则抗体阳性及疑难配血患者1例。常规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吸收放散试验以及Kidd血型分型,最后用多种方法交叉配血,筛选出相合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输注。患者血型为O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不规则抗体鉴定出特异性抗JK~a抗体,Kidd分型结果Jk(a-b+)。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可以为患者筛选合适的供血者,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导致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相合产生的原因,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拯救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番禺、南沙两区各医院因交叉配血困难而送检的标本745例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15例、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33例,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151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配血不相合的A亚型12例,B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引起配血不相合分别是:自身抗体57例,药物抗体7例,同种特异性抗体87例.分别为:抗-E31例、抗-cE12例、抗-c5例、抗-Ce1例、抗-M10例、抗-Mur9例、抗-E伴抗-Mur3例、抗-Le^a 5例、抗~Le^b 3例、抗-P16例、抗-Jk^b 2例。结论:本地区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主要是同种不规则抗体,异常血浆蛋白次之,最后是ABO亚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以1K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主,抗-E比例最多;建议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时,应考虑ABO血型定型是否错误,排除异常血清蛋白影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建立Rh系统数据库,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谱细胞反应格局,患者血清中检出抗-cE、抗-Jk^b和抗-Mur。结论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多次输血史,2012年3月因宫内孕17周、重度贫血入院。患者Hb 52 g/L,需输血治疗,医院输血科输血前检查时抗体筛选阳性,遂送我室进行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本室血型血清学结果为:患者B型、DccEE、Jk(a+b-)、Fy(a+b-);抗体鉴定为抗-  相似文献   

9.
对抗C、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0岁,肺癌.血型为B型RHD阳性,已输B型RHD阳性血多次,此次配血不合申请疑难配血.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B型RH阳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检查.血型血清学检查:抗-A、抗-B标准血清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IgG型抗-D血清、抗-C、-c、-E、-e单克隆血清、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试剂、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菠萝酶自配.血清学方法ABO血型鉴定采用常规正、反定型方法,Rh血型、抗体鉴定采用盐水法、间接抗球蛋白法、菠萝酶法,吸收放散试验按文献[1]方法.实验结果:(1)患者血型为B型,ccDEE.(2)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2-4]见表1.(3)抗体特异性鉴定[1-3,5]: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0~2014年期间南充市临床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进行血型血清学调查。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疑为献血者原因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结果在77份退回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直接抗球蛋白阳性43例;检出不规则抗体18例,以抗-M和抗-E为主,其次为抗-Lea和抗-P1;未检出异常的标本16例。结论通过该次调查,掌握南充市临床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原因,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水平,避免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1.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A、抗-B红细胞以外的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疑难配血及血型鉴定困难的主要原因[1-2]。对献血员和患者进行抗体筛选,可避免因为找不到相合的血液给患者而延误治疗,因此抗体筛查试验在临床配血中非常重要。引起临床疑难交叉配血最常见的抗体是Rh血型系统的相关不规则抗体,该系统不规则抗体可单独存在,也可以联合其他抗体的形式存在。本实验室在工作中发现1例抗-E合并抗-Dia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将试验分析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1名具有抗-CD47单抗用药史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分析抗-CD47单抗效价,鉴定巯基试剂对抗-CD47单抗的洗脱效果,利用中和抗体及抗球蛋白筛选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成分。结果 患者血型鉴定为A型,RhD(+),不规则抗体筛查、DAT试验、交叉配血均为3+或4+。利用中和抗体或Gamma-clone抗球蛋白均可为患者筛选到主侧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患者输注后无不良反应,贫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利用中和抗体或Gamma-clone抗球蛋白处理患者血液标本,可以消除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尽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凡交叉配血不合时,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需作不规则抗体筛选,甚至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但仍有一些医院血库输血前检测不规范,一些临床医生对此不够重视。现将本院在配血过程中发现的抗E抗体致配血困难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1例短期内多次输血产生多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采用盐水介质法抗体筛选和鉴定IgM类抗体,用LISS-Coombs卡筛选和鉴定IgG类抗体,同时采用酶处理谱细胞辅助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Rh血型系统抗-cE,Duffy血型系统抗-Fy~b,MNS血型系统抗-Mur。结论运用不同血型血清学方法,能较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血型系统同种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健康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微孔板(96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并分类建立献血者数据库.根据受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按照电子交叉配血的原理选用ABO和Rh血型完全相同的库存悬浮红细胞备用,并以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结果 抗筛阴性的、抗筛特异性阳性(仅限Rh血型系统抗体)的临床配血标本可根据患者血型信息(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查找与猷血者血型信息相符的血拟发放;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两者结果相合率为100%,且电子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实施是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与血型血清学相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患者和献血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及抗筛试验结果阴性,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相符,模拟进行红细胞悬液出库。结果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相符的4435 U红细胞悬液模拟出库给2 330名患者输注,未观察到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不相符,未模拟出库红细胞悬液65 U。主要原因为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漏检抗-Mur;患者直接抗球蛋白C3试验阳性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直接抗球蛋白IgG试验阳性;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Ig G试验阳性。结论在完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抗原谱和增加患者、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基础上,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对不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应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1例不规则抗体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筛查细胞和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检测不规则抗体,通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红细胞表型。结果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抗-E和IgG抗-Di~a抗体。抗-E抗体、抗-Di~a抗体效价分别是4和16。结论患者血清中的抗-E、抗-Di~a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合理选择抗体筛查细胞和谱细胞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是避免发生迟发型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曹爱国 《华西医学》2012,(7):1065-1066
目的检测对临床输血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保证输血安全。方法检测对临床输血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保证输血安全。结果患者血型为O型,CCDee,血清含抗c、抗E抗体,选择不含c、E抗原的献血者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并输注,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输血前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抗体筛选对检测抗c、抗E等临床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对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一系列免疫血清学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查找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试管法做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用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抗体吸收试验、热放散试验(56℃)等,以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种类和性质。结果患者血型为AB型,血清中检测出Ig G型抗-Fyb合并抗-H冷抗体,造成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O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血型检测时,反定型有必要加O型红细胞,输血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检测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若结果阳性,应当明确抗体性质和种类,交叉配血时归避相应抗原,不可盲目输注O型红细胞,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研究血型免疫反应为基础,探讨ccDee型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案。方法血型鉴定、Rh抗原分型采用盐水介质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介质法和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介质法。结果患者血型为A,ccDee;血清中检出抗-C联合抗-E抗体;选择A型Rh(ccee)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结论对区域性献血者进行稀有血型普查,建立各型稀有血型供者资料库,并与相邻区域建立联动机制,是保障稀有血型患者临床治疗用血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