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SDS-酚-乙醇沉淀法提取猪囊尾蚴与猪细颈囊尾蚴染色体。应用6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分子杂交技术对5株猪囊尾蚴和1株猪细颈囊尾蚴的染色体D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猪囊尾蚴与猪细颈囊尾蚴之间以及猪囊尾蚴各株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显示出DNA技术在寄生虫种、株间鉴别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为不同地区猪爽尾蚴抗原差异和猪囊尾蚴病“血清型”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生物学分类方法是以形态学为依据的。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国际上越来越多地采用DNA重组技术来研究生物(包括寄生虫)的进化、分类及其疾病的诊断。本文应用6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分子杂交技术对1株猪细颈囊尾蚴(广州株GZ)和5株猪囊尾蚴(天津株TI、哈尔滨株HEB、兰州株LZ、沈阳株SY、郑州株ZZ)的染色体DNA进行了(RFLPs)分析。  相似文献   

3.
猪囊尾蚴病DNA疫苗是近年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不仅可以引起体液免疫,而且还能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在猪囊尾蚴病预防方面优势明显。本文就猪囊尾蚴病DNA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猪囊尾蚴抗原-B基因cDNA编码区的克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扩增和克隆猪带绦虫囊尾蚴 Ag B基因的 c DNA编码区。 [方法 ]提取猪囊尾蚴总 RNA中 ,利用 RT- PCR技术扩增出 Ag B基因 c DNA编码区 ,然后将其克隆到载体 p UC118中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PCR反应产物为单一条带 ,大小为 2 .6 kb。测序结果与澳大利亚株猪囊尾蚴 Ag B序列有 99.8%的同源性 ,二者的氨基酸序列有 99.3%的同源性。 [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 Ag B基因 c DNA编码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头节及囊壁 GST活性。方法 :用 GST底物催化测定法检测成熟、未成熟猪囊尾蚴头节及囊壁匀浆的 GST活性。结果 :成熟猪囊尾蚴头节、囊壁 GST活性分别为 0 .2 2 65± 0 .0 2 81、0 .1 765± 0 .0 1 99,未成熟猪囊尾蚴头节、囊壁 GST活性分别为 0 .1 766± 0 .0 2 2 3、0 .1 758± 0 .0 2 1 4 ,成熟猪囊尾蚴头节与囊壁之间、未成熟猪囊尾蚴头节与囊壁之间、成熟与未成熟猪囊尾蚴之间 GST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猪囊尾蚴头节及囊壁内存在相同的 GST活性 ,且 GST活性与猪囊尾蚴的成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克隆猪囊尾蚴抗原GP50编码基因,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GP50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然后在真核表达载体pBKCMV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897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GEM-GP50和真核表达质粒pBKCMV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6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GP50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的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的作用。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 ,分别对药物作用 2 h、4 h、6h后的猪囊尾蚴为实验样品 ,对其扫描电镜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猪囊尾蚴被药物作用后囊体挛缩变形、头节伸出 ,体表溶蚀、皮层内质网和核糖体溶解、皮下层坏死。结论 :吡喹酮对猪囊尾蚴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其中东北、华北、中原及西北、西南地区为主要流行区。人体患猪囊尾蚴病是由于食入猪带绦虫卵所致,而猪带绦虫病则是因患者生食或食入未熟的猪肉中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所致。猪囊尾蚴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该病的诊断除病原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外,免疫学检测是主要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猪囊尾蚴病的研究。本文就猪带绦虫基因组学的研究近况及猪囊尾蚴病的候选疫苗和抗原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猪带绦虫基因组学研究及猪囊尾蚴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开发新型、高效抗猪囊尾蚴病疫苗或筛选诊断用抗原分子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将2头20日龄三元杂交乳猪分别感染猪带绦虫虫卵和亚洲带绦虫虫卵,8×104个/头。感染后40 d分别收集寄生在肝脏的未成熟猪带绦虫囊尾蚴(简称猪囊尾蚴)和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制备囊尾蚴蛋白,并进行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用ImageMaster 2D Plantinum 6.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感染后40 d肝脏寄生的未成熟猪囊尾蚴和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蛋白的双向电泳凝胶上分别有(236±12)和(231±14)个蛋白斑点,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蛋白共10个,其中猪囊尾蚴表达上调的蛋白3个,下调的蛋白7个。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病免疫治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进行了两次攻虫—免疫实验 ,第一次实验应用仔猪 2 0头 ,于攻虫前两周分别用 1,0 0 0万和 2 ,0 0 0万猪囊尾蚴细胞加代谢产物疫苗进行免疫 ,然后攻虫 ,攻虫量为 6 0 0 0枚 /头人有钩绦虫六钩蚴虫卵 ;第二次实验应用仔猪 10头 ,先攻虫卵380 0 0枚 /头 38天后再用 1,0 0 0万猪囊尾蚴细胞加代谢产物疫苗免疫 ,然后剖检猪体内虫体。结果 第一次实验的两个组 10 0 %的猪 ,体内囊尾蚴虫体发生了钙化 ,第二次实验有 6 6 .7%的猪 ,体内囊尾蚴发生钙化现象 ,两次实验猪的平均钙化率为 87.5 % ,猪囊尾蚴细胞灭活疫苗有显著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跨膜蛋白T24基因编码序列,将其与线性克隆载体PMD-18T连接,分别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结果 PCR法扩增出一条长度约678 bp的特异性片段,将重组质粒PMD-18T-T24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均能得到一个大小与PCR扩增产物一致的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的测序结果表明,T24具有一个长度为67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3.91 kDa,与GenBank收录的猪囊尾蚴T24基因(编号为AY211879)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9.85%).结论 猪囊尾蚴跨膜蛋白T24编码基因克隆成功,为进一步的表达、鉴定及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蝎乙醇提取物体外对猪囊尾蚴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证实全蝎乙醇提取物杀灭猪囊尾蚴的作用。方法 :采用 15%新鲜猪胆汁常水溶液作为培养基 ,加入全蝎 ( Scorpion)乙醇提取物 ( 2 6mg/ ml,相当于 4 g生药量 ) ,对猪囊尾蚴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结果 :表明全蝎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杀灭猪囊尾蚴的作用。对全蝎乙醇提取物体外培养 4 h、 6h、 8h后的猪囊尾蚴的组织学观察表明 ,猪囊尾蚴在接触药液 4 h后 ,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并随着与药液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光镜下观察可见的特征是 :微毛剥脱至消失 ,皮层肿胀、坏死或变性 ,实质层钙质小体扩大、空虚和外移 ,已孵出的头节顶突和吸盘肿胀变形、吸沟变宽。结论 :全蝎乙醇提取物体外能破坏猪囊尾蚴皮层微毛和头颈节片而达到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鸟枪法技术鉴定猪囊尾蚴囊液蛋白组分构成,完善猪囊尾蚴蛋白表达谱,筛选特异性候选诊断标识并分析囊液蛋白组分的功能。方法无菌收集猪囊尾蚴虫体囊液,经处理后采用shotgun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对囊液进行分选与鉴定,通过Mascot 2.2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完成蛋白鉴定。使用Blast2go软件对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注释,对注释的蛋白组分数据进行Gene Ontology (GO)分析。结果经鸟枪法分析共获得486个蛋白,通过Mascot 2.2软件检索已鉴定蛋白为158种,未知蛋白为328种。初步筛选囊液中含有丰度较高的8 kDa糖蛋白、膜联蛋白、烯醇化酶、胰蛋白酶样蛋白等4个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和多种酶类,主要存在于细胞及细胞组分中。其中膜联蛋白主要具有结合功能,主要参与一系列依赖于钙离子的膜型生物活动;烯醇化酶主要具有离子结合功能和水解酶活性,除大量富集在糖酵解途径中,还参与调节DNA结合转录因子过程。GO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谱分布细胞成分方面, 65个蛋白位于细胞中, 64个蛋白位于细胞组分中, 25个蛋白位于细胞器中,其余位于细胞器、蛋白复合物、细胞外区域和细胞膜中;蛋白谱分子功能方面, 72个蛋白具有催化活性, 74个蛋白具有结合功能,其余蛋白具有转运蛋白活性、分子功能调节剂、结构分子活性等功能;生物进程分类方面, 69个蛋白参与细胞进程,73个蛋白参与代谢进程, 11个蛋白参与生物调节、生物过程的调节、信号、对刺激的应答、定位等过程。结论经鸟枪法技术初步筛选出4个丰度较高可作为猪囊尾蚴病诊断标识的候选抗原,鉴定出的酶类可能在猪囊尾蚴与宿主互作过程中起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猪囊尾蚴内提取 m RNA经反转录合成 c DNA,应用定向克隆的方法 ,将合成的 c DNA片段重组到噬菌体载体 Uni- ZAP XR的 Eco R 和 Xho 双酶切位点之间。5 μg poly(A) RNA所构建的表达文库容量为 0 .98×10 6重组子。经含有 IPTG和 X- gal的颜色选择平皿测定 ,提示重组率达 86 %。随机取 6个噬菌斑做 PCR,检查插入片断的长度在 10 0~ 2 0 2 0 bp之间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免疫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人有钩绦虫幼虫一猪囊尾蚴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成功地建立了猪囊尾蚴细胞系〔1—3〕,开创了寄生虫学研究的新领域〔4〕,奠定了寄生虫细胞免疫的基础〔5,6〕。为了解猪囊尾蚴组织培养物的两种成份—细胞和细胞生长的代谢产物,各自的免疫作用以及细胞加代谢产物共同的免疫作用,曾先后对疫苗使用对象动物(猪),进行三次规模较大的免疫一攻虫和攻虫—免疫实验。  第一次实验于1997年5月2日开始,至同年8月17日结束。用8—12日龄仔猪46头,以猪囊尾蚴组织培养物中单纯的细胞成份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按每头猪10、25、50、100、300、500、1000万细胞…  相似文献   

18.
猪囊尾蚴粗抗原在各种血清试验中均有较好的敏感性,但有特异性差和交叉反应等缺点,本文报告用层析聚焦方法纯化抗原和ELISA诊断人猪囊尾蚴病的结果。按Diwan等(1982)方法将人的猪肉绦虫制成全虫粗抗原,用玻璃匀浆器研磨,加PBS制成20%的悬液,超声后用1,600g离心,取其上清备用,同时以猪体囊尾蚴及同一猪体未感染的肌肉组织按同法制备作为粗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部分农村猪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患猪囊尾蚴病的病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该病在东北、华北地区较为多见。我们于1986年12月在吉林省农村选点进行了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就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的判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调查对象 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郊大九号村农民1002人,小九号村农民524人,榆树县五棵树镇郊解放村农民574人。经调查后,选榆树县解放村代表猪囊尾蚴病的高发区,选扶余县大九号村代表猪囊尾蚴病的低发区。 调查方法 采用猪囊尾蚴皮试、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皮试、间凝及酶标)三种免疫学检测手段,结合现场询问登记并对可疑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20.
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以确定虫体的出现时间和成熟时间。 方法 仔猪感染猪带绦虫卵后不同时间剖杀 ,取各部位组织检查囊尾蚴的分布。剥离囊尾蚴作压片及组织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结果 猪囊尾蚴主要分布在肌肉组织 ,其次是脑、肝、肺、肾等器官。同一宿主不同部位甚至同一宿主同一部位囊尾蚴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感染后 19d仅在骨骼肌中发现幼期囊尾蚴 ,头节区未见吸盘和小钩。组织学检查显示了早期发育的头节。感染后 3 0d的囊尾蚴出现小钩及吸盘的雏形 ,随感染时间的延长 ,吸盘直径及小钩长度增加。感染后 60d ,囊尾蚴头节区出现较大的吸盘和许多折叠。 60d以后的囊尾蚴在形态学上与 60d的相似。在每一发育阶段均有退化变性的囊尾蚴出现。 结论 猪体感染猪带绦虫卵后 ,囊尾蚴 19d出现 ,60d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