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癣汤治疗鹅掌风180例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杨德生吉林省乾安县社会保险医院(131400)周平,刘宝德,马长奎【关键词】鹅掌风,治癣汤,中医治疗鹅掌风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传染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治愈较为困难。现代医学称之谓“...  相似文献   

2.
鹅掌风,脚湿气即手、足癣,常同时发生,很难彻底治愈。我们自1968年起选用了一组成方,与民间验方组合,经过临床运用,淘汰了有毒性及副作用的药物,定名为“鹅掌风浸泡剂”,使用20多年,疗效确切。现将近年来用本方治疗的100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00例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6—19岁6例,20—49岁62例,50—82岁32例。患鹅掌风者36例,脚湿气40例,手足同时患病者24例。 [治疗方法]处方:土槿皮、海桐皮、大黄、皂矾、明矾、蛇床子、苦参、皂角、白芷各12g,水杨酸6g。制法:上药烘干碾粉(明、皂矾另研),同水杨酸一同拌入,再以塑料袋分装,每袋为100g。用法:将“鹅掌风浸泡剂”1袋倒入盆中,再加食醋2斤,将患手(足)浸于药液中,每日保持浸泡1—2小时,连续治疗20天,总时间不得少于40—50个小时。每次浸泡后可用清水冲洗一下手(足),忌用碱或肥皂。如药液耗损,可增加药粉或食醋,不必更换新药,如系双手(足)需治疗时,即用本浸剂2袋,食醋也相应增加。一般以夏日使用比较适宜,如气候较凉时使用,可将药液稍温一下,但不要烧开,以免降低药效。另外还有一种套治方法:即是将已配好的“鹅掌风浸泡剂”药液装入塑料袋中,再套在患手(足)上,将袋口接合部扎紧,持续约48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3.
杜娟 《光明中医》2016,(10):1426-142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鹅掌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鹅掌风诊断患者36例,全部外用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根据皮损类型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角化增厚型辨证加减,判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36例中,临床治愈28例(77.8%),好转6例(16.7%),无效2例(5.5%)。总有效率为94.4%。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外洗方是治疗鹅掌风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4.
鹅掌风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其特征为夏季水疱、糜烂、脱屑,冬季增厚、皲裂。自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自拟鹅掌康并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鹅掌风5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鹅掌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72例鹅掌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常采用中药外洗加内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米松乳膏外用,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药熏洗加内附治疗鹅掌风,起效迅速,复发率低,同时也避免了西药对患者的局部刺激,患者也乐于接受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癣湿药水来自民间验方,因该药疗效确实,使用方便,已于1977年正式收入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837)。我科在82年夏季由扬州中药厂供给部分成品,作临床科研试用,也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皮损典型,并经局部皮损处采取标本,经真菌直接镜检查见菌丝及孢子而确诊者。癣湿药水(原名鹅掌风药水)处方土槿皮250g蛇床子125g 大风子仁125g 百部125g 防风50g当归100g 凤仙透骨草125g 侧柏叶100g 吴茱萸50g 花椒125g 蝉蜕75g 斑蟊3g。  相似文献   

7.
龚创辉 《新中医》2002,34(9):58-59
笔者自1994年以来,用自拟鹅掌风洗剂及鹅掌风膏外治鹅掌风病患者2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鹅掌风浸泡剂的配制和应用刘天骥*孙惠平*主题词鹅掌风/外治法@鹅掌风浸泡剂/治疗应用近2年我们采用中西药合用,科学配制鹅掌风浸泡剂,三伏天浸泡患手治疗鹅掌风。经60例临床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相似文献   

9.
鹅掌风多发于手掌及足趾脚掌屈侧 ,病变部位出现局部皮肤角化 ,变白增厚 ,表层部分皮肤时有脱落 ,部分病人的手指足趾屈侧横纹处或斜纹处出现干裂 ,时而裂口或裂口处出现出血或血肉外露 ,此症称为鹅掌风 ,亦称手足癣 ,西医称为霉菌感染等。  鹅掌风不伴有裂口 ,称之为单纯型鹅掌风 ,单纯型鹅掌风临床表现 ,手足屈侧层层脱皮 ,亦无皲裂及出血 ,冬春季多见。鹅掌风重者数月数年不愈 ,不论单纯型还是合并皲裂型鹅掌风 ,病变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感 ,发痒疼痛 ,鹅掌风 (手足癣 )合并手足皲裂是手足常见的皮肤病之一。1 临床资料  本组 …  相似文献   

10.
鹅掌风病程长,较难治愈。11年来我们用地骨皮和白矾外洗治疗鹅掌风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资料:共诊治15例,男9例,女6例。其中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0岁。痊愈14例,无效1例。5~7天痊愈的5例,7~10天痊愈的7例,10~15天痊愈的2例。典型病例:曹××,男,33岁,干部。1982年7月3日就诊,右手指间有深在性米粒大小水疱,疱  相似文献   

11.
手掌部粗糙开裂如鹅掌,名鹅掌风。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鹅掌风》曰:“此证生于掌心……初期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清《外科证治全生集》说:“鹅掌风,患于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痒燥烈者是。”因此,就病名而言,鹅掌风不仅限于以往概念中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草药成功治愈鹅掌风23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23例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20例病情较重者于整个手掌内侧皮肤瘙痒,皲裂,老茧脱皮,干裂处疼痛,出血。手掌及手指失去弹性,屈  相似文献   

13.
“鹅掌风”,西医学称之手癣,是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手部皮肤病变,也是临床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的一种。目前很少采用内服药治疗,笔者自拟“鹅掌风汤”和外用洗方,治疗多例“鹅掌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鹅掌风是以皮损形态而命名。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鹅掌风记载:“此证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凡掌部角化干燥,皲裂脱屑者皆属“鹅掌风”之范畴。笔者用自拟苦参芒硝洗方治疗本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鹅掌风亦称手癣,是常见的皮肤病,有的往往经年不愈。笔者采用自制雄黄桐油育治疗鹅常风收到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7例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制作方法]将雄黄研细末,再水飞干燥后,加入桐油拌匀成膏状备用。[使用方法]睡前将药膏徐于手掌患处,再在火上烘烤约5分钟,待冷却后,戴上手套,第二天早晨洗净即可。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果]本组对例全部治愈,一疗程治愈28例,二疗程治愈9例。[病案举例]王××,男,47岁,1995年11月13日诊。诉患鹅掌风10余年,曾用多种癣药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克癣汤治疗鹅掌风100例河南省许昌市中医皮肤病研究所(461114)卢明仁,卢俊芳关键词:鹅掌风/中医药疗法,熏洗疗法,中药洗剂/治疗应用鹅掌风是一种皮肤病中常见的顽固性疾病,皮损以手部皮肤有隐约的小水疱、脱屑、瘙痒、粗糙、肥厚,甚至皲裂、疼痛。...  相似文献   

17.
柔肤愈裂搓贴治疗鹅掌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掌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缠绵,长期不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患者非常痛苦。近两年间,笔者运用本院自制的柔肤愈裂搓贴治疗鹅掌风,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鹅掌风患者,  相似文献   

18.
邹震  张刚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7):496-497
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是真菌感染的一种皮肤病。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治疗一顽固性鹅掌风,疗效颇佳。现将笔者临诊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二矾浸剂治疗鹅掌风15例株洲市中医院(412000)唐国恒主题词鹅掌风/中医药疗法,@二矾浸剂/治疗应用笔者在10多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运用二矾浸剂治疗鹅掌风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20.
桃红四物汤是补血活血化瘀之良方,笔者在临床将此方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谨举几例,供同道参考。 1 鹅掌风:高某,男,41岁,农民,1989年5月16日初诊。患者3年前右手掌被刺刺肿,嗣后即起水疱,燥痒难忍,水疱破后叠起白皮,皮肤肌肉渐渐粗糙变厚,结痂皲裂疼痛,手不能握固,曾服中西药,均无效。其证乃毒邪蕴结,迁延日久,必有瘀血,非活血化瘀不足以解其顽疾。乃处:桃仁、红花、大黄各6g,当归、赤芍、白芍、生地各10g,蒲公英30g,薏苡仁30g,丹参15g。连续服38剂,结痂消失,皮肤肌肉恢复正常而痊愈,至今未复发。按:鹅掌风乃皮肤破损,邪毒感染,风热毒邪蕴结凝聚于皮肤,气血不通,肌肤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