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完带汤配合食疗治疗老年性带下病患者 1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认为带下病多由脾虚所致 ,带下汤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能使脾气健运 ,带下自止 ;而食疗方则固涩止带、养阴补血 ,能增强完带汤的临床疗效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采用完带汤配合食疗治疗老年性带下病患者1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认为带下病多由脾虚所致,带下汤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能使脾气健运,带下自止;而食疗方则固涩止带、养阴补血,能增强完带汤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带下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自拟带下汤治疗带下病84例,收到较好效果,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84例中,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3  相似文献   

4.
浅谈和肝法治疗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张春玲 《光明中医》2010,25(6):946-948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俗语云:"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可见带下病主要病因是湿,故历代医家多从脾、肾论治带下病。但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在带下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绵绵不断、色泽异常或有腥臭。小柴胡汤化裁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王晖主任医师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剂,尤其在治疗带下病中运用巧妙、奇效如神。故通过对王晖主任医师以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分析,运用中医气化理论,阐述了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小柴胡汤治疗带下病的理论依据,选取一则临床运用实例,简述与方剂完带汤的选择性应用原则,以期为临床同行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吉全  张明丽 《光明中医》2014,29(12):2619-2620
中医从五色辨证治疗带下,其理论渊源十分悠久,《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认为带下有五色之异.根据五脏配五色,将带下之五色分属于五脏之虚,至此带下病五色辨证理论初步形成,明末清初医家傅山,提出了五色辨证施治带下病的理法方药,标志着带下病五色辨证理论的完善.五色辨证治疗带下,以五色概括脏腑、经脉,具有执简驭繁的特点.南阳医专庞景三教授治疗带下病推崇傅青主五色辨证理论,依法变通施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带下病是妇科四大证之一,有"十女九带"说。我师汤宗明系省级名医,擅长治妇科杂症,尤为推崇傅山"带下俱是湿症"之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对虚与寒并、热与瘀杂、血与气滞或互为错综的棘手带下病,自拟"升阳除湿汤"与"清热利湿解毒煎",对阴道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所致的带下病,  相似文献   

8.
陈玲 《河南中医》2013,33(3):349-350
清代傅山所著的《傅青主女科》将带下分为白带下、黄带下、青带下、赤带下、黑带下,在临床上诊治带下病,不仅要视带下的颜色,还要视带下的质地、量、全身的伴随症状和舌脉象综合来辨证治疗.带下病的发生之处位于带脉以下,还可以综合运用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法共同治疗,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浅谈白带增多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带增多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分泌物增多,是西医妇科病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宫颈糜烂、生殖器官结核、肿瘤等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特征归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带下病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该病在妇科病中较为多发、常见,故古人又将妇科医生称为带下医.带下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  相似文献   

10.
浅议傅青主对妇人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为明末清初的医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把妇人带下病概括为白带下、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傅氏认为带下俱是湿证。带下病是因带脉不能约束而致。带下病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是因气不能化为经水,加上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所致。现就五种带下病的辨证施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带下病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带下量、色、质、味等异常为主要表现。常因感受湿邪或各种原因损伤脾气,湿浊内生,流注下焦而成带下。本文通过论述湿邪、脾虚与带下病的关系,探讨健脾除湿法治疗带下病,并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妇女从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液,绵绵如带,称为白带.因其在带脉之下,故称"带下".如见带下量多,且有色、质、味的异常,并伴有腰膝酸痛等症状,即为"带下病".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所致的带下.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带下病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加味完带汤治疗妇女带下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23岁,20~30岁18例,31~40岁26例,41~50岁16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2诊断标准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诊断为依据。即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可诊断为本病。60例患者中黄白带下或黄白相兼带下56例,赤白带下3例,五色杂至带下1例。3治疗方法基本方组…  相似文献   

14.
《傅青主女科》带下病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平 《天津中医药》2011,28(3):227-229
《傅青主女科》论述带下之病位、病因、病机及分型辨治,因带下色、质、气味不同,分为白、青、黄、黑、赤带,分别创完带汤、逍遥散、易黄汤、利火汤、清肝止淋汤;傅青主辨证详明、立法严谨、说理透彻、用药精当,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对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值得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是泛指经带胎产一切疾病,为中医妇科病的总称;狭义的“带下”则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粘稠滑腻液体。而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别。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如带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是“带下病”,因此“带下病”是指狭义带下中的病理性带下。近年来,,中医治疗妇女带下病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拟将近年搜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止带汤联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带下病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带下病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止带汤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痊愈病例3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带汤联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能有效改善带下病带下过多患者的症状,并能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带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是泛指经带胎产的一切疾病,为中医妇科病的总称;狭义的“带下”则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粘稠滑腻液体。而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别。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如带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是“带下病”。因此“带下病”是指狭义带下中的病理性带下而言。近年来,中医治疗妇女带下病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笔者拟将近年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以飨同道。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舌莲止带汤治疗宫内置环病理性带下的疗效。方法:运用舌莲止带汤辨证施治。结果:总有效率94.8%。结论:舌莲止带汤治疗宫内置环病理性带下病,只要辨证准确.治疗得法.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饶玲铭 《新中医》2017,49(8):173-174
正带下之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沈氏女科辑要》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如果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则发为带下病。带下病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如《女科证治约旨》曰:  相似文献   

20.
孙光荣教授在诊治带下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观点和用药特色.孙光荣教授从生理、病理两方面着眼,认为外治法治疗带下病,不能只顾针对症状而一味使用清热解毒止痒的药物,单纯清热解毒止痒,可取效于一时,但效果不能持久,容易反复.故还要兼顾到“带下”本属人体生理现象这一情况,所以要注意加用敛湿止带的药物.这一学术思想,具体体现在孙氏清带汤的组方用药中.孙氏清带汤融清、利、敛为一体,在清热解毒止痒药物的同时,加用敛湿止带的药物,坐浴治疗带下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