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训诂与古医籍的整理工作密不可分,不仅可以运用"因形索义""因音求义""因文定义"等训诂方法解释词义,还可以通过训诂来分析句读进而正确标点,而训诂之理校更可帮助校勘出更佳的版本。把训诂运用到古医籍整理中去,是提高古医籍整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音训是一种训诂方法。了解与掌握这种方法,有助手解决阅读古医籍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训诂最基本的功能是解释词义。解释词义的途径可以不同:直接解释词义者谓之“义训”从字形结构的分析来说明词义者谓之“形训”;以字的读音为线索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注解伤寒论>释误之处有失于运用本训、未详脉象名误、不明词义致误、训诂无据及当释未释等几种情况,堪为注释古医籍之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注解伤寒论》释误之处有失于运用本训、未详脉象名误、不明词义致误、训诂无据及当释未释等几种情况,堪为注释古医籍之借鉴。  相似文献   

5.
《内经》是我国的古典医籍。由于文字古奥,注释经文的,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现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兹分两部分叙述如下:一、关于《内经》的训诂训诂,就是通过每一字义的解释,来确定词句的意义所在。倘使字义解释错误,原文的句意也随之歪曲,所以汉代的学者对训诂非常重视。如十三经中,《尔雅》一书,开卷首篇就是《释诂》。毛苌注《诗经》,世称诂训传。训诂名词即由此起始。汉代经师如何休、郑玄等皆着重训诂。特别是杨雄的《方言》,刘熙的《释  相似文献   

6.
反训是训诂学术语。古汉语中有些词在古代包含相反两义,可用反义词来训释词义,这就叫反训。如“乱”有“治”、“乱”二义,《尚书·皋陶谟》中有“乱而敬”之语,《史记·夏本纪》作“治而敬”,司马迁在此正是以“治”训“乱”。古汉语中这种特殊的字义训诂现象,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曾明确指出过,近代学者章炳麟、刘师培及今人徐世荣、郭在贻先生等都对此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但其例证多半来源于先秦、两汉和唐代的文史典籍,对各时期医古文中的资料似尚未涉及,本文拟举几例,以期对医古文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为反训词研究提供一点补充材料。1…  相似文献   

7.
《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一九七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山东中医学院校释的《针灸甲乙经校释》(简称《校释》)。本文谨对该本中的某些注释提出商榷,以求得古医籍语词的正解。  相似文献   

8.
涉医性状词是中医词汇中颇具特色的一类,指用于描述与中医相关的性质或状态的词。涉医性状词的词义相对空泛,即便有古代训释,也通常训释得比较模糊,且常见误释,因此有必要运用多种训诂方法对这些词汇进行训诂考据。这些训诂方法包括:因形求义的训诂方法,以"嘿嘿"为例说明;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以"施"为例说明;因源求义的训诂方法,以"几几"为例说明;因文求义的训诂方法,以"漐习"为例说明;因实求义的训诂方法,以"翕翕""蒸蒸""熇熇""暍暍"等词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王赛  王育林 《中医药导报》2019,25(9):22-24,31
明末方以智所著《通雅》,内容广博,材料丰富,是雅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为了推动医学词汇的训诂研究,现整理并分析该书"身体"门下疾病类词汇的训诂,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被训释词,可以分为病、证、症3大类;训释方式,以直训为主,义界为辅;考证方法,主要有据古训、文献佐证、类聚比较和破通假。  相似文献   

10.
鲍良红 《江苏中医药》2006,27(12):59-61
考释了数条中医古籍中常用而《汉语大词典》未见收录的词语语义,发现《汉语大词典》在义项收列、书讧溯源等方面存在可商之处。《汉语大词典》集古今汉语语词之大成,涉及知识面极广泛,而中医诊疗活动无疑是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古籍也是我国古代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充分认识古医籍语词研究在古汉语研究和古医籍整理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医》1982,(12)
医古文部分古医籍的通借字问题古医籍中,使用通借字之处颇多,不明通借,遇之必捍格难通或误解其义。清代学者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所以阅读古医籍,要明通借之理。所谓通借字,是指古籍中有一些音同或音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正义》为清代医家朱光被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注释类专著,收录于《近代中医珍本集》。从版本流传史、成书年代和训释特点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整理,考述其作为回流书籍的流传情况、成书年代,以及书中的训诂内容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古医籍有关中风病康复治疗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基于本体的古医籍知识获取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功能的中医古籍专题文献数据库和检索方法.通过搜集古医籍中有关中风病康复治疗的文献,用基于本体论的方法建立数据加工平台整理数据,建立同义词表以实现古今术语表达汇通,设计多功能文献检索平台,建立了利用计算机有效获取古医籍知识的方法,并建立中风病康复治疗古医籍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4.
《新中医》1982,(12)
祖辉同志所提的这个问题颇大,在这里只能扼要谈谈。将古医籍译成白话文,以便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运用,这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要想把古医籍准确地译为白话文。实非轻而易举的事,它牵涉到文字、词义、语法、句读、训诂、校勘等等方面的问题,它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广泛的学问,是很难把这一工作做好的。  相似文献   

15.
钱超尘(1936~),早年师从北师大陆宗达教授,为乾嘉学派传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主任。钱教授长期致力于古医籍训诂、目录、版本、校勘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对现存最早的金刻本《素问》的版本特点、释音及流传情况作了全面阐述。由此可见此书的文献学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医古籍释词     
古医籍训诂中的难点,就字词方面来说,一是早期的通借字没能认出,一是六朝以前文字形体的讹误不能辨别,而这两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7.
浩如烟海的古医籍文献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医学巨擘悬壶济世的一生。古医籍文献不仅是传承祖国医学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宣传中医药养生理念、展现古典语言风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阅读古医籍文献是积累中医药知识的经典模式、古医籍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渊源、古医籍文献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古医籍文献是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的养生指南等四方面裨益进行一一阐述,旨在激励当代中医学者潜心研读经典原著,切勿弃本逐末。  相似文献   

18.
万芳  黄齐霞 《北京中医药》2011,30(4):278-280
中医古籍版本的详细状况至今尚未有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对每一种古医籍版本精善残劣的评诂,关系到利用其文字内容的正确度与可靠性,今天古医籍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与研究,其版本的甄别确定,直接影响数字化之后的广泛利用.马继兴先生在中医古籍版本研究领域建树良多,尚有其他学者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但仍然很不够.从事中医古籍...  相似文献   

19.
阮元《经籍籑诂·凡例》说:“经传本文即有诂训。”在清理古代医籍训诂史料的过程中,对《内经》本文中的训诂作一番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医训诂学的历史,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经》的成书。  相似文献   

20.
“清”为古医籍的常用术语,如八法之一。其形音义何如?《中医大辞典》和《简明中医辞典》皆作“清”;未标音,其一义是“与浑相对”,知音qing青;义有寒凉、凉药、寒治、谷不化等。《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未专收。今版古今医籍,无不如此。连新《辞海》“清”字下收的诸医词也皆作“清”,并将“清热”之“清”解为“清除”。为了辨识“清”字的形、音、义,首先看古医籍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