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踝关节CT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凯  赵铁山  张中伟 《中国骨伤》2007,20(8):546-547
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部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无骨折脱位的损伤)中常累及下胫腓联合。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X线摄片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拍摄角度、生理差异、患者的配合程度等,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踝关节CT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摄片踝关节正侧位、CT扫描并最终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处。其中男40例,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踝关节骨折均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7.6%,X线为59.5%,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优于X线(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对判断踝关节骨折移位、分型诊断优于X线,对手术路径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35例后踝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局限性线样骨折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平片,而且三维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 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踝关节骨折的特征,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仍存在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的原因.方法 对19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采取手术治疗,对比术前及术后X线片.结果 14例(7%)存在踝关节内侧间隙轻度增宽.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出现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的原因为腓骨短缩、下胫腓韧带损伤未固定修复、下胫腓关节内软组织填塞、踝关节内侧间隙软组织填塞及内侧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诊断骨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手术证实,本组60例骨盆骨折患者中,共有83处骨折。16层螺旋CT明确诊断出83处骨折、脱位,诊断准确率为100%,而X线明确骨折、脱位61处,可疑骨折10处,另12处骨折未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73.49%,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可准确诊断骨盆骨折的部位及关节脱位等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解剖部位及数量,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标准对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及CT资料,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39岁。结果 70例中67例CT检查显示有骨折。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尺骨冠突42例,桡骨小头36例,肱骨小头28例。67例中有35例为多发骨折。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96%。结论肘关节脱位常合并有细微骨折及嵌插骨折,约50%的患者至少有2处骨折。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敏感性为62%,多排螺旋CT对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摄X线片,包括踝关节正位、侧位及踝穴位,通过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来判断复位情况,以CT扫描为参考标准,评估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术后行CT扫描发现23例存在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以CT扫描为参考,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为52.2%,特异性为92%,假阳性率为8%,假阴性率为47.8%。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评价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复位不良率较高,术后踝关节CT扫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肘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8-01采用X线片与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77例小儿肘部损伤,比较通过该2种方法诊断出的肘部损伤数量、骨折数量、脱位数量。结果77例均顺利完成检查,X线片共诊断69例87处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7例;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77例99处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11例。通过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肘关节损伤、骨折数量脱位数量较通过X线片诊断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肘关节损伤的误诊和漏诊,为临床小儿肘部骨折的明确诊断、治疗与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Lauge-Hansen分型结果,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下对胫腓联合损伤检查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旋后-内收型灵敏度、准确性,旋后-外旋型灵敏度、准确性,旋前-外展型准确性,旋前-外旋型准确性等指标优于X线检查,但本次实验样本数据较少,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三维重建下对胫腓联合损伤检查准确率89.13%(41/46)高于X线63.04%(29/46),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相比于X线检查能够更好的判断骨折分型及检出胫腓联合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高能量创伤的显著增多,关节脱位不仅发生、发现率随之上升,且更趋复杂,预后也颇难令人满意。 关于诊断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CT已成为诊断上不可缺少的手段。它不仅显示了骨折脱位的复杂程度,也提供了一般X线片所难以反映出来的影像学证据。另一方面则是认识上的更新。 关于骨折脱位 临床医生所熟悉的骨折脱位,主要是脱位过程中形成的骨折,或撞击、或撕脱,无脱位趋势则无骨折。如踝关节骨折脱位、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等。作者将其归纳为A类。而另一类则不然,以骨折为主,作者将其归纳为B类。或因骨折而脱位,如尺骨鹰嘴骨折继发肘关节前脱位。或是高能量损伤,同时造成骨折和脱位。而只有在骨折解剖复位后,脱位才可能得到整复及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