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术期麻醉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降低OSAS围术期死亡率 ,探求合理麻醉和管理。方法 :OSAS患者 14 2例 ,采用丁卡因表麻 +镇静健忘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 ,给予适度镇静催眠药物使患者嗜睡 ,保留自主呼吸 ,能按指令主动配合气管插管。先行盲插 ,失败后喉镜明视 ,估计插管困难直接用纤支镜导引 ,病情重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 :患者意识完全清醒 ,吸空气 >10min ,SpO2 >90 % ,吸净气管、口腔内分泌物拔管。结果 :14 1例经鼻气管插管 ,1例气管切开 ,96例盲插成功 ,32例明视 ,13例纤支镜导引。诱导期有轻微呼吸抑制 ,经指令深呼吸和面罩吸氧后 ,SpO2 迅速 >90 % ,无一例诱导期发生险情。 2 3例术后 30min内拔管 ,115例带管回病房于术后 ( 10± 6 )h拔管 ,3例术后气管切开。 3例术后出血 ,其中 2例未拔管 ,1例拔管后 4 0min并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 ,经抢救脱离危险。全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镇静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 ,术后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是预防OSAS围术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春萍  姜凤鸣  李大光 《吉林医学》2008,29(24):2296-2297
目的: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和围术期的麻醉管理,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术期的麻醉风险及病死率。方法:OSAHS患者30例,采用丁卡因表麻+镇静健忘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给予适度镇静催眠药物使患者嗜睡,保留自主呼吸,能按指令主动配合气管插管。先行盲插,失败后喉镜明视,估计插管困难直接用纤支镜引导,病情重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吸空气〉15min,SpO2〉93%,吸净气管、口腔内分泌物后拔管。结果:30例经鼻气管插管,19例盲插成功,9例明视,1例纤支镜引导,1例术前气管切开。诱导期有轻度呼吸抑制,经指令深呼吸和面罩吸氧后,SpO2迅速〉93%,无1例诱导期发生险情。25例术后30min内拔管,4例带管回病房于术后(6±2)h拔管,1例术后气管切开。结论:慢诱导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为困难插管提供了充裕的插管时间,术后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是预防OSAHS围术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杜锡荣 《求医问药》2011,9(5):15-16
目的:为预防及避免全麻患儿因气管插管引起的种种并发症的发生,寻找最佳的全麻患儿手术拔管时机。方法:搜集2009年1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全麻条件下外科手术的8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为2组,每组40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按照临床通常依照的气管拔管指征进行拔管操作,对观察组的40例患儿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出现呛咳及吞咽反射后,并且患儿的SpO2>0.95时,进行气管拔管操作。然后观察两组患儿气管拔管后SpO2的变化及患儿有关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儿在气管拔管后,SpO2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患儿气管拔管后出现烦躁、呕吐等相关情况的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出现呛咳及吞咽困难等生理反射以及SpO2>0.95时,进行气管拔管操作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朱琼芳  黄毓婵  陈旭素 《吉林医学》2012,(30):6702-6703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期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84例6个月~12岁小儿,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后送入恢复室行苏醒恢复。进入恢复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呼吸、氧饱和度。护理上重点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拔管后的恶心、呕吐,防止误吸;拔管后警惕因舌后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发生呼吸道梗阻;注意小儿制动,防止坠床。结果:拔管后发生喉痉挛1例,术后躁动3例。所有患儿在复苏室恢复期间恢复顺利,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主要是呼吸系统的护理,包括气管分泌物的清理、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被认为是ICU中最常见的气道不良事件[1]。它能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误吸,心律失常,导致缺氧、呼吸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死亡[2]。因此,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ICU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4月52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计划性拔管5例。现将护理策略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中应用可视喉镜在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方法:需要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的全麻患者42例,ASAⅡ~Ⅲ级,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时进行各种护理配合,观察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吸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分析护理配合的效果。结果:合理的护理配合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SpO2无显著变化;与插管前相比,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可视喉镜在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的整个流程中都需要护理的密切配合,手术室的护士必须熟悉掌握气管插管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保证气管插管的顺利实施和麻醉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急诊科常见的意外事件,患者自行拔管或出现插管脱落,能损伤气道及加重病情,还会引发心跳、呼吸骤停等不良事件,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探讨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以避免气管插管并发症,降低术后死亡率,缩短ICU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10年11月间650例心内直视手术后17例2次或以上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气管插管占同期手术患者的1.29%。再次插管时间为自拔管后1~13h。17例中,拔管后呼吸无力8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5例,意外拔管1例,心脏恶液质2例,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2次插管后顺利脱机10例(58.8%),气管切开后脱机5例(29.4%),死亡2例(11.8%)。结论:严格掌握拔管指征、避免脱机失败、实施程序化脱机是降低再插管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 1997年2月至1999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脑出血患者中有12例因下呼吸道炎症、分泌物过多,或患者的咳嗽反射消失,曾用多种方法仍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而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甚至窒息者,采用气管切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27岁,平均58.6岁。 1.2 治疗方法:各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时,在位于患者第三、四气管软骨之间,沿正中线切开2~3厘米,放置气管插管、内套管,并固定。 1.3 治疗效果:12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9例在下呼吸道阻塞症状消失堵管3天无其它并发症后拔管,3例因病情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原因及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例出现非计划拔管患者病案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找寻导致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中,出现非计划拔管情况的患者共3例,占5.36%;其中1例由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非计划拔管;1例因自身身体约束欠合理引起;1例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合理引起。结论在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并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儿气管插管运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危及生命.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有效护理是脱机成败的关键.于小儿喉腔狭窄、喉部粘膜下组织及弹力纤维较疏松、柔软、2010年~2011年我科对42例气管插管患儿拔管前后经精心的护气管插管后易发生喉头水肿、喉梗阻[1],导致脱机失败,甚至理40例成功脱机,2例二次插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建鹏  柳战虎 《吉林医学》2011,(11):2201-2202
目的:观察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2例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紧急气管插管组和心跳呼吸停止后即刻插管组,将SpO2<60%,PaCO2>50 mm Hg(1 mm Hg=0.1333 kPa),pH<7.13(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均无改善),对呼吸频率<10次/min或>30次/min,指脉氧<80%、血压<80/50 mm Hg合并有室颤逸搏等即行气管插管为治疗组,心跳呼吸停止后即刻插管为对照组,观察复苏成功率。结果: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紧急气管插管组抢救成功率较心跳呼吸停止后即刻插明显提高(P<0.01)。结论:尽早气管插管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3月间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仅1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针对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原因,采取对气管插管牢固固定,做好气道管理,对患者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S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SICU内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时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疾病更快恢复。方法 对40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拔管3~10d后调查问卷访谈。结果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产生烦躁、恐惧等心理压力。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需要足够心理支持,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儿心脏直视手术12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 ,呼吸功能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 ,是临床上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 ,尤其是气管插管的护理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对本院 1 998年 6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1 2 0例小儿心脏直视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 0例 ,男 74例 ,女 46例 ,年龄 1~ 8岁 ,平均 5 .3岁。全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心脏直视手术 ,其中经鼻气管插管 2例。带管时间最短 3h ,最长 56h ,平均 8.5h。按计划拔管 1 1 7例 ,非计划性拔管 3例。2 护理及体会2 .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ICU中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调查,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情况,其主要包括:年龄过小、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以及未按照正确的医疗操作进行护理。结论:通过对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关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的关联因素,为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预防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关联规则,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上报的109例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事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关联因素。结果:通过条件设定及χ2检验筛选出309条规则,结合护理专业知识,最终得到16条强关联规则。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事件中的风险因素包括拔管前约束不到位、气管插管持续留置1~2 d、未镇静、夜班、病区护患比<1/3、男性、年龄≥60岁、吸烟史、谵妄筛查低风险、神志清醒、躁动、文化程度小学、手术史、心动过速、体温高、神经系统疾病。结论:通过数据挖掘,获取了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的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律,为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预防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确保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素红 《中外医疗》2013,(22):152-152,154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最佳时机,使临床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提高。方法按手术时间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护理干预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的几分钟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在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就开始实行。结果治疗组的首次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已拔管患者24h内行再次气管插管率仅为1%,对照组再次气管插管率为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试脱机中,护理干预于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就开始实行,能使患者心理和机体需求得到满足,能使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冼燕珊  胡飞  韦振金 《吉林医学》2012,33(15):3347-3348
目的:探讨应用期待效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围拔管期呼吸功能锻炼的影响,促进患者自觉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成功率。方法: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插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咳嗽排痰。观察组应用期待效应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及指导咳嗽排痰。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拔除气管导管24 h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影响,并观察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主动性较对照组强,且应用期待效应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对患者的PaCO2、PaO2、SpO2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需再次插管率分别为23.5%和5.9%(P<0.05)。结论:应用期待效应能提高围拔管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增加拔管的几率,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可防止或迅速解除重症患者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通气量,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气管插管后发生非计划拔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1].UEX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危及生命,甚至引发医疗纠纷[2].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施行气管插管71例,发生UEX有4例,发生率5.6%.因此,分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