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应用肺阻抗容积图时相分析来间接测定肺动脉压和右心功能状态,并结合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肺动脉压力波与肺阻抗容积图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以及PEP和肺动脉压相关性。介绍了应用此法间接推算肺动脉压的原理、测定方法的改进,提出应用同心园电极,在肺泡内压监视条件下进行测定。报道了43例矽肺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人测量结果,表明用心率校正后的PEP,肺心病人与正常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认为此法尚有多种影响因素,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验角度,对皮肤与电极间电位差、电极部位、电桥平衡、并气与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体位等方面技术测量因素进行了实验性探讨。皮肤与电极间电位差的动物实验表明,此影响因素仅仅是一个技术影响因素,是可以克服的,而不是像Hill (1967) 提出的波幅反映肺血容量是一种不可靠的指标。其次从电源电极电势分布图实验研究表明,测量电极位置对描记阻抗容积图是有影响的,因而认为电极必需置于合理固定位置,与伊豆(1976) 的观点一致。并气程度受病人肺活量、主观意志等因素影响,使胸内压,肺泡内压发生改变,可造成测量上极大误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本院开展功物肺阻抗容积图的实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内容:①介绍在家兔身上复制肺阻抗容积图的方法;②探讨肺阻抗容积图的本质;③心跳引起的压力变化与胸腔容积变化对肺阻抗容积图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证明我们描记得到的肺阻抗容积图73%是反映肺动脉搏动血流的情况,还有27%是由于心脏跳动,皮肤血流等掺杂因素所造成的。故肺阻抗容积图 (即肺血流图) 绝大部分是以反映肺内血流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如何应用肺泡压与肺阻抗容积图波辐的关系来对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顺应性进行无创伤性的测量。提出了应用压力——波辐关系测定肺血管顺应性的方法,指出青柳卓雄外推法忽略肺血管弹性回缩压,这很可能是外推法所得的肺动脉压偏低的原因。本文还对肺阻抗容积图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顺应性的临床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了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0例次家兔肺动脉收缩压的肺阻抗容积图肺泡加压法测定,及与右心导管实测值比较的结果。肺血流图主波波幅在一定范围内随肺泡压的逐渐增高而基本上呈线性降低,由此可推算出肺血流图主波波幅为零时的肺泡压,此值即等于肺动脉收缩压。本文20例肺动脉压推算值与相应的右心导管实测值有高度相关(r=0.97),并得出回归方程 =0.94X_o 2.63,根据此回归公式可由肺泡加压法的推算值得出符合真实肺动脉压的数值。文中对主要实验现象和原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肺阻抗容积图 (肺血流图) 研究进展。从电源电极体表电势分布图、肺内电势分析以及结扎动物肺动脉主干前后对比肺阻抗容积图等实验研究表明,我们有可能通过对肺阻抗容积图讯号的分析来获得有关右心和肺血管功能的信息。介绍了肺阻抗容积图对肺心病诊断的价值与分岐意见以及近年来从单纯阻抗图的研究发展成把此法作为获得右肺血流机械信息的电一右肺机械图的时相分析法探讨间接推算肺动脉压、肺血管顺应性、右心输出量等,并介绍这些方法与直接测压法实验对照与临床分组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肺血流图是一种利用胸部电阻抗变化来反映机体内肺血流容积改变的描记图,从而可以观察各种心、肺疾病时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变化。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多由肺循环压力升高和肺血流阻力增加所致,因而利用无创伤性的肺血流图来研究其血液动力学变化有  相似文献   

8.
灌流狗在体左下肺叶,在肺内压力-容积环上分别选择等压和等容两点,比较吸气和呼气支上相等肺泡压或相等肺容积时的肺血管阻力。呼吸周期中肺动脉压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肺泡血管阻力的变化。呼气期由肺泡表面液体层产生的向肺泡中心的表面张力较吸气期低,使肺泡压能更有效地传递至肺泡血管.估计在中等肺容积时,呼气期较吸气期毛细血管周围压高465~505Pa(3.5~3.8mmHg).  相似文献   

9.
根据弹性腔理论及Nyboer氏公式导得阻抗血流图计算肺循环时间常数的公式,并用肺泡加压法改变狗肺循环的时间常数。结果表明:随着肺泡压的升高,时间常数增大,加压至1.0kPa(?)时,与加压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如能改进阻抗仪有关技术参数及找到正确的阻抗电极位置,就有可能作为无创伤测量肺循环参数的方法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家兔为对象,实验测定外加低顿电压时体表和胸腔内的电势分布,计算了兔子体内低频电流的分布。从这些结果出发对相应的肺阻抗容积图 (肺血流图) 讯号进行分析,表明实测肺阻抗容积图讯号中反映肺血流的讯号约占3/4。这一结论与阻断肺动脉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从而为将肺阻抗容积图法用于肺部疾病的辅助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17例矽肺肺气肿病人右心导管与肺阻抗血流图同步对比观察,认为构成肺阻抗血流图各种病理变化的主要参量—波幅高欧姆值与肺动脉脉压差密切相关。两者随呼吸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组γ为0.776P<0.01、肺动脉压正常组γ为0.608 P<0.01,与导管测得的肺动脉脉压差的回归方程分别为=51.1(波高欧姆值)+4.8与=38.08(波高欧姆值)+6.648。 应用肺泡加压造成肺动脉平均压升高、脉压差缩小,此时两者的相关系数 γ为0.65P<0.01,与肺动脉压差的回归方程=38.4(波高欧姆值)+3.59。个体呼吸周期、肺泡加压后动态观察,两者相关性分别在0.87~0.99之间,认为肺阻抗血流图波高欧姆值不取决于肺动脉压的绝对高度,而与肺动脉的脉压差密切相关,但个体间相关斜率不一致,提出目前测试方法较难划分肺阻抗血流图波幅高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12.
肺阻抗容积图是阻抗法用于肺循环、肺通气功能检测的一种应用技术,其理论基础是给以一个恒定的微量电流,电流流过胸部肺组织,由于肺组织内含气量、血量的电阻值不同而变动,故称之为阻抗法。肺内气量和血量的平衡是阻抗(Z)水平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因而依据测试对象的各异,在应用上分成肺阻抗血流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家兔全阻断肺动脉主干瞬时(3—4心动周期内),肺动脉流量与主动脉体系的颈动脉流量改变之间,存在时相差,因而计算此时肺阻抗容积图的改变,说明肺动脉流量与肺阻抗容积图两者关系的实验设计是合理的,计算阻断肺动脉主干而颈动脉流量尚未改变时,肺阻抗容积图波幅下降率为75%,从而说明此法主要反映了肺循环血流量。同时还进一步观察了此法dz/dt max欧姆值与肺动脉电磁流量毫升值的相关性,58对数据,经数学分析,相关系数r=0.937,说明两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因而认为此种非侵入性肺循环测试技术所获得的流量信息是可信的,为此法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猫肺血管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顺应性与反应性。结果显示,静注去甲肾上腺素(NA)、组织胺(HiS)及肺泡缺氧均使肺血管顺应性指数(CI_(PA))降低;异丙肾上腺素(Iso)则使之升高。在缺氧及注NA时,用肺阻抗血流图与肺动脉平均压变化两种方法,测得的肺血管反应性明显相关;肺血管反应与肺血管顺应性变化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报道了186例正常人、肺气肿、可疑肺心病、肺心病患者的肺阻抗容积图、右心收缩时间间期的波形、胸腔单位面积的基础阻抗,胸围与左右波幅差之比、波幅、流入容积速度、流出容积速度、下降支抬高指数、电机械收缩期、右室射血时间、PEP、PEP/RVET等11个参数测定的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比较出其中波幅、流入容积速度、流出容积速度、右室射血时间、PEP、PEP/RVET这6个参数作为肺心病早期诊断的铺助指标是比较稳定可靠的,而其余5项指标对于鉴别肺心病和其它各组则无明显意义。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肺阻抗容积图电极板位置放置的新方法、体位改变对肺阻抗容积图波形和波幅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关肺血流图在慢性肺心病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肺血流图检查受诸因素的影响:如胸腔积气、积液等病理因素,可直接影响肺阻抗血流图各项指标的变化,血液流变性如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因素,对阻抗信号亦有影响。本文通过对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和肺血流图检查的变化,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反映肺循环。在加压或热烙右心或左心,以及阻断右肺动脉主干时,人为地改变了家犬的左心或右心功能情况,而观察左、右肺阻抗血流图、颈动脉阻抗血流图的变化,结果提示:右心功能改变可影响肺阻抗图及颈动脉阻抗图,左心功能的改变也影响肺阻抗图。慢性肺心病既有肺部病变,又有右心功能受损,故以肺阻抗血流图协助诊断慢性肺心病是有其实验性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肺阻抗血流图(Impedance Rheopneumogra-Phy)(简称肺血流图),又称肺阻抗容积描记图,是一种利用电阻抗的变化来反映肺血管容积变化的描记图。早在1961年苏联有人研究肺动脉血流图,1967年已有肺血流图临床应用的报导。1979年美国 Weng 等成功地采用四电极法测定患儿区域性肺血流图,可相对定量测获各肺野区域性肺血流量和肺通气量,并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阻抗容积曲线及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IOS)呼吸阻抗参数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试验模型,探讨容积对呼吸阻抗的影响。对7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测定呼吸阻抗参数,并观察潮气呼吸及深呼吸阻抗容积曲线图。结果:低频段呼吸阻抗受被测定气体容积影响,71例COPD患者,IOS阻抗参数总体阳性率90.1%,部分患者可在阻抗容积图上呈“空泡”现象,深呼吸时尤为明显,其阳性率可达95.6%,结论:IOS低频段呼吸阻抗参数可受气道阻力以及被测定气体容积的影响,呼气末气体陷闭造成的:容积丢失”是形成“空泡”现象的主要原因,深呼吸时阻抗容积图可提高IOS测定对小气道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正压通气时的心肺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正压通气导致胸内压和肺容积的改变。胸内压的改变不仅影响心房充盈(前负荷)、心室排空(后负荷)、心率和心肌收缩性,而且压力改变还向心包、心脏和大的动静脉传递。肺容积的改变也会对胸腔内大血管和肺循环产生影响。在充血性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